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
相关调查显示,人际交往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50%以上,而恋爱困扰在历次统计中占据首位。交往的烦恼大于恋爱的烦恼。仔细分析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和不适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缺乏知心朋友。
这类大学生通常交往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但感觉缺乏可以相互倾诉,真诚相待,默契配合,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有时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第二类:与个体难以相交。
这种大学生和大部分人沟通都很好,但是和个人沟通不好。可能是室友,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和自己亲近的父母。因为和这些人相处不好,往往会影响心情,成为“心病”。
第三类:与人交往平淡。
这类大学生能与人交流,但总觉得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他们没有密友,大多数是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关心,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很难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学生大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大学06级学生,因为和同学关系不好,感到孤独和压抑,最后离开了学校。在学校附近的几个中小城市转悠了一圈后,他们回到了学校,见到了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此时,既伤心又高兴的陈某父子,面临着因为陈某离校缺课50多个小时而被勒令退学的处罚,以及全校师生的同情,没有人能给陈某更多的安慰。
第四类:感觉难以沟通。
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不当或性格缺陷、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等原因,其交往并不尽如人意,成功经验较少。他们常常感到苦恼,希望改变自己的社会处境。大一女生小张,在家一直娇生惯养,所有家务都是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让她感到不安。她开始变得不合群。渐渐地,她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所有同学都瞧不起她,水开了就叫她去,叫她扫地。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跑腿”的对象,越来越不开心,成绩一落千丈。
第五类:社交恐惧症。
这类大学生特别敏感,害怕人际交往,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当他们不得不交流时,他们会紧张,害怕,心跳加速,面红耳赤,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害怕被别人观察。我总是担心我会犯错,被别人嘲笑。我总是承受着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与人交流,甚至出现在公共场所,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非常痛苦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普通人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社交恐惧症的人却害怕。病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别人也会这么想。这样一来,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甚至不太愿意打扰别人。这样做会让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进一步恶化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很多患者改变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