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如何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01-大铜矿

有幸在幸福进化俱乐部认识了“拼我队”,开始了共同成长的旅程。前期学习计划是每月一个主题,每周讨论一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输出,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这个月的主题是心灵月,* * *读的书是铜矿大神的《勤奋,如何成为伟人》,没错,就是智湖著名的铜矿。第一次看蔡老师的书,发现他在知乎上的精彩回答和书里比起来都是颜面扫地。碎片化的阅读似乎不如一本书的深度阅读来得过瘾。

通读全书,感觉知识点太多,还没有完全消化。期待以后一章一章的读下去,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实践。目前只记录第一次看后的感受如下。

本书大致分为前言和正文七个部分。每一部分讲述一个主题,即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考、天赋、成功。做好这七个部分,就像收集了七颗宝石,能够召唤七彩龙,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1)时间

《时间》这一章讲述了不同的时间视角,消极的过去,积极的过去,享乐主义,宿命论,未来视角。每个视角都有优点,但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在不同的场合,处理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来帮助我们把时间投入到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中,把生活的乐趣保持在不忘初心。

这一部分,我最喜欢的是《收入的半衰期》。我们都知道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如何判断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呢?以前多是靠自觉,而采用董大人的收入半衰期理论,给了我们一个科学的判断方法!

以下是一些例子(对我个人而言):

响应方法如下:

(2)选择

我认为这一章可以概括如下

1,始于终——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

2.提高你的标准——你的标准决定你的生活。

3、打破执念——打破思想障碍,任何问题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

4、科学思维——运用多维分析的方法寻找合理的选项。

(3)行动

市面上关于动作的书成千上万,但蔡桐老师的这一章还是给我带来了很新鲜的感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1,小事要马上做——不要让小事分散你的注意力,占用你大脑的空间,给你增加压力(比如拿快递)。

2、精益创业——再做一次,要先推出1.0版本,然后根据反馈继续完善。

小例子:前几天想写一个材料,因为想写好,写不出来。最后,我想先试着写一个,然后再修改。结果还是挺顺利的。

3.优先处理核心任务——不要马上做任务,多思考,不要按顺序来,先处理好核心任务,其他任务会跟着来。

这部分感受也很深刻。之前有幸分享过几次,感觉前期的准备工作挺折磨人的,做PPT和讲稿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这一次,我决定效仿成年人蔡东的方法,早上花20分钟思考分享的核心内容,整理成提纲。之后利用工作、午休和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做PPT和演讲,大概五个小时就做完了。以前要磨好几天。

4.及时恢复

5,三线后思维的行为:打扫卫生,快速处理一些非常熟练和低端的工作等。

三思而后行:重大决策等。

(4)学习

1.带着问题学习。

四个问题:

2.知识的解构

作者提到要用新知识去解构旧知识。这个观点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因为我一直认为是用旧知识去解构新知识。虽然之前咨询过瑶山一次,但我还是觉得对新知识理解最快的应该是对旧知识的解构。但是看了铜矿开采的书,我终于明白,旧知识可以解构新知识,当然可以更快的消化吸收新知识,但是原有的知识框架不会改变,我们只是把新的东西填进了以前的框架。新知识对旧知识的解构,是对整个知识框架的重构。比如就像超市一样,旧知识解构新知识,就是在货架的空余位置上放一些新货;新知识解构旧知识,和重新装修超市,彻底升级档案是一样的。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解码的深度:

以阅读经典名著《飘》为例;

解码层次越深,维度越多,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全面。

3.刻意训练——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在实践中学习。

刻意训练的几种方法:写作、游戏、设计。

4.t型人才

在一个垂直方向上,要专业化,要有核心竞争力,要把自己钉在世界上,要有立足之地。

在一行中,我们要做大量的阅读,拓展思维,把很多领域的知识作为我们接触世界的触角,让自己更好的融入世界。

(5)思考

1,让大脑接收真正有用的东西。

2.随机性和混沌带来灵感。

3.发散和收敛不能同时进行。

4.使用纸笔和图像来促进思考。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5、科学的思维方法——如矩阵、列表等。

(6)人才

1,定心和成心

我一直认为成长的心态很重要,看别人的时候我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遇到自己的事情,我总是用固定的心态看自己。总觉得节奏感太差跟不上节拍,乐感太差练不了琴...

核心信念仍有问题,急需重建。

2.还是T型天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是立足于世界,走向成功的基础。

但是,以《爆裂鼓手》为例,我并不认同...这样一部黑暗而有趣的电影...

另外,好工作真的有害吗?

