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上的纸争议
从大背景来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群,这样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向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和通信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个人电脑和网络是两大核心技术突破。截至目前,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海洋、航空航天等六大高技术产业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正在或正在孕育大规模商业应用。可以预计,在未来的30-50年内,这类高科技产业将日益成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一代主导产业群。
由于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后向兼容能力,即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软化趋势,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金融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一般在60%以上,美国、瑞士甚至超过70%。1987-2000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3.2个百分点,而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比重从近73%上升到77%以上。可以肯定地说,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软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会越来越普遍。
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巨大变化是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战线进一步前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不仅是最终产品的竞争,更是研发方向和速度的竞争。谁能把握正确的研发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新产品,谁就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如此,美国工业的研发支出从950亿美元翻了一番,达到654.38+0992-2002。第二,R&D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根据美国工程技术指数(2002)的数据,198年共有375家外国公司在美国经营715家R&D机构,其中日本为251家,德国为107家,英国为103家。美国公司于1997年在国外建立了186 R&D机构,研发经费从1997-1998增加到22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美国母公司在国外的6543.8+05亿美元的研发支出,这个数字会更加可观。
从第二个来看,信息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近期(半年到一年)信息技术产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来消化90年代信息技术领域大量投资形成的产能;从中长期来看,信息技术产业将在现有大规模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根据SICAS的统计,目前全球集成电路晶圆产能利用率为:0999年第四季度65438+93.9,2000年第四季度94.7,2006年第四季度71.8,2002年前三季度83.5。可以看出,晶圆行业的生产已经走出低谷,超过2001上半年的水平。然而,根据美国电子制造商协会(NEMA)的统计,美国电子制造业的设备产能利用率在2002年8月、9月和6月分别只有74.5、74.1和73.5,基本维持在接近75%的水平。由此判断,当前信息技术行业仍处于调整过程中,复苏乏力,但这一过程应该不会持续太久。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用硅晶体制作芯片的最新技术已经达到0.09微米,所以估计硅基芯片的技术会在2015左右达到技术极限?而新的芯片材料技术——砷化镓,技术上并不成熟,所以呢?信息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在于信息技术产品的制造,而在于如何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美林分析师认为?信息技术行业的盈利点将从日趋饱和的硬件部门转移到软件、服务和咨询部门。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应用信息技术,而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普遍的感觉是信息技术行业的技术供给足够多,足够好,未来的关键是扩大应用,进一步普及,摆脱购买-升级的恶性循环。
第三,生物技术产业很可能在未来10-15年取代信息技术成为新的主导产业。2000年提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使人们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在测量其他复杂物种的基因测序。因此,生物技术的产业发展前景无疑是非常可观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物技术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美国2001 * *生物技术公司1457家,其中上市公司342家;在2002年5月,这些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2,240亿元。生物技术产业规模自1992以来增长了两倍多,收入从1992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01的276亿美元。生物技术产业目前从业人员179万人。根据生物技术产业组织(Bio)的数字,1999年,生物技术产业的直接活动、间接活动和诱导活动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37400个就业岗位和470亿美元的商业收入,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从生物技术产业获得的税收估计约为100亿美元。
但另一方面,生物技术是世界上研究强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技术创新周期长。2001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在R&D上花费了1560亿美元;2000年,五家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每名雇员的平均研发支出为89,400美元。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大力支持生物技术研究。2002财年,美国政府在R&D上的支出为1031.5亿美元,其中非国防支出为496.72亿美元,一半以上投入到医疗保健研究,尤其是生物技术研究,约占美国政府研发总支出的25.3%。据测算,一个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周期为2-10年,之后还要经过实验室和动物试验、三期临床试验、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查以及进入市场后的测试,大约需要6年时间。因此,生物技术药物的平均上市时间约为8-16年。由此判断,即使是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生物技术药物,也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进入市场。因此,至少在中短期内,生物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
第四,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在未来20年内不太可能成为新的主导产业。虽然早在1998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尼尔·瑞安就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明天哪个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有可能出现技术突破,我会告诉他是纳米级别的科学与工程”,而美国政府在2000年2月公布的《国家纳米技术倡议》以“引领下一次工业革命”为副标题。事实上,各国对纳米技术的研发投入也充分说明,纳米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其实际应用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65438年到0997年,全世界政府资助纳米技术研发的总额不到5亿美元。其中西欧为654.38+0.28亿美元,日本为654.38+0.20亿美元,美国为654.38+0.1.6亿美元,其他国家或地区投资约7000万美元。2000年政府对纳米技术研究的投入只有2.7亿美元,2001年只有4.95亿美元。虽然这个增速很惊人,但与信息技术研发投入的448亿美元和生物技术投入的300亿美元相比,这个投入微不足道。显然,如此小的R&D规模无法支撑一项领先工业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相比之下,航天技术产业化的前景可能更乐观。特别是90年代卫星通信转向数据传输、移动通信和电视直播以来,通信卫星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统计,到1996年底,已形成年产值770亿美元、年增长率20%以上的新型空间技术开发与应用产业。目前,空间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产业规模近6543.8+0200亿美元,到2005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加上相关产业,如航天保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航天科技产业规模会更大。美国国家安全航天管理和机构评估委员会2001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声称,2000年国际航天工业的利润已超过80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10年利润将增加两倍以上。有学者甚至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将达到5000-6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