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第1条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力、自学能力和集体力量,是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高效地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在动物医学中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注学生在高校的成长,努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动物医学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在教学中贯彻了创设情境教学和建构性学习的理论。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综合能力创新素质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是高水平大学的* * *体。大学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探索事物的本质,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身能力全面提高的人。围绕这一目标,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系统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动物医学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本科教育不是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指定自学的内容,指定有针对性的参考书和作业,提供参考方法,提出自学要求,对自学进行检查和点评,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自身兴趣查阅资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二,教师要坚持科研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
与传统教学不同,研究性教学强调动物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注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观察、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信息、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为主线,组织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 使学生深刻理解动物医学知识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病理与药理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紧密联系的原理。
第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主动建构获得的。“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适应不同学习特点的情境,如提供相关的图形信息和医学资料,或呈现动物的病理标本和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提出探究性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动物医学相关热点问题出发。情境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动物医学比较法是根据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类认知规律,对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它是学习动物医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一切认识和思考的基石。比较法可以扩大学生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牢固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任何事物的特点只有通过相互比较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第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对课堂教师的看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互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习”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学生的心理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基于讨论的三方交流能促进探究教学的发展。
第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人有成功的体验。复杂的问题只有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科研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学习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数据,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真实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调查的结果,享受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源。
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并参与动物医学技术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培养动物医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渗透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医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美好情感。
八、充分利用信息课程资源
动物医学教学强调情境和合作,重视直觉和操作,提倡学习主动性。将信息化课程资源引入动物医学专业课堂,对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医学教育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如图片、课件、药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资料、动物科学的最新进展等。在动物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网上的这些教育资源。
总之,在教学中,要坚持客观、严谨、严肃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的信息传递为双向、多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发现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并将这一目的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
【1】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王德辉等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
第二条
兽医管理体制的探讨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和我国兽医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地方的督促检查,争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尽快落实到位。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目标。同时,兽医体系的不断完善是适合社会发展和人道主义和谐的。
关键词兽医;有问题;体制改革;建议
一.前言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情况下,中国能迅速取得重大胜利。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中,中国兽医工作者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也要求我国兽医工作者做好猪病的防空工作,降低生猪养殖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推动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这也要求我国的兽医管理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组织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当。
在中国,兽医的分布不是很好,管理上也有很多问题。兽医工作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导致管理制度不尽人意。目前我国兽医管理分散到多个部门,无法实行统一管理,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比如内外检分离,商务部门仍管理部分屠宰企业的屠宰检疫,部分流通环节畜产品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也给防疫检疫工作带来诸多矛盾和困难,降低了效率。管理机构混乱,职责不清,行政效能无法正常发挥。这限制了兽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短缺。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基层工作是最基础的,能很快找出工作原因。由于多年建设滞后,我国基层兽医体系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工作条件苛刻,待遇差,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完善,无法引进高学历的兽医技术人员,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差,多年来大多是“一针打死鸡鸭”,仪器设备还不如辖区大型养殖企业的实验室。三是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了基层站存在的问题,没有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性服务中的特殊性。而是将其视为一般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简单合并基层站,导致大量基层兽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定,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机制得不到解决,动摇了动物防疫的基础。可见基层工作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3.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
***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在现代,兽医并不能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也就是说从事兽医行业的人很少。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35岁以下占28%,36-45岁占31%,46-60岁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这就需要国家大力推广兽药技术,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血液,从而有效保障农牧业的稳步发展。
* * * 2 * *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我国的一些基层兽医工作者,很多都是老一辈自己慢慢摸索着传承下来的技术。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的系统训练,所以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劣势。而畜牧学校毕业的人大多在县级和大乡镇工作,由于缺乏深造和技术更新,知识老化严重。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承担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堵、防、查、控等综合措施的实施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持。一旦发生重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4.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法律法规在处理兽医工作方面还不完善。虽然在法律法规方面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没有兽医工作基本法,没有兽医管理制度、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动物诊疗、动物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的立法;现有的法律在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存在许多不协调之处;《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管理,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兽医工作进行卫生监督和有效管理的全过程,其实践地位有待提高。《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职能有的地方重叠,有的地方脱节,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发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这就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适合我国的兽医管理制度。
第三,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兽医体系的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专业人员缺乏、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此外,目前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区域性传播,给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制度改革必须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
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和完善兽医管理机构。中央兽医管理机构纳入农业部内设机构。省级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养殖业发展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指导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负有指导和监督的责任。要加强兽医药品管理,实行官兽医制度。这样,兽医工作系统可以得到改进,工作程序可以加快。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要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完善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畜牧兽医站由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置,人员、业务和经费由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科学界定乡镇畜牧兽医站原来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服务,将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之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兴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不断强化动物防疫机构的管理制度,也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制定相应的行业制度,建立兽医协会,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应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改进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完善国内相关政策。这将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4.完善兽医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动物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兽医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全面、合理、健康发展。
总之,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健全机构,明确职能,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国动物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中国的兽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