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纸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写成人声交响曲,表达他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一生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构想,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他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以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最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巅峰。
第一乐章是D小调庄严的快板,2/4拍,奏鸣曲式。第一个主题严厉而有力,表现了艰苦奋斗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剧色彩。起初,这个主题由弦乐部分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演奏,然后逐渐加强,直到整个乐队威严而有力地演奏了所有的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以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来源。其实这是贝多芬在很多作品中反复表达的主题——奋斗,也反映了奋斗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仿佛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撞击屏障,勇往直前,期待胜利的场景。
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是慢板版本,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个惯例,用了D小调极其活泼的快板,3/4拍,而且是巨大的谐谑曲风格。整个第二乐章主题鲜明,扣人心弦,充满了动力,似乎给了正在战斗的勇士们积极的鼓励,又似乎让人一下子看到了多云战场上温暖的阳光和蓝天。同时,主旋律具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得勒》的特点,和谐而舞动。但仔细品味之后,不难发现,在乐章的结尾,旋律又开始急促起来,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是慢板乐章,如慢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变奏曲等。可以看出贝多芬在编曲上是有刻意创新的。与前两个动作相比,这个动作要安静得多,安详得多。旋律虽然温柔,但是阴柔。法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柏辽兹将这一乐章评价为“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充满沉思,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个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静。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华,快板,D大调,4/4拍。通常分为两部分——开场白和人声。有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占据了一个音轨,有些唱片中,序曲部分和声乐独唱、二重唱、合唱部分被分成了两个音轨,但实际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的整体。其中声乐部分演唱了德国诗人席勒的诗歌《欢乐颂》!
但在声乐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器乐部分的痛苦经历,其中包含了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曲有力、坚决、惊心动魄。然后木管缓缓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仿佛一缕阳光冲破了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主题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指日可待!这个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考寻求自由和欢乐”,这个乐章是“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这场运动的中心思想。
运动开始时,有一阵暴风骤雨般猛烈的小号声。这是介绍。声音洪亮,气势磅礴,像汹涌的潮水一样冲击着。瓦格纳称之为“可怕的小号声”。但马上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朗诵否定了:“不,这会让我们想起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我们应该用歌舞来庆祝。”原来贝多芬的想法是在这段宣叙调中加入人声,但后来觉得时机不对,就把歌词往后推了。然而,这些手稿中留下的歌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思想。
然后,前三个乐章的主题逐一重现,由一段宣叙调逐一演奏。第一乐章的介绍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哦,不,我不要这个,我要更过瘾的”;然后管乐吹出了第二乐章谐谑曲的主题,马上被否决了:“这个也不要,这只是个玩笑,更好更高尚”;于是管乐又吹了一遍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还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精致了。一定要找到厉害的。我想,让我唱给你听。但是请回答我。”
最后,木管乐器闪现出《欢乐颂》主题的片段,最后肯定:“没错,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一生追求的境界。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处传来,一段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唱的简单旋律缓缓传来,乐章的主体部分开始了。
这就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最初是在没有任何伴奏的情况下展示的,后来逐渐加入了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个快乐的主题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声音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乐队全场演出的高潮。突然,“可怕的号角”再次响起,回应它的是人声。首先,独唱男中音拉开了声乐的序幕,唱起了贝多芬宣叙调的歌词:“哦,我的朋友,不要重复同样的老调,让我们唱些更优美、更欢乐的吧!”然后,男中音独唱《欢乐颂》。
在后来的发展中,席勒的《欢乐颂》这首诗以独唱、二重唱和合唱的形式被传唱。每一次音乐主题的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如雄壮的进行曲风格,豪迈的男高音独唱,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变成了快速进行曲,从欢乐的主题演变成了活泼热烈的进行曲。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音乐推向另一个高潮。之后以间奏的形式出现了以“亿万人民团结起来”为主题的巨大二重奏赋格曲。
这个主题先用长号吹奏,然后合唱,再构成以欢乐为主题的双赋格曲。最后以一个强有力、喜气洋洋的结尾,将乐章推向高潮,结束整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