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中粒子的论文
总之,答案是肯定的。为了简单起见,我会保留那些复杂的数学,那些支持这个解释的重要论文和理论。
约翰·斯图尔特·贝尔在他发表于1964的关于爱因斯坦波多斯基罗森悖论的论文中指出了这个问题。贝尔定理描述了这样的观察:两个纠缠粒子会被送向相反的方向,一个粒子会采取行动改变其状态(例如自旋的方向)而当状态改变时,纠缠粒子“瞬间”改变同一状态,这显然比“光速”更快。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称这种现象为“远距离的幽灵行为”。这是爱因斯坦沮丧的表现,因为他想在狭义相对论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被这一观察困扰,促使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提出了更全面的理论来解决这一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有人可能会说,纠缠被粒子/波的其他影响打破了(正如迈克尔·伍兹所说)。但是,量子理论的基本前提呈现了一个所有可能状态同时发生的世界,一个叠加态,一旦测量发生,就可以“坍缩”到一个统一的位置。对纠缠态的测量也是如此。目前的观点是,来自纠缠态的信息不会丢失,但在某些情况下,一旦测量完成,可能会经历一次退相干。在真正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宇宙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在量子意义上被测量过,所以会满足当前理论下纠缠的定义点。
从零点开始的纠缠
时间零纠缠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宇宙中所包含的每一个元素的动量,也包含了原始动量的信息,以及所有引起动量交换的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它们已经交织在一起了。这项研究相当强烈地表明,纠缠不会随着我们称之为时间的结构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