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为什么被称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巡抚朱东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岳麓书院。后历经宋、元、明、清,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教育学校,后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科学校。1926正式命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一直被称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办以来,就以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著称。宋真宗北部的皇帝召见了山的首领石舟,并授予了大量的书籍。书院之名开始响遍天下,有“潇湘竹丝”之誉。南宋主教朱两次讲学。明朝中后期,明世宗赐“尊真”,王阳明心学、林东学派在此传播交流,明清时期著名爱国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乾隆分别授予“学达自然”和“师南正脉”的称号。

岳麓书院占地21,000平方米。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遗迹。主要建筑有第一门、第二门、讲堂、半自习堂、教学堂、百泉轩、御书楼、文庙等。分为讲堂、藏书、追悼会三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连接,融为一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气势。

除了建筑遗迹,岳麓书院还因保存了大量的碑、碑而闻名,如唐代雕刻的“庐山寺碑”、明代宋真宗雕刻的“岳麓书院碑坊”、清代雕刻的“程子四言碑”、“学天”、“道南正脉”、清代雕刻的“忠孝碑”、欧阳正焕雕刻的“工整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