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术内容在辨证论治方面有哪些特点?

《伤寒论》在辨证论治上还有一个重要创造,就是在诊断疾病时,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重点,统称为“八纲”,阴阳为总纲。表、热、实阳;里寒,虚属阴。对于身体强壮的人来说,外感疾病由阳转而形成表、热、实。而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疾病和邪气多由阴转而成,成为内、寒、虚证。八纲辨证的诊断方法是应用“四诊”,即望、嗅、问、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体型、舌质,听病人的声音,闻病人的排泄物,询问病史、现有的病情,通过脉诊、皮诊了解病情的各个方面,从而得出疾病的深浅(表里)、寒热、盛衰(虚实)的印象,进而得出疾病分别属于三阳、阴三的某一类型。张仲景的《伤寒论》非常重视疾病的变化和假象。比如有些证候类似于实热证,但脉象微弱,或者四肢厥脱,但脉象平稳有力,都是“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冷”的现象。《伤寒论》有很多规定。此外,张仲景还认为,在诊断疾病时,脉象与证候应相互参照,以获得疾病的依据,有时需要“舍脉随证”;有时候需要“舍本逐末”明代李仲子《医者必读》卷二说,“仲景曰:发热头痛,脉沉,身痛,当存之,用四逆汤,乃自脉沉。”又曰:“少阴病初发热,而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微汗,...从证而不从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