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热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中最突出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体制性的社会问题。本文聚焦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剖析其成因,揭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保健;医疗保险
1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分析。
随着国家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明显。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从患者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没有医保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他们缺乏关于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远见。所以他们去医院,总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被这一事实吓坏了,并因为这一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心理崩溃。所以像这样的情况还在发生。
其次,从全国来看,既有政策原因,也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够严格、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在政策方面,我国的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缺陷,立法还不完善,法律监督也不健全。所以患者去医院治疗,只能觉得价格高,得不到法律保障。而且医院和一些卫生院或诊所属于事业单位,也是盈利的,患者就更容易上当受骗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并不严格,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所以这就极大的打开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糟糕局面。财政投入方面,2007年,中国各级财政对医疗救助的投入达到7654.38+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4亿元,比2006年增加6543.8+0.4亿元,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7.8亿元,比2006年增加27亿元。其中,江西、上海、辽宁、浙江、江苏等地地方政府投入城乡医疗救助资金超过2亿元,江西、上海、河南省级政府投入超过65438+亿元。广西、安徽、重庆等地今年的财政投入比2006年增加了两倍多。我们可以看到这仍然是不够的。这么大一个国家投入这么少,不仅让我们老百姓看病难,也解决不了他们的实际问题。另外,中国的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总人口的2%,但中国总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解决22%人口的健康问题,肯定会发现看病难,看病贵。根据几年前统计部门的数据,中国大约有49.2%的人生病不去看医生。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吃惊。面对这种压力,我觉得国家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不要让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
关于医疗保险,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覆盖面特别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和弱势群体(低收入或下岗失业人员)并没有被保险制度覆盖,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一些农村,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很多因病返贫的现象,新农合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所以经常可以从摩托屏幕上看到农民工因为工伤或者意外伤害没钱治病,即使上了保险,也还是不够用。主要原因有:第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短缺。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实力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投资农民的难度取决于他们对医疗的满意度。但是,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很少。然后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因为大多数国家对医疗合作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态度。然而,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自身利益,大大降低了执行政策的主动性,未能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此外,国家最近实施了一些惠民政策,取消了合作医疗项目,这与国家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政策相冲突,增加了国家医疗政策发展的难度。然后农村卫生体系难以适应农民对卫生保健的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非农化、雇员化,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不同,这就构成了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障碍,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和管理方式。最后,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难以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农村行政区域设置的保健网点业务不足。很多地方的农民小病基本可以留在老家,大病直接去县或乡镇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二是卫生机构重叠,人员臃肿,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卫生工作者的分布很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医保覆盖面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短缺之后,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是自然的。
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减弱,给患者看病带来困扰。首先,医疗机构没有完全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县域经济困难,尤其是西部很多县域经济很差,所以这可能导致公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