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院毕业论文3500字。
一篇3500字的小学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小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重要性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唱歌习惯;倾听习惯;小学生;培养
一个年轻的音乐老师跟我抱怨:音乐课难上,学生难管?。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被学生破坏:或者唱歌时,个别学生不顾集体大声喧哗;或者演奏时不顾节奏随意敲打乐器;或者对表演创作活动兴趣不高,忽视老师的安排;或者边听音乐边环顾四周,轻声细语。
观察其课堂,不难发现,影响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实施的,并不是老师所抱怨的。学生缺乏音乐素养?,但是老师上课是对的?小事?视而不见,未能持之以恒地重视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始终不明白音乐课应该建立怎样的课堂套路。所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我给被音乐组织教学困扰的老师一些建议:
一、听力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专心听讲
听力是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是欣赏音乐的唯一途径,也是表达和创作音乐的前提。因此,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让学生学会听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静地听,培养听的习惯。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感受的表达。只有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才能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声音,实现心灵之间的对话。而学生出现在课堂上,第一次听音乐就大声说话,甚至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做其他事情,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大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该以什么状态听歌。没有有效的引导,他们很难平静专注地进入音乐作品。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频资源,提高听课效率;也要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尊重音乐,尊重音乐家,做一个文明的听众。同时,在每一次倾听过程中,都要有说服力。比如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老师可能会在听音乐之前说。请闭上眼睛,不要出声,听听这音乐,看看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在听的过程中,老师会用自己的听讲状态感染学生,在发现有的学生不够专注时,会通过自己的眼神和动作给学生一些暗示。通过长期?练习?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更好的听力习惯。
2.专心听讲,提高听力技巧。
?听着。不仅仅是听音乐的过程,更是深入感知、体验、理解作品的过程。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听音乐,看起来很投入,但是听完之后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更谈不上有什么感受。所以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仅仅保持安静的表面听音状态是不够的。不仅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如果学生想专心听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向音乐作品。从音乐本身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和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比如欣赏《鞭笞催马驮粮忙》时,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乐曲的音乐意境是什么?(2)判断音乐的结构,注意每一段的情绪和速度变化。③音乐中出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集中精力听音乐,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通过积累听力经验,学生的听力水平会逐步提高。
二、歌唱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唱得动听
歌唱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很多时候老师只是教学生唱歌,却没有教学生唱好听的歌。新课程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所以也要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1,轻声唱,感受声音的美妙。
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为了表现自己,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们往往喜欢大声唱歌来表现自己的唱功。努力工作?。一节课下来,很多同学的声音都变得嘶哑,喊出来的歌曲音域也不统一。有些歌高音很难唱,唱出来的歌一点都不好听。
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提倡用气息支撑轻声歌唱。针对学生存在的吸气浅、吸气抬肩、不能保持气息等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练习。如果你打哈欠,闻到花香,你可以体验到深深的呼气;练习快呼吸,带着吹蜡烛的感觉快呼吸;用吹气球的感觉练习快呼吸和慢呼吸;使用?嘶?声音会像蚕吐丝一样长时间均匀的吐出气息,练习慢呼吸慢呼吸。有了正确的气息,再用气息支持的耳语来引导学生得到?轻轻的?。然后通过?轻轻的?比起大喊大叫的唱法,让学生们感受一下?轻轻的?唱歌比喊叫更美,可以毫不费力地唱出高音,全班的声音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很好的统一。学生体验到了大自然般的纯音之美,唱歌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班级合唱,唱出和谐之美。
新课程要求我们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而现行音乐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歌曲是合唱歌曲。但在很多农村学校,学生只知道合唱,不知道合唱。有时候合唱一首歌的时候,几个声部唱成了一个声部;有些学生不顾节奏和声音的统一,大声喊叫,企图压倒另一种声音。所以我们很多音乐老师也是怕合唱,避而远之,或者在教学中只教一部分。
有人说?没有和声,音乐艺术就缺少了最瑰丽的色彩。?对合唱采取回避的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如设计简单的合唱练习曲,或从旋转开始,由浅入深,让学生先感受合唱优美的和声音调,体会合唱带来的不一样的听觉享受,树立对合唱的兴趣和信心。通过耐心的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将大大加强。
3、声情并茂,体验情感之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的歌唱,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只有声音和情感相结合,歌唱才能达到真实感人的最高境界。但是当我们听到学生唱很多歌的时候,都是干巴巴的,毫无新意。
学生要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用有感情、有表情、有投入的歌唱来感染学生。同时,要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励志的语言和多媒体设备,营造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带入声音中,唱出更多有情有声的优美歌曲。
三、表演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主动表演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音乐实践的重要性,而表演是一种实践活动形式,音乐课堂上的表演也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然而,在乡村音乐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到老师精心设计的表演环节中。有时教室成了个别学生展示爱心的舞台,有时老师让学生有条不紊的上台表演。请不要动?学生们畏缩不前或者干脆忽略它。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一些引导。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不得批评或斥责学生在表演中的不活跃,否则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愿意上台表演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怕自己的表演被学生嘲笑;有时候对自己的表现缺乏自信;有些同学性格内向,自卑,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自由、愉快的氛围,创设表演场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对于个别特殊的学生,也要用自己的智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安排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当众表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在他人的带领下参与活动。对于不够大方,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眼神和语言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总之,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对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音乐表演的乐趣。
2.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评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经常使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但有些课,学生只能简单使用?好吗?还是?不太好?去评价,使评价流于形式,达不到相互交流的功能;有的嘲笑学生跑调的演唱或有趣的自创表演,让学生很尴尬;还有的说在团体表演中表现很好,互相脸红,导致评价无效。
培养学生的评价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既要看到对方的缺点,也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你应该像欣赏自己一样欣赏别人。同时,老师也要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评价。
比如在班级歌唱组合教学中,学生分组表演,同学们争当评委,于是老师引导学生说:评委客观公正的时候,不仅要定出优秀和良好的等级,还要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看看他们的演唱、表情、动作、创作有哪些最亮点的地方,同时给他们一些改进的建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互评可谓妙语连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如果你有一个好习惯,你会受益终生。如果你有一个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厌倦它。?对于音乐学来说,只有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形成审美的感悟,从而完善人格,实现我们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小学教育学院毕业论文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