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毕业论文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越高,经济发展离不开会计。跟我一起看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吧,希望有帮助!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行业会计监管为背景,分析了监管主体、客体和资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会计监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简介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民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互联网行业抛出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的对接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2互联网财务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财务会计监管面临着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对象行为疏忽、会计活动和行为安全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3互联网财务会计监管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但它并不能在所有情况下都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外部的监督和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业的监管模式来监管互联网金融。应根据其特殊性采取国家、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模式,以更好地监管互联网金融会计。

3.1多部门合作和适度监管原则

现在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业务活动的协同监督管理职能,重点是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相关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和协作机制。第二,要实行适度监管。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情况,逐步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标准。

3.2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在宏观经济活动和微观经济活动中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运行的消耗、体制转型引起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行为过程中社会资源的消耗、政府的机会成本。互联网财务会计监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但我国立法相当审慎,成本高,周期长。但是,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不断创新。与其花费巨大的成本和精力在立法程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规范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监督管理等。其次,政府建设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对于发现和防范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避免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违法犯罪行为,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3.4社会合作监督的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要加强对各类机构和社会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和引导行业内第三方评级和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在线查询服务、信用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的发展。

4互联网财务会计监管对象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简单的形式将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也就是会计监督的对象。会计监督对象是主体会计监督工作的对象,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督的对象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4.1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内控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的重要手段,内控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内控缺失,将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操作风险,并将这些风险无限放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内控会计体系,加强部门的协调和监督沟通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评估,特别是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和全过程的持续跟踪。

4.2加强工业企业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政府监管更加灵活有效,是政府监管的有益补充。自律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首先,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

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

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执行机制。

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评价机制。

由于网贷行业存在大量间接融资业务,企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要配合外部治理措施,发挥双重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加强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会计是保证互联网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主要环节。在会计工作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控制由于疏忽和过度自信而导致的会计信息的疏忽性失真。因此,会计师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匹配和数字化,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披露其业务信息、风险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信息,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数据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会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而出现选择和判断失误,造成风险损失。

4.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管和防范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分析会计人员的特点,找出个体心理或人格因素以及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的研究,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行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和标准的业务管理流程,会导致非过失的智力型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根据金融法律法规和相关风控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控模式,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5结论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推动了改革,也考验着会计监管之路。只有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会计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会计监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管的良好实施,防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实现互联网金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曲涛。互联网金融部门的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彭维。互联网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改革开放,2011 (10): 89。

[4]李耀东。互联网金融民间监管设想[J].金融博览,2014(四):17-18。

[5]任春华,陆山。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连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戈·张祚。中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邓、。论互联网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