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教学策略的思考

乐理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入门课程。它系统地向学生展示了所有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理论素养。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学策略存在对教材难度把握不够、学习氛围营造不佳、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音乐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策略进行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

(一)注意激发学生对乐理课程的兴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乐理这门课程,使他们认识到乐理这门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让学生通过动手、用词、动脑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培养音乐情操。学生的这种正确认识,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乐理课程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业。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教案要新颖、生动、有趣,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语言要严谨、科学、逻辑、有趣,学生要尽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成学习。

(2)教师在讲授完每个知识点后,可以向学生提出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然后安排一半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逐一分析学生的答案,尤其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明白错误在哪里,错误的原因,以及以后避免错误的方法。

第二,进一步完善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乐理课程的内容: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和选用教材,使教材选用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比如,教师在讲授“简谱”知识时,可以使用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中的复感谱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简洁、清晰地理解不同简谱的写法以及不同长短的区别,比如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

2.在完善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和情感体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找专业学者编写乐理教材,使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增加学生的乐理知识。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出发。

学生只有对教材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学习乐理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高音乐学习、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的能力。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和教育内容进行改进和整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乐理课程的基础。

3.乐理老师要从当地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增加相关内容,如童谣、音乐谜语等,教学生演奏幼儿园常用的小型乐器,包括管风琴、木鱼、铃铛、木琴等,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

三,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使用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表达音乐的起伏,学生不仅可以从听觉上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变化,还可以结合视觉效果进一步了解音乐节奏的变化。

手势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难度。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利用多媒体展示五线谱和键盘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乐理知识。

另外,在乐理教学中,要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师通过音乐作品欣赏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加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做好实践中的学以致用。

四。结论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重视乐理的学习和运用,实现自身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以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基础。高等学校要重视对学生乐理学习效果和乐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不足,充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从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氛围、音乐素养、学生乐理应用能力等方面入手,实现乐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