每次上课,老师表扬我,我下周就会很积极,创下练琴新纪录;而且每次遇到批评都容易崩溃,甚至想逃课逃避。当然,这和我不够主动,自身能力不够,不够自信也有关系。但是,表扬往往确实比批评更能激发人的动力。所以我还是想对家人朋友陌生人说“好样的”。

近几年提倡的游戏化学习,也需要及时的正反馈。游戏设计中大量的正反馈让玩家乐于参与。今年,我们玩大菠萝3。从最初的30米到40、50、60、70米,我们都在一层一层的刷,不断的期待达到100层的小目标。正反馈带来的动力必不可少。

至于为什么正反馈能带来更多的投入,我举个小例子。我本来是俱乐部的秘密,但是在今年的海比特训练营,没想到被评为优秀学员。这件事对我的鼓励很大,后来我参加了高级海比特、分离、真自由、一口气打纸老虎内容团队等活动。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奖项对我的推动有多大!而且要求我在以后的每一次训练营中,都要求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学员。标准提高了,自然行动也会跟上。

3.抗脆弱性

经常听到反脆弱这个词,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

4.兴趣是最伟大的老师吗?

书中有一点我很赞同,那就是只触及事物的表皮,很容易误解事物。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好。例如,我们学了太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以至于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诚然,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不认为这是唯一的问题。学一点摩擦又觉得物理特别枯燥的,谁知道学电磁场会不会爱上物理?学习分子和原子时退缩的人以后会爱上方程配平吗?觉得历史枯燥的人,拿起明朝那些东西会觉得有趣吗?很多时候,不是我不感兴趣,而是我研究的不够深入!!所以我觉得确实需要有适当的外部强制。

我有一个朋友,学了78年的笛子,爱不释手。他没事的时候喜欢放首歌。有一次我问他是不是一直喜欢笛子。他说不行!!有段时间我很反感,被爸爸打了好几次才坚持下来!多亏了那个父亲,没有他的强迫,我的朋友可能会失去他现在如此热爱的东西。

还有,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很容易假设自己对某个科目或技能不感兴趣。我初中数学很好,也没觉得自己有多讨厌数学。然而高中以后,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开始讨厌数学。理智地想一想,我不喜欢数学只是因为我不擅长数学。人怎么会讨厌自己擅长的东西呢?所以你不感兴趣?还是你不擅长?

书上还说意志力是神话,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信不信。我觉得我是一个没有意志力的人。能坚持学琴三年以上,工作后锻炼一年以上。绝对不是因为我有意志力,也不是因为我太爱他们...我只是问自己。对这个东西的兴趣,本身就太飘忽不定了。我学了琵琶之后,接触了更多的民乐,比如《瓯子》,太美了,我的兴趣立刻转移了。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学习琵琶...有兴趣当然好,但是没兴趣就应该放弃吗?

(7)成功

1,标准化教育有风险。将书本与现实脱钩;知识面太窄;实用性差。

2、从实践中抽象出理论,完善理论再反作用于实践。

3.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8)前言

这里稍微说一下前言中的不同意见。

蔡东勋爵提到,当他回到他母亲的家时,他感到非常舒适和安宁。后来他发现他妈妈家的挂钟比正常时间晚了五分钟。大部分人的时间节奏都趋于紧张,所以他得出结论,有时候走另一条路可能会更快乐。

我不同意有几个原因:

1和五分钟的时间差距不算太大,因为五分钟的时间误差可以让生活焕然一新,我并不服气。

2.个人倾向于认为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这两句话其实意义不大。

有了这两句话,意思就更明显了。

比如你要写一本书,整个写书的过程不会因为时钟显示的时间而改变。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刻度只是让我们去衡量时间的长短。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管时钟设得快还是慢,你还是要承担所有该承担的责任,你逃不掉。

3.时钟加快会让生活节奏紧张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体验了一下时钟被拨快后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脑出了点问题。重装电脑后,时钟比平时快了八分钟。平日里,中午一定要睡午觉,不然下午上班就郁闷了。那天中午,我打开网页看了看。打算睡觉前刷一会儿知乎。当我再次注意时间的时候,发现电脑显示的是12:45,我心都碎了。只剩下半个小时睡觉了!立刻跳到了行军床上。突然想起电脑时间快。其实我还有将近40分钟的午休时间,可以好好睡一觉了!突然觉得时间变得很充裕,就心满意足地睡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类似的经历。总体感觉是,时钟调快后,整个人更容易放松。

4.虽然我不太同意作者在序言中的结论“时钟可以慢五分钟,让生活变得悠闲”,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很善于思考,但他对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不放过,一直在努力思考;情感细腻,我是一个能体会到生活无尽美好的人;文笔造诣很高,很吸引人。我个人很佩服,以上观点只用于交流,不用于反对。

