油气田开发工程相关学校

东北石油大学,简称“东油”,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石油大学起源于清华大学炼油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发展于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是以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标志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大庆油田代表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东北石油大学以工科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协调发展。东北石油大学坐落于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被誉为“绿色石油之城、天然湖泊之城”的全国魅力城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学校创建于1960年5月,于1975年7月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黑龙江省四。

科学研究概况

东北石油大学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为行政部门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为教育理论丰富发展服务的方向和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发展。

在科研上,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出“立足大庆,面向石油石化,服务区域经济”的科研特色。在三次采油、新能源研究等12研究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和独特的研究方向。“九五”以来,东北石油大学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700余项,获得科技经费近4亿元。4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200多项。40多项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特别是“钻水平油井配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煤成油形成环境及生烃机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90年代以来国内地学领域唯一的自然科学奖。出版科学专著181部,发表科学论文3500余篇,其中国家统计源1623篇,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检索105篇。

截至2012年6月底,教育科研奖励127项,其中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2008年6月+10月,东北石油大学高教研究所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2008年6月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先进集体+0992-1998,200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先进集体,2006年黑龙江省“十五”计划。教育科研在促进学校教育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油气田开发工程”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65438-0988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该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技术、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油气开采理论与工程技术、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在2001教育部重点学科的传播学评审中,该学科的通过率为81.82%,排名第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多位总裁或副总裁毕业于此,被誉为石油界的“黄埔军校”。

该学科秉承物理模拟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所产生的新理论、新观点,发展并形成油气田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而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该学科在油气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以及天然气开发开采方向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是:

1,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技术方向

主要研究低渗透、复杂裂缝、变形介质、含水气藏、凝析气藏、煤层气等复杂构造井的复杂油气藏的渗流机理、渗流模式和渗流规律,建立和完善上述复杂油气藏的多种渗流模型,形成上述复杂渗流的非线性渗流理论和相应的应用技术。特别是低渗透油气藏和复杂裂缝含水油气藏的数值模拟和数值试井理论、方法和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展了复杂油气藏数值模拟、试井分析和油气藏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2.气田开发理论和方法方向。

主要研究凝析气藏、低渗透气藏、裂缝气藏、高含硫气藏开发和天然气储气等特殊气藏,形成了流体相态、渗流和物理模拟技术,以及凝析气藏、低渗透气藏和组分气藏开发、气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支撑技术。

3.油气生产理论与工程技术方向

主要从事油气开采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针对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以压裂工程技术、酸化工程技术、机械采油技术、射孔测试技术、注水工程技术为主要目标,在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复杂构造井射孔测试、球塞气举采油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4.EOR理论与技术方向

主要从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驱油化学品配套应用技术及研发,形成了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和复合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中聚合物研发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如何通过间作水溶性聚合物分子链建立和提高溶液粘度的解决途径, 从而获得耐温、抗盐、抗剪切的高效增粘聚合物,为开发适用于各种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抗剪切的高效增粘聚合物提供了基础。

本学科依托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加天然气勘探开发培训中心、联合国援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四川省天然气开采重点实验室。依托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种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形成了开发实验与物理模拟、油藏流体分析、储层损害、保护与评价、采油用化学处理剂的开发、中试和生产等配套研究能力。

近五年来,该学科进一步发展了复杂油气田开发特别是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的特点,在非常规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增了开发地质学、石油工程计算技术、油气田材料及应用2个学科3个博士点和硕士点,新增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天然气开发开采实验基地。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是1953创建时在清华大学石油系基础上创建的学科之一。1961授予工学硕士学位,1986授予工学博士学位,1991建设博士后流动站。1998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1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教授1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50人。

主要研究方向:

油气渗流理论及应用

油气井开发原理与系统工程

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

提高原油采收率理论和方法

油气田开发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学科建立了渗流物理、现代油藏数值模拟、人工举升、采油化学等实验室。,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开发了各种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试井解释分析软件、油藏工程分析和采油工程设计软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已成为我国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与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主要研究方向

082002油气田开发项目

01油气渗流理论及应用

02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

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

04强化采油和采油化学

非常规油气能源开发理论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082002油气田开发项目

01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

02油气生产技术理论与技术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

非常规油气开发

05石油技术与经济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培训具有独立从事开发方案设计、油气藏工程分析、采油工程实施和解决油气藏开发工程作业问题的能力,并能取得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学科依托1国家工程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低渗透、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特殊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层改造重点实验室——高能气体压裂理论与技术研究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环境污染与储层保护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能气体压裂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

培养方向主要包括:

1,油气藏渗流理论与数值模拟,

2、油气生产工程理论与技术、

3,EOR理论与技术,

4.油藏描述和开发地质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在非常规和难开发油气藏优化、强化采油技术、页岩气藏等难开发油气藏压裂改造理论与技术、完井技术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积极参与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在地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的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

先后购置了非常规岩石分析关键设备——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气相色谱仪、蒸汽驱模拟实验装置、含蜡量测试仪等设备,建设了页岩气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研究设备、水平井多级压裂质量流模拟设备等一批实验设备,申请了多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超低渗透岩心驱替相关专利。

针对非常规、难开发油气藏的特点,初步研究了配套钻采技术,开发了新型综合测井仪器等新工具,基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难开发油气藏的地层和流体特征,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提高采收率技术和钻采技术。建立了完善的非常规储层物理实验装置、基本信号检测设备和电子显微镜。

本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教育部重大专项的资助项目,在这方面与周边研究单位有着密切的合作,有着扎实的研究基础。石油工程专业是2008年为满足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对高素质石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同年面向全国招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石油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被批准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已成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系统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规范教学管理为手段,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需要。

本专业定位于辽宁,面向全国,服务于石油,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依托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资源优势和突出石油石化行业特色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丰富的办学背景,石油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科研主要围绕低渗透油藏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微观尺度多孔介质数值模拟技术;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页岩气藏形成与维护机理分析;稠油热采井筒及储层内的传质传热研究:浅层油砂藏评价、采油工艺选择等非常规油气藏研究;超稠油油藏物性评价、孔隙流体流动特征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