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5000字以上的经济学毕业论文。

论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趋势和内涵

商品流通方式是指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特定的组合完成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商品交换的方式。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商品流通是指两个阶段:买和卖;从流通渠道来看,可以表述为: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或多或少的中间环节);商品和商品实体的所有权通过各种中间商一步步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货币逐渐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手中;各类商品经营者* * *分享流通任务和利润,经营者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各类中间商由于其天然的中介地位,聚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者的需求,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消费者个性化和产品多样化,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已经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狭义的商品流通概念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商品流通观念是适应卖方市场情况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生产者占据有利地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议价权受到限制。商业企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成为生产企业的附庸,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末端。但随着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产品总体供大于求,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产品是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否卖出去,成为生产者成功运营的前提。此时,商品销售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主导地位,商品流通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沟通生产和消费,而是“协调”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这里的“协调”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整体协调,在狭义的商品流通概念下,仅靠传统的商品流通业是无法完成的。

其次,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中的竞争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为战,以交易对象为利润来源,竞争多,合作少。这种竞争模式在今天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在庞大的商品流通任务面前,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面对日益复杂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弱者,不可能独立完成流通职能。没有交易双方的合作,就很难将社会再生产融入一个顺畅的过程,而传统的竞争观念影响了合作的发展,阻碍了流通效率的提高。

再次,传统的“三流”运营模式阻碍了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中“三流”经营的根本特征是沿着流通链条逐级传导。随着流通环节越来越多,流通渠道越来越长,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逐步传递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很多商品所有权转移直接增加了交易成本;物流过程中的重复运输和迂回运输增加了货物的损耗和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信息消耗、信息失真和信息阻塞,更严重地影响了商品流通的成本和效率。所谓“牛鞭效应”,是指由于信息失真,企业根据错误的信号大量生产,最终导致产品滞销,库存积压。

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趋势

由于传统的商品流通方式制约了流通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再生产的协调运行,因此必须推进商品流通方式的创新。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商品流通创新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直销模式发展迅速。

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中,中间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者必须依靠中间商来完成商品的销售。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的兴趣和偏好成为决定生产者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生产商为了把握市场的变化,客观上有一个跨越中间环节直接控制分销渠道的要求,但如果没有技术支持,这个要求将很难实现。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厂商直接参与流通活动,成为流通主体的梦想成为现实。厂家可以超越中间商直接进行网上交易,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从厂家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各种电子商店和电子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纵向一体化的模式已经改变。

纵向一体化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流通领域的传统垂直一体化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自卖产品,零售企业自收。但这种整合有明显的缺陷:第一,这种整合需要大量的投入,无论是收购、兼并还是独立建设;其次,整合速度慢,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建设才能逐步实现,企业可能会失去市场机会;最后,一体化损害专业化。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企业需要花费越来越庞大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

新的垂直整合是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与原有的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整合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推动的垂直整合不需要花费巨资控制上下游企业,只需通过网络与最终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投入少,见效快,并能保持专业分工的高效率。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的垂直整合迅速发展。

供应链的重新整合

新垂直整合的深度发展是供应链的重新整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以采购原材料为起点,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网络链结构模式。它将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效链接和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在这个链条中,企业不再拘泥于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是与其他企业共享信息和资源;它突破了狭义的流通概念,将流通扩展到除生产车间以外的整个经济领域。

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内涵

由于商品流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说有一种统一的、固定的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来取代旧的模式。剔除形式上的细微差异,商品流通方式创新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流通理念创新

从狭义的商品流通到“大流通”,从把商品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末端环节,由生产决定,到把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从认为商品流通是一个买卖的过程,到认为商品流通要贯穿从发现客户需求到设计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的全过程,这是传统流通观念向大流通观念的转变。商品流通方式的创新本质上是全社会流通资源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需要企业在大流通理念的指导下,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

从竞争到合作,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充满了零和博弈。流通领域的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互不信任,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他们将交易伙伴视为利润来源,在交易中封锁信息,互相抬高或压低价格。在生产和流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市场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小,零和博弈的存在有其经济合理性。而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就是把商品流通的过程整合成一个流畅的链条。客观现实要求企业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的博弈从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的博弈从零走向了共赢。流通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的具体表现。

流通主体创新

在大流通理念的指导下,流通主体的创新是顺理成章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商品流通主体加入流通。商品流通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下的批发商、零售商和各级代理商。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都部分承担着流通职能,供应商、生产商和消费者成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原有的流通主体改变职能,以适应新的流通模式。在新的商品流通模式中,由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适应原有三流运作模式的资源配置也会发生变化。对于原有的流通主体来说,有的功能消失了,有的功能弱化了,有的功能加强了,可能会开发出新的功能。典型的例子就是传统流通模式下的批发企业。由于受生产企业自销和零售企业自采的影响,传统批发业务日益萎缩。而批发企业通过功能重新定位不断适应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或通过前后向融合成为新流通链条的一环,或通过发挥自身的仓储配送功能成为第三方物流中心。

“三流”运营模式的创新

信息流的变化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信息传递主要是在相邻节点之间进行,通过流通链条上的各个贸易伙伴逐级传递。这种直链信息传递模式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信息严重滞后,各节点反应不同步;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非相邻节点间信息沟通困难,整体协调性差。在新的商品流通模式中,信息传递主要包括“网络模式”和“综合信息传递模式”,“网络模式”的特点是在直接链式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集成信息传输模式”是指由专门的信息集成中心承担信息的存储、处理、收集和发送功能,各节点企业直接与信息集成中心联系。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使得供应链不同节点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克服了信息层级传递带来的“牛鞭效应”,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商品流通资源将被重新整合。

物流的变化

传统物流是指商品买卖两个阶段所有商品实体的运动。现代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是物流运作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的高度统一协调。物流效率的提高不仅在于采用先进的存储技术和运输技术,还在于通过信息技术重组物流模式。在物流信息系统的统一指挥下,确定整个供应链中最佳的商品运输路线和频率,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损耗、最快的速度完成商品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商企业的库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代物流中心的出现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物流运作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

业务流程的变化

支付是完成商品所有权转移(商流)的一种手段。传统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和银行转账。由于社会对流通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支付方式,支付结算的流程将成为整个交易的瓶颈。现代商品流通模式中的主要支付方式将是电子支付,它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特点。首先,基于网络的电子支付可以在任何联网的电脑上进行;其次,电子支付可以实现真正的“实时”支付,在线点击支付的同时完成结算活动;再次,随着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将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最后,电子支付的成本很低。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三流”运营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

“三流”运营模式的创新,离不开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递。信息革命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网上资源,扩大了信息搜索的范围,降低了信息搜索的成本,提高了信息的加工程度,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商流、物流、信息流革命性变化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实现商品流通方式创新的技术基础。技术进步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所有原本适应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落后物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制度安排,都必须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变化是商品流通方式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是新技术、新理念与传统商业的结合。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是在传统商业的基础上逐渐渗透新思想、采用新技术的结果。旧的商品流通模式有其长期积累的合理成分,新的商品流通模式必然是传统商品流通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以B2C电商为例。在这种模式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沟通,传统的中间商似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但在实践中,传统的中间商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职能和地位的改变,融入了新的商品流通模式。不仅是B2C电子商务,还包括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其他方面,如现代物流的发展、信息系统的改造等。,不能完全脱离原有模式而完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