(1)祝福

这里有点小故障。

因为在我打算打动编剧的时候,我想起了去百度搜一下这位铜矿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偶然发现了铜矿大人三年前写的《一个迟到的告白》,才知道铜矿大人居然得了脑瘤...虽然可以肯定铜矿大人现在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但我还是冒了一身冷汗...这么有见识的铜矿开采大人怎么会遇到这种事...希望他以后永远健康快乐。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的思维很奇怪。不管有没有学过,都希望大家开心健康。

虽然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生老病死,但是涉及到你认识的人就更惨了。

或者祈祷大家都开心健康。

(2)大铜矿开采

粗略看完全书,我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作者形象。他有许多特殊的功能:

1,心理学知识研究很深。

虽然我在心理学上完全是个门外汉,但还是能感觉到铜矿老师在心理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以成长型人才为例。我们都听说过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但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的理论。如果看论文,估计也就好几本厚书。但是采铜老师只用唯一性、普遍性、恒常性、发展性四个象限就表达的很清楚了。

2、知识面很广。

铜矿老师真是天文地理知识渊博。从文中极其丰富的事例可以看出,这位铜矿老师涉猎了管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甚至音乐、美学。铜矿老师就是他写的T型人才~

3.知识体系完善。

我估计这也是《知乎》里拾铜主总被称为鸡汤的原因之一,因为大部分鸡汤书里都是例子。但在我看来,铜矿这本书绝对不是鸡汤!!虽然例子很多,但是每一个都是用来支撑理论的!!没有例子,只是为了举例;大部分例子都很贴切。

我记得蔡老爷说过,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先把框子打出来,剩下的就是填进去了。而且填的例子那么多,那么满,我猜铜矿大人一定有一个很棒的知识体系,不管是在铜矿大脑里,还是在各种云笔记里,这个体系都可以随时存储和调用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4.善于思考

一个铜矿老师设计cookies的例子让我觉得很厉害。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依靠漫无边际的想象,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扩展我的思维。

我还记得老板说过,他在成长道路上的迷失和定位,是监考老师很无聊的时候思考的结果。我当时就想怎么可以这么厉害,怎么可以把成长的道路想的这么透彻,所以觉得老板很牛逼。但现在想想,不仅仅是牛逼,而是掌握了一套牛逼的思维方法。

说到思维方法,2003级真自由训练营的学员徐模特,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他把《金塔原理》和《结构思维》看了很多遍,立马列在单子上!

5.从实践中提炼理论。

收入半衰期的理论让我大吃一惊,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接地气!完全可以练出来!

虽然书中的理论很多,但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能直接指导问题的解决。从序言开始,作者思考生活中的小事。作者是一个从不错过思考机会的人。他总是在输入实践,输出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

6.成长中的人才

铜矿老师在书中提到了成长型人才,我相信铜矿老师就是成长型人才。

7.发自骨子里的善良

如果善良有层次,第一层次是关心个人的喜怒哀乐,第二层次是关心时代的发展,第三层次是关心人类的福祉,那么我觉得铜矿老师做到了。他提醒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关注每一个社会变化,致力于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在我们东北方言中,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像“陶昕窝子”,是给读者一个他们所有思想和智慧的总结。

如果铜矿老师是一盏明灯,希望所有读者都能跟着那盏明灯走。

8.扎实的写作技巧

例如:

“三精”的描述精彩吗?而且这个描述是不是特别支持“归纳必然导致信息的丢失”这个论点?天知道这句话是怎么写的...

在《勤奋》这本书里,蔡桐老师的话很真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许多肺腑之言和切实可行的建议。感动之余,我也很郁闷自己无所事事的大学时光。一个想法跃入我的脑海:如果我在大学读过这本书...然后我意识到我是在推卸责任。当时也有其他好书,但我还是选择了对好书视而不见,整天无所事事。现在回想起来,很可惜,试错成本最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我估计我可能在公务员这条路上走黑了。虽然我有过几次跳槽经历,但大部分都是体制内的,而且我也意识到,工作之后,试错的成本要大得多,每次跳槽所损失的时间、人脉、精力等成本其实也不少。如果你在大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能会更好。

然而,逝者不可追。现在是工作第六年,明年第七年。我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职场新人了。感觉成长的压力很大,紧迫感很高。现在,我只能硬着头皮。未来的每一天,珍惜时间,努力做出更好的选择,采取实际行动,多学习,多反思,多努力,发现和提升自己,最终过上满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