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题目是“感恩让行善走得更远”
“感恩”是一个多么温柔的词。每当一个人在思想和情感中有感恩之心的时候,那一定是他得到了别人的恩惠或帮助,或者是他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解读和理解。古往今来,我听过很多感恩的故事,有的人被一顿饭的恩情感动了一辈子;有的人为了报恩,可以不远千里来到万里,寻找曾经对他好的那个人;另一些人宁愿在贫困中度过一生,也不愿完成报恩的伟大任务。
传统上,我们中华民族是最感恩的民族。我们民族的感恩精神曾经震惊西方人。孔子解释说:我们要感谢父母的恩情,报答这份恩情。我们必须用尊重来表达我们的感情。
感恩父母是人类报答父母的真实本能。
我记得最强烈的感恩意识是在我成为母亲的时候,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深沉的父爱,什么是伟大无私的母爱。就像那句话:不养孩子不知父母恩。
感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感恩的形成是对生活和社会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一个人的感恩思想逐渐内化为自己思想和灵魂的一部分,说明他具有感恩的道德修养或道德品质。
还有,在我们国家,经常有人出去做援外公益活动。有一次我加入了一个联合国非营利组织,还有一次我给非洲的贫困居民送去了物资。他们开着一辆卡车来到一个村庄,车刚停下,一群孩子就围了上来。他们认为把车上的物资分发给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船长拦住他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让孩子们排队。他说:“谁愿意帮我们把车上的东西搬走,谁就会得到报酬。”这些孩子很开心的把东西搬下来,拿到食物和生活用品,高高兴兴的带回家。后来有村民来了,队长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比如整理东西,擦车。有些村民因为什么都不做而情绪低落,他就让他们唱歌跳舞。总之,没有人不劳而获。
做好事也要知道做好事的方式方法,做好事的艺术。做好事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罗列。在社会意义上,第一,它是表达心中的善意,向社会和恩人传递善意,传递人类的各种道德和思想,不仅解决了人们对金钱需求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了一种精神和道德升华的元素和力量。
另外,作为一个好的实干家,虽然都不求回报,但也不希望被别人遗忘,更不希望受到冷遇。这不是给予者的问题。给予善意,让人感受到人类互相关怀的温暖;懂得感恩,是对善待自己的人的一种情感回馈,也是人类理解的温暖。但是,如果一方面,人们对行善充满喜悦,另一方面,受助者却毫无感激之情,甚至销声匿迹,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疏离感。这绝不是人类文明的好状态,这种现象是违背人性的。
一个社会,如果让人感觉太冷漠,让人感觉不到温暖。我们仍然渴望做好事的人;一个社会每个人都有感恩之心,这也让人感到温暖。感恩其实是一种情感,是对行善者情感的一种反馈。你给老人让座,然后听到一声谢谢,这是礼仪;我们被别人帮助过,我们不应该忘记给我们帮助的人。这是感恩,也是一种美德。
我们不赞同某些有钱人在“慈善宴”的号召下装聋作哑,但我们也不希望有侠义之士独自深入其中,最后不被理解。
做好事的人,也许能影响一批有钱人陪伴,但不能真正感动受益者。这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学会行善是人生的主题,懂得感恩也是。懂得行善是善行真正发光的基础;学会感恩是形成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懂得感恩,那将是一个情感完整性不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