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提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优秀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与人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目前的社会需求来看,“口才”也将成为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但是,“油嘴滑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让学生想说

要让学生说话,首先要让他们想说话。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表达自己,可能会成为他说话的负担。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会说话。人不会说话,怎么可能是人?”(《春秋谷亮传》)虽然话有点绝对,但我们可以看到说话的重要性,那就是会说话。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想说话。

1示例激励

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眼里,老师是权威人物。教师的口语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口语质量。如果老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在讲课过程中很好地掌握普通话的标准、语音语调和说话的节奏,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崇拜的情绪。同时会萌发一个想法:要是我能像老师一样就好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说话的想法。

2游戏激发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小学生总能以最快的时间和最大的激情投入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中。但比赛刚结束,学生的神经还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需要用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未完成的热情。这时候老师可以抓住机会问学生一些简单的引导性问题,比如:你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以后要不要玩这样的游戏等等。让学生有能力回答、敢回答、想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

第二,让学生敢于说话

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现象:老师在讲台上想尽办法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即使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当你向一个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学生不敢说话。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敢于说话的勇气。

1合理评价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害怕犯错,也就是害怕被老师批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采取鼓励的原则。即使有些同学讲得很差,我们也要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鼓励。比如你让一个同学讲他寒假做的一件事,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没有重点,你对他说:“你觉得你听起来像什么?真的很蠢。”这给学生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随便说话。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的故事很有趣,但要有重点、有秩序,那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就会萌发一种想说得更好的欲望,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有敢于说出来的勇气。因为他知道,即使自己错了,也不会受到指责。

2主动训练

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不应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而应扩展到各种活动中,随时随地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消除自己的心理恐惧,让学生敢于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三,让学生爱说话

学生想说话、敢说话是不够的。也要让学生对演讲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让他们把演讲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

1巧定题目

要让学生“爱说话”,就要让练习变得有趣。有些老师在训练学生说话时,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要么太深刻,要么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学生没有感知,老师却要求他们说得完美。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感到厌烦。这就导致了课堂上的“沉默”。相反,如果老师能设置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让学生谈论他们最近的快乐等等。因为这些话题符合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发言踊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在恋爱中开口说话。

2 .设置场景,激发兴趣

从表面上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抓住训练的好时机,给学生创造口语交流的环境,渲染口语的氛围,让学生把对口语的兴趣变成真正的热爱。所以针对不同的题目要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在训练例子的时候,最好让学生根据课本要求的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练习说,这是情境式口语教学的一大特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把自己放在角色扮演表演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内心获得极大的快感。由此可以进一步“爱”和说话。

第四,让学生说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才有限而道无穷,欲远而不足以口。”在课堂教学中,你也会遇到一两个外向的学生。他们很想用语言表达自己,但一旦真的让他们说出来,他们往往会语无伦次,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让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爱说话之后,就更要避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况,让他们真正做到“口若悬河”。

1讲究方法

口语训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童年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要特别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大三学生由于对语言的接触有限,往往会忽略单词的完整性。因此,教师应该用例子和一些简单的句子来教学生说一个完整的句子。随着年级的增长,有些话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如果上下颠倒,东拉西扯,会让你的话杂乱无章,缺乏层次,模棱两可。因此,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一些连词,如:先、后、再,让他们按照方位和逻辑的顺序说话,逐步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

2增加阅读量

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就是那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也能背诗”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收一些好的单词、句子和表达方式,避免出现学生说话不知道如何表达的现象。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找到各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爱说话、会说话,逐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潮流的跨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