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梁上的纸
《说文解字》中对“训”的解释是“传道”。在《辞源》和《辞海》中,“训”的很多含义都来源于“说教”。作为动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教”和“教”。作为名词,指的是教与教的词。另外,旧的教育词汇中还有“规训”和“管教”,都是针对学生的品行。所以我们理解“校训”是学校在育人、塑造品格,或者如梁启超所说的“培养国民人格”方面的最高要求。
面向新世纪,中国正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跟随祖国的步伐,我校正在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从新的时代视角审视清华大学的老校训,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清华人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对客观必然性的无尽探索中,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清华人要想壮大自己,必须要有一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自强不息”不仅是个人精神,更是集体奋斗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为了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争取自主知识产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清华人要继承“尊德载物”的传统。在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自觉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德载物”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以无私奉献群体利益为内涵。清华人要遵守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健全的人格。它是两种不同品质的结合,活力和柔软,这表明了个性发展的全面性。清华人要追求人格塑造的全面性,勇于竞争、善于合作,出类拔萃、朴实无华,嫉恶如仇、与人为善,善于动脑、动手,勇于发声、努力工作...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指导下,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人民的宠儿,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