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的由来】

1.一般认为,文人最早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女诗》、赵翼的《病诗》、蔡邕的《翠鸟》,都是文人早期的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的名字最早见于人萧统主编的《文选》。

4.《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期,是这个时代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所作。

5.先秦两汉时期,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家思想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是魏晋南朝玄学。

2.西晋末年,在宗室轻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但只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3.梁陈时期,皇帝和宗族在生产上更加颓废,精神上更加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川的清音,而是寻求强烈的旋律,于是宫体诗应运而生。

4.“宫体诗”的名称始于萧纲、、梁。宫体诗主要是用华丽的词句表达宫廷生活,也有一些描写对象的类似文字游戏的诗。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学-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的题材;新诗为古体诗的押韵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文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很多,如《文心雕龙》、《诗品》。骈文和小说都是新创作;萧统编著了中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研究汉乐府,描写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一方面唱出了他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苍劲的风格,后被称为“建安体”或“建安体”。

一、建安文学的基础: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曹操。其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陆璐行》、《好李星》、《苦汉行》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鸦”是郝的名句。“山不嫌高,海不嫌深,周公呕哺,天下归其心”的短歌,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显示了他宽广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旅,若出其不意,一颗灿烂的星和一个灿烂的人,若出其不意”描述了大海的壮丽大气。《一首短歌》中的“我心满怀豪情”表现了作者对人才的向往,《虽归守侯》中的“一老翁骑在马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勇往直前”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的精神。

2.曹操是开创文学新局面的先驱,他开创了用乐府旧诗写时事的先河。除了他的五言诗,还有很多优秀的四言诗。他学的是汉乐府,但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葛炎行》;他的《典论》是现存最早的文学专著。他提倡文学,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4.曹植的一生和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有《白马篇》,描写了一个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其中“名将不可为壮士,不可自私自利”体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赠徐干”鼓励朋友建功立业;《七愁》把自己的沮丧和痛苦寄托在思考的女性身上;野田的黄鹂之旅,描写了一个少年割网救了一只黄鹂的故事;《泰山上的吟》描写了海滨人民的贫苦生活;“美女”等等,把自己天赋不足的感受寄托在壮年未婚美女的苦恼上。钟嵘称他的诗“意气风发,词取自华懋”。

6.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词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名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灿、阮瑀、杨颖、刘真,以王灿为最高成就。

7.“七子”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代表作品是王灿的七伤诗,其中一首《出门不见,白骨盖平原》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陈琳的《长城洞饮马》、阮瑀的《驶出北门》等等;刘震表达个人抱负和经历的三部代表作是《给哥哥》。

8.现存的《蔡琰》有《五言哀怒诗》、《骚体哀怒诗》、《胡笳十八拍》等。最可信的是蔡琰的悲愤诗五个字。

二、西晋正始的文学基础

1,正始文学泛指魏末的文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嵇康、阮籍。

2.嵇康散文的代表是《与山居源绝交》,诗歌的代表是《赠书生从军》。阮籍的主要诗歌创作是爱情诗八十二篇,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传》。

3.阮籍的《咏怀录》在运用王衍诗歌抒情和反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一首《夜不能寐,坐起来弹琴》,表现了我的孤独和苦闷,为黑暗统治下的进步作家开辟了一条写政治抒情诗的道路。《诗品》中的“言于耳目,情于八荒表”概括了阮籍的诗风。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准咏怀》。

4.张华、张协、陆机、潘妮、潘岳、左思是晋武帝前后“三张、二陆、二潘、一左”的指导者,是太康时期著名的诗人。

5.泰康的文学创作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模仿古人的繁华;二是追求词藻华丽,双重整洁。刘勰说的“起而主动,止而软于建安”,指的是泰康文学。

6.陆机是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与潘岳、张华、张协齐名。

7.陆机的代表作品有仿古诗19首的《古诗12首》,描写游历生活的《去罗道办事》;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悼亡诗。

8.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直接继承了“左思风致”的美誉。

9.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咏史诗,这些咏史诗运用了典故,运用了对比法等技巧。比如“天下巍然挺立,他沉落”就是对比,而“剑底松柏”、“山上苗”则是对贫苦知识分子和贵族子弟的隐喻,也用来反映贫苦知识分子和世家子弟的矛盾。此外,《招引》、《女娇诗》、《三都赋》都是他的代表作。

10,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他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是《周闲诗十四首》,是一位玄学派诗人。在《诗序》中,对玄言诗的批评是,他“合理化其言,淡泊其味”。

三、陶渊明的奠基:

1,陶渊明,又名钱,浔阳柴桑人,谥号“静界正士”。后人称他为陶彭泽,因为他曾使彭成为凌泽。他从彭辞职后,过着“晨起葬污,月出荷归”的艰苦生活。

2.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两类:田园诗和关于过去和未来的诗。他著名的散文诗有《五六先生传》、《归来与来生》、《文人情怀诗》、《不幸诗》等。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部分表现的是田园的宁静和自己无忧无虑的心境,代表作品有《归田园诗家》(《无适俗韵》)和《饮酒》(筑屋是在一种人文环境中);另一部分则热情洋溢地歌唱农业劳动和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归田园》(南山脚下种豆)、《耿旭新年九月西田得早稻》(人生归道)等;还有一小部分是反映农村的贫困和自己的贫苦生活,如第四部《归田园诗》(山泽远行),以及诗中的怨恨和楚对庞之众的描写。晚年创作的《桃花源记》是其山水田园诗的新发展。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从一开始就继承了阮籍和西晋左思的词学,弘扬了建安精神。代表作品有《杂诗》(2号)、《读山海经》(10号)等。

