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沟800
导读(什么是代沟):代沟是指孩子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抛弃父母原有的观点,获得新的观点而产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差异。不同年龄的人生活的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和人也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如果这种差异得不到改善,任其扩大,两代人之间就会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很容易产生误解。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代沟。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就是所谓的“代沟”。“代沟”一词是从英文generation gap直译过来的。由于其恰当新颖的翻译和易于记忆,它立即成为一种通用语言。从翻译的角度来看,“代沟”比原来的“代沟”一词更好。现代翻译的趋势似乎是短语占了上风,繁琐的翻译似乎过时了。generationgap这个词出现不久,大概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世代是泛指同一世代的人。指的是一个“代”,大概是25到30年,但是没有限制。很可能相差十年的人会被认为是另一代人。至于gap这个词的本义,就是缝隙、裂缝或者缺口。抽象来说就是性格和观点的差异。西方学者对代沟的存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开始,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绝大多数年轻人在价值观上接受了传统,所以他们不能承认“代沟”的存在。然而,近年来,“代沟”问题越来越明显和严重,这使得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有人提出,缩小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的代沟并不难。只是“看年轻人的书报,看年轻人的电影电视节目,参加年轻人的活动”。三岁到二十岁是有代沟的,但是现在快节奏的21世纪,差三岁就会有“代沟”。就是所谓的“三岁代沟”。代沟产生的原因:代沟是指两个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差距,以及由于这种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和沟通上的困难。我认为它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青少年的独立性开始增强,不再想依附于长辈,总是对父母的安排和监护不满,想自己解决问题。
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往往是父母安排的,所以我们都是用反抗来应对,越是这样,距离越大!第二,来自家庭。如果父母不理解我们想长大的心理,总是像以前一样和我们说话或者教育我们,也会让问题复杂化,事情会越来越难。最后连孩子都会离家出走。解决方法:年轻人要理解父母的难处,然后和他们好好沟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让问题有个好结果。在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中,自我是最重要的,它意味着独立和自由,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他们认为应该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一项针对高中生的调查中,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这一代人在消费观念、生活态度甚至人生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对自己心理成熟度的认同上,31.8%的人认为自己心理上“非常成熟”和“相对成熟”,同时有74.8%的受访者认同“我觉得大部分同龄人都很幼稚”的观点。调查显示,高中生认为现代社会最应该提倡的五大行为是竞争、守法、孝顺、责任、平等。可以看出,我们的大多数孩子仍然接受和认同我们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高中生把“孝”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道德价值观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我们道德传统的一种继承。每一代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孩子和父母的价值观差异,沟通不畅,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产生心理冲突和不满,甚至影响社会适应。而父母已经把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带入了一个快速变化的新时代。他们也在对孩子的管教中感到艰难和迷茫,因为对孩子的失望而感到委屈和难过。那么两代人的差距是怎么挖出来的呢?
首先,变异和反抗,青春期的表现特征,导致了“代沟”的出现。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从童年时期的顺从、崇拜转变为怀疑、不满、批评、反对,开始用独立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来评价父母的行为。同时,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使他们情绪化、主观化。起初,他们不喜欢与自己思想和行为相悖的父母,甚至倾向于虚张声势,以示自己是有主见的“大人”。所以这种差距的出现是完全自然的。
其次,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差异是“代沟”出现的另一个原因。两代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接受不同的教育,必然会造就各自不同的观念和意识,而这种差异必然会形成对控制与被控制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观点。父母重视传统、保守、权威和服从;孩子们需要时尚、开放、民主和灵活性。虽然有些家长也想更开放、更民主地教育孩子,但找不到合适的标准和正确的方法;孩子受限于知识和经验,往往对传统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难以分辨利弊,容易固守一隅,形成偏激的观点。他们之间的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父母的管教不自觉地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这也是“代沟”形成的一个原因。每个父母都曾经有过自己的理想和期望,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因此,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并热切期望思考自己过去没有实现的目标或理想。父母的这种心理补偿完全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价值观,所以父母和孩子经常会互相抱怨对方不理解自己。首先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颠覆童年的观念,开始选择和追求事业、友情、爱情、人生的价值观。然而,在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知识和经验的匮乏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变化毫无准备,所以他们只能以以前的方式应对。只有让父母知道这种突变,青少年才能在观念和意识上带来相应的改变,消除误解和隔阂。二是时代的烙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需要一个逐渐认识、理解、接受当今世界大融合理念的过程。在家庭中,当然是孩子思想文化更新最快。所以,引导父母走近、认识、理解、接受时代的任务,是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三,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父母紧张、疲惫、焦虑的情感态度。紧张、疲劳、焦虑是孩子不喜欢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决定,帮助父母消除不良情绪是孩子的义务。第四,孩子浮躁,易怒,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家长当然不买账。家长:就代沟而言,是因为不平等,不理解,不尊重。君为臣,父为子的旧观念虽然早已被否定,但仍在父母心中根深蒂固。张爱玲曾说:“孩子不像大人那样迷茫,父母大多不了解孩子和年轻人的特点,所以健忘,这让我们忘记了童年的心理。”张爱玲的话说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父母是那个代沟的制造者,让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是父母让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代沟中徘徊。我们的父母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七八十年代长大的。他们的世界形成于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教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怎么能用昨天的眼光看今天的问题呢?父母跟孩子说话教导孩子的时候,绝对领导,绝对统治的态度是很明显的。这就使得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了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的发展必然导致代沟。孩子:第一,没有父母愿意和孩子有代沟。孩子从小不愁生计,也很少体会人间疾苦。时间长了,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一直在煎熬和煎熬,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谁能理解?虽然家长主观客观上都愿意弥合代沟,但学生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真正给过父母机会?第二,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就形成了。第三,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所谓外因不能决定内因,根本问题在孩子。孩子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不成熟,很难正确把握自己,不认同父母的话,是产生代沟的主要原因。根据经典,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育。鲁迅如何跨越代沟?代沟的解决方案在于双方。家长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前了解孩子的特点,努力把握时代的特征和观念;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努力用乐观、开朗、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子女要体贴关心父母,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和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年轻、肤浅的需求要有清晰深刻的认识。但是,父母的首要责任是养家糊口;而孩子的社会任务就是学习。父母和孩子都对代沟负有责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的心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了“成年”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意识,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如果父母坚持让孩子服从自己,家庭“强权政治”的高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导致了我们常说的代沟。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家庭是需要沟通的,顺畅的沟通可以让家庭和谐,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要做到沟通顺畅,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给予对方理解和包容,才能缩小甚至跨越代沟。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存异”,就是当我和孩子在某个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要尽量找到双方在问题上的一致性。父母和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是一种亲情,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孩子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辉煌的人生。但如果父母处理问题不当,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两代人在* * * *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确实不合适。如果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时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往往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的表情和不满的言行。这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对孩子的心态产生负面影响。我相信,从尊重开始,我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尊重他们,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我很淡定,态度很好。我引导孩子多说话,尽量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话。有句话说得好——一吐为快!
