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新体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
中国新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吸收了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的先进理念,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学校音乐教学体系。在新体制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策略包括:开展最自然的音乐活动,用最好的音乐引领儿童打开高级音乐的大门;强调学前音乐教育阶段的感性积累;强调音乐综合活动的开展。新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幼儿音乐教师,幼儿音乐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更新音乐能力的评价标准,树立新的教师观。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起源与发展
265438+20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建立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是基于国际视野的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该体系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融合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三大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的优势,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中国的每一个人”为教育理念,以感性经验的获得为主要教学目的,以音乐的艺术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音乐实践为重要教学手段,以内在音乐通感为重要音乐能力。
新体系自建立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2011年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启动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训幼儿园、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各类高校音乐教育教师。到2012年初,项目已培训了三期,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600多名教师。通过培训,学员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了解了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方法、内容和各种教学案例。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策略
1.尊重孩子的天性,强调最自然的音乐活动。
“孩子”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是“自由”的意思。天真自由、好动好奇、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育的责任是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来保证和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
自然音乐活动一定要孩子自己参加。奥尔夫认为,儿童必须自己参与音乐,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这种行为符合孩子的天性。孩子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自然的音乐活动简单易行,没有人为的附属物和复杂的结构,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的天性。
自然的音乐活动是“自娱自乐”,而不是“娱乐他”。音乐起源于游戏。从根本上来说,音乐是为了自娱自乐。"心中的快乐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①自然音乐活动是“零效用”。音乐活动的成果存在于教育行为的过程中。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开放的五官、活跃的联觉、创造性的即兴创作和充分享受的表达,都是音乐活动的结果。把音乐活动做成音乐会等娱乐性的音乐活动,会给孩子增加太多负担,剥夺孩子内心的快乐。柯达伊说:“幸福不是音乐。它有充分的价值,但音乐没有快乐就没有价值。”
自然音乐活动强调即兴性、开放性和游戏化。老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反应强加给孩子,也不需要小心翼翼地控制活动的结果,让活动看起来圆满成功。教师一般无法在活动开始前预测活动的结果,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进行适当的猜测。自然的音乐活动包罗万象,孩子所有可能的操作和表达都是合理的。活动的亮点是孩子们对音乐敏感而个性化的反应。在游戏中,孩子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最自然的方式与音乐互动。
2.用最好的音乐,带领孩子打开高级音乐的大门。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Borbala Sziranyi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中只应使用最高质量的音乐。”②当你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你会经常听到电声音乐,你会发现老师会从网上下载一些音乐给孩子听。这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音乐教育圈一直强调3岁到9岁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期,其中3岁到5岁最为关键,这个时期的塑造对一生发展的高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同品质的音乐不仅会影响孩子对音乐风格的偏好,对音乐认知的态度和审美能力,还会影响他们对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注,甚至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情感发展。音乐老师应该给孩子听最好的音乐,上最好的音乐课。
什么样的音乐是最好的?作者从多个角度思考:
简单的音乐最好。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简单的音乐信号经常出现在古典音乐家的作品中。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故事》中的音乐动机是布谷鸟的叫声;肖邦的《雨滴前奏曲》、《雨滴的声音》等。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形象的音乐。简单的音乐包括儿童利用自身器官发出的声音(如拍手、捻手指)以及儿童借助周围物理条件发出的所有音乐信号。简单的音乐还包括模拟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声音,如布谷鸟的叫声,风由弱到强,马蹄声由远及近等。
古典音乐是最好的。古典音乐一般指过去具有典范意义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经过历史的筛选,流传至今,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典虽然不能一下子被人们深刻理解,但是营养丰富,品位高,质量好,是可以体验和理解一辈子的精神食粮。
民族音乐是最好的。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强调,民歌是儿童的音乐母语,儿童音乐教育应以民歌为基础。歌唱游戏和民间儿歌是发展民族特色和民族潜意识的最好基础。新系统挖掘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童谣,如湖南的月亮粑粑、河北的踢梭、北京的买梨等。中国民歌丰富多彩。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民族音乐作品不仅非常需要,而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感性先于理性,学前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感性积累。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柯达伊音乐学院院长彼得·尔戴对“何时教”有明确的定义:“音乐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让孩子从小就掌握音乐的精髓。”因此,学前音乐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情感积累,而不是说教、认知和技术训练。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的习得是感性经验先于知识和技能,否则,经验就会被禁锢。音乐教育应该把感性放在理性之前,这也是奥尔夫教育理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前音乐教育需要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小学做准备。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感性经验变成知识是最简单的。比如告诉孩子一个标记叫四分音符,时长是一拍,不到一分钟,但是在那之前的四分音符,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体验。学前阶段需要通过童谣、童谣等作品,通过听、唱、说、创、动、舞来积累感性。如果用专业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机械地替代儿童音乐教育,那就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