5.鲁迅称陶渊明的一些咏物诗为《读山海经》,其中第十首是《金刚怒目》之作。

6.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1,平淡与醇厚美的统一。陶的诗很少使用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很少使用形容词。2.情、景、理的统一。

7.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打破了玄学派诗歌的规则。他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精神。田园诗是他的独创。“田园诗”成为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的流派。

8.陶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唐代,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魏和柳宗元研究田园诗。

第四章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

1.南朝乐府民歌约有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中的“尚青曲词”,其中“吴歌”326首,“戏曲”142首,“神仙曲”18首。

5.南朝乐府民歌除了吴歌、戏曲外,还有一首长诗《喜州歌》,属于“杂歌”。

8.北朝民歌主要收录在《乐记诗集》中,杂歌杂曲中也有少量,有60多首。

10,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的* * *共创。除了汉族人的作品,还有苗族、羌族、鲜卑人的,大部分是鲜卑民歌。

12.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叙事长诗是《木兰诗》,它的产生不晚于陈,很可能是北魏的作品。

五代南北朝诗歌的基础:

1.到了晋宋时期,取代玄言诗的是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

2.谢灵运因有封公的传统,也被称为谢。他的山水诗代表作品有《爬池上楼》(鬼鬼祟祟,妩媚动人)和《入栗鹏湖口》(游人待水厌)。《爬塘上楼》中的“春草长在塘里,柳变成鸣禽”是写风景的名句。

3.鲍照对诗歌形式的主要贡献是为七言诗拓宽了道路。他的代表诗作有《摹仿难行》(我吃不下案),其中《自古圣贤贫贱,何况我们这一代孤独直爽》一诗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摹仿古》(骑射并重)、《六经》。

4.鲍照诗歌直接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写乐府诗。他是继曹丕之后对七言诗贡献最大的诗人。

5.教材中提到的诗人有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

6.所谓新体诗,是指从齐到隋一百多年来注重韵律和对偶性的作品,称为新体诗。齐、梁、陈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是就其形式而言。齐永明年间,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四声、二声的叠韵,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的协调,指出应避免的八种韵律缺陷,称为“八病”。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开创了一种新的格律诗,称之为永明体,这种格律诗是由音律和对偶协调而成的。

7.除了沈约,其他新诗作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如谢朓、梁朝诗人何逊、陈朝诗人殷铿。

8.在文学史上,谢灵运和谢朓分别被称为“大谢”和“小谢”。谢朓因曾任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

9.谢朓的山水诗中有一首描写沿江日落景色的名句,名为《晚去三山归望京镇》(遥望长安),其中“夕照散成辉,澄江静如练”,描写沿江日落景色,“百鸟遮春洲,杂英满芳甸”描写建康(南京)一带的景色,这是写风景的名句。

10,谢朓的一些五言四句短诗,有南朝民歌的味道,语言凝练,感情隽永,如《玉簪》(晚霞殿下珠帘)、《王孙有》(绿草如丝)。

11.继玄言诗、山水诗之后,南朝时期一度盛行的诗歌是宫体诗。

12,杜甫在《解闷诗十二首》中说:“何苦研究殷”反映了殷铿和何丁两位诗人。他们的成名作是殷铿的《江津送别刘广录》(仍在临江珠)和何逊的《送别》(客已错过百遍)。

13,庾信是南朝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早年是梁朝著名的宫体诗人,后到西魏,终身被拘禁在北方。他最初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诗歌风格。

14.庾信诗歌的代表作是《待唱诗二十七首》。他是南北朝时期骈文最高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江南赋》,描写了梁王朝的兴衰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五言诗有《送话王林》(离很远)和《送别周尚书》(万里晴空路)。

15,骈文是相对于散文而言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注重对偶,用四六句。因为两句话的对偶性,好像是两匹马并排骑着,所以叫骈文。二是发音上要注意平仄。三是运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可以说骈文是一种诗意的散文。

16年,南北朝骈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代表作有鲍照的《婺城诗》、孔的《北山诗》、梁江淹的《怨诗》、陶弘景的《鉴赏书》、吴筠的《宋元随想书》。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品是北魏李道元的《水经注》和杨玄之的《洛阳与伽蓝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小说之六;

1.南北朝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人物小说。

2.在南北朝小说中,东晋干宝的《寻神记》比较完整,可以代表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

3.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刘崧一清的《世说新语》。

4.《世说新语》分三十六篇,由梁刘注。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1.中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著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2.继《典论论文》之后,文学批评史上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陆机的《西晋文赋》。

3.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最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4.梁代五言律诗《令》是钟嵘的诗。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

1.据清代康熙编纂的《全唐诗》记载,唐代诗人20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900卷。

2.唐诗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前期、盛期、中期和后期。

3.初唐前五十年,宫体诗充满诗意。以“奇正阿谀”为基础的“官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4.唐代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小说都有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词和变文两种文学形式。

5.初唐的中心问题是:(1)突破了六朝诗歌题材的狭窄,使诗歌表达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政治问题;(2)摒弃轻佻的诗风,建立朝气蓬勃的新诗风;(3)建立法制,发展七言歌。

6.初唐以后的五十年里,四位杰出的诗人开始突破“宫体”的内容,接着是沈嵩,确立了格律诗的形式,最后是陈子昂声讨齐梁的诗风,提倡建安体,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7.以李白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歌的主流,政治诗和边塞诗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点。

8.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像一条大河,贯穿了整个中唐。

9.爱情题材在晚唐非常流行,这是受市民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