平等对话有很多好处。首先,父母的尊重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孩子可能从此更加尊重父母,加深两代人的感情。其次,孩子从此有了一个倾诉烦恼的对象,非常有利于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长。再次,孩子向父母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助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主动寻找* * *相同语言的父母和孩子,因为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爱好差异很大。但是,家长也要与时俱进,了解和研究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接触一些新鲜事物。这样两代人之间会有更多的* * *语言相通,家庭关系也会更加融洽。父母:作为父母,我们的价值观肯定会和下一代不一样,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种不同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两代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不一样。所以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保持和我们一样的价值观,而是要求同存异,尽量去理解他们。同时,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虽然已经初步获得了一定的价值观,但是还不是很稳定,可塑性很强,所以父母的价值观还是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优秀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观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所以作为家长,还是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态度,尊重和理解孩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青少年也需要。这也是青少年鲜明的心理特征,是他们共同的心声。父母应该放下权威,和孩子坦诚交流,而不是整天板着脸。研究表明,民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比权威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自然和谐得多。第二,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青春期的另一个特点是闭锁。这期间,大部分孩子变得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宁愿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也不愿意告诉父母自己有什么烦恼和担忧,而是在日记里倾吐。所以家长要认识到这是青少年发展的正常现象,不要密切监视孩子的一切行为,对孩子的个人隐私一定要刨根问底,不要刨根问底。第三,鼓励和表扬孩子。青少年有一种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如必需品,但他们更需要父母的认同和支持。所以,适当的表扬,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有联系的,更加尊重父母,努力做得更好。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和对孩子严格教育的理念。没有严格的要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纠正,缺点得不到克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但严格要求不等于打骂惩罚,更不等于辱骂。不要过于注重形式的严谨,而态度和方法过于简单粗暴,缺乏温暖的教育和令人信服的说理。父母爱孩子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但由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鼓励。父母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过分的要求和严格的管教,不仅不能使他们心理正常发展,反而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疲惫、无力、抑郁甚至叛逆。而且棍棒教育会让孩子对父母和社会漠不关心,甚至敌视。一味的严格管教孩子,希望急功近利,却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的心理过程,是非常有害的。孩子小的时候害怕被严厉的、被动的管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自然会表现出抵触和反抗。爱孩子、教孩子,前提是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鼓励和启发式教育。严格的要求应该是严格的,有纪律的,即在合理的要求之内,在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之内,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应该急于求成。孩子犯错会勃然大怒,恨铁不成钢,不打就骂。严格要求要有纪律。平时要对他们的行为提出要求并指定规定,然后根据要求和规定规范孩子的言行,引导孩子成长。如果只凭自己的是非观念或情感好恶来教育,只会无所适从。一次失误被处罚后,你还不知道如何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你会对自己的处罚不满。另外,严格的纪律是不能不教不罚的,也就是说,犯了错误之后,禁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打一顿,然后不说明打他的原因,不指出错误。严格要求的前提是教育。应该坚持教育为主,通过教育逐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如果同样的错误被反复教导并明知故犯,那只能是警告和惩罚。孩子经常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要轻易对他失望,更不要操之过急。善待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会省去很多麻烦。让两代人能够愉快的相处,然后像朋友一样平等的交流,一起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希望你能用真诚的爱和恰当的教导方式带着孩子踏上旅程,送他走上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坦白说,我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为人父为人母是第一次。不可避免的会有不恰当的方式来获得孩子的理解,探索成长之路。父母不是养孩子,而是陪孩子一起成长。孩子:1。对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教育,以及可能出现的矛盾有正确的认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父母付出的大量辛苦和汗水,用感恩和理性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观点和行为。2.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3.能够平等地与父母沟通,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学习沟通技巧,克服逆反心理。4.知道逆反心理的危害,积极与父母沟通,尽量有话可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回家出门问候父母;(2)在家参与父母聊天;(3)信任和表扬父母;(4)做错了事向父母道歉;(5)能经常和父母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相信,通过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跨越代沟,成为好朋友,架起两代人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