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错过效应?

脱靶效应是指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而偏离目标的现象。

发展

CRISPR技术的脱靶效应已经解决。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最有争议的副作用——脱靶效应已经解决。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报道,CRISPR-Cas9技术的发明人之一Jennifer Dudner参与的研究团队证实,anti-CRISPR蛋白可以将CRISPR引起的脱靶效应降低四分之一,其中一种名为“AcrllA4”的蛋白甚至可以将脱靶效应降低四倍,而靶位点的基因编辑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影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udner实验室与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的Jacob Cohen实验室合作,研究了去年发现的反CRISPR蛋白,并在最新一期的《科学进展》上发表了论文。他们发现,在修改与镰状细胞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时,加入AcrllA4蛋白可以有效降低CRISPR进行基因编辑数小时后的脱靶效应。研究人员解释说:“抗CRISPR蛋白可以模拟DNA,阻断Cas9切割基因的能力。脱靶效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突变,但我们的研究证明脱靶效应是完全可控的,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2016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Joseph Band-Aid-Denumi的团队发现了四种可以阻断李斯特菌中CRISPR-Cas9活性的蛋白质,其中包括AcrllA4蛋白。另一个小组从脑膜炎细菌中发现了另外三种蛋白质。当时,邦迪-德纽米预言这些蛋白质将成为CRISPR基因治疗的标准组成部分,使CRISPR-Cas9在基因编辑一段时间后可以“关闭其活性”,以防止在不必要的位点随机切割造成的脱靶效应。

科恩认为,如果开关只能打开而不能关闭,那将会非常可怕,所以关闭Cas9的活动和打开它一样重要。对于CRISPR的最终治疗应用,精确调控Cas9在何时何地进行基因编辑和抗CRISPR蛋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