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糖果纸
60年来,中国解决了6543.8+0.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达到小康水平,60年贫困人口从2亿减少到2000多万。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的壮观建设,神舟载人飞船上天的壮举,西部大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满成功,海峡两岸三通的“团圆”……无数伟大的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激励着我们走向下一个60年!
建国60周年,60年变迁。60年的亲身经历,触动了社会进步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受益。1978 65438+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国民经济在过去的30年里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都是翻天覆地的。据我妈说,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凭证供应时代,一年最多能买两件新衣服,还是普通的素布。“穿新衣过年”的期待,是当时同龄人的心愿。如果能在新年前穿上新衣服,那种邻居羡慕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体会的,更何况现在每个小天使都至少有几套款式和质地都不错,季节分明的衣服。食物的供应更是令我母亲难以忘怀。用票买肉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必要挑肥拣瘦,更不用在拥挤的露天排队,担心轮到我的时候有没有货买。因为争抢食物导致大人们吵闹甚至互相抢食,吓坏了孩子,我妈十几岁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让父母喊着排队。接受这个任务时,她常常坚持“宁可不吃肉,也不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甚至加一些盐的辣椒面,曾经是人们的共同小吃。那时候,吃得津津有味不亚于小孩子吃到市面上最新的食物时的兴奋,被辣椒弄得麻木后的畅快不亚于吃完火锅后的酣畅淋漓。三十年前,许多家庭只有一套房子。几乎相同的布局是在房子中间放一张床或一个大衣柜,拉上窗帘把房子分成两个房间,客厅和餐厅在前面。我妈说他们玩的时候只能坐在被窝里,条件好一点的可以准备一两个小马或者小木凳子;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床后面是另一个卧室和储物间的统一。现在条件好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住在三房一厅,有自己独立的王国,那种兴奋不言而喻。且不说现在自动化办公条件有多先进,光是喝白开水就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上世纪50年代末,只能在早上锅炉房的供应时间准备开水,以保证一整天的需要。现在坐在办公室旁边伸手给饮水机加纯净水都不舒服。通讯工具也有变化。80年代用的是手持电话,每次需要联系都很头疼,更不用说要先接通邮局的接线员,再转到某个地方或单位。如果对方信号不太好,我要打好几个电话,有时候甚至要打一天才能打通。90年代,改革开放的先锋,腰间挎着BB机,随时打电话,有传呼信号。他每叫一声,甚至假装没听见,好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骄傲不言而喻。千禧年,手机再次成为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与身高不相称的声音喊,同时还要用当地语言说话,让他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是个圣人。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个人手里都不止一部手机,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是硕果累累。60年来的变化让我感触良多,但我所经历的只是千千成千上万人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稳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去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会越来越繁荣,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来到了我的家乡,啊!多美啊!这是我的眼花吗?我揉了揉眼睛,是吗?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路,现在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歌唱,蝴蝶飞舞,高楼拔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我叔叔家。哇,我叔叔的房子也变了。墙壁粉刷得洁白如雪,仿佛是粉黛玉砌,仿佛是银装素裹。家具也是全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用炉子做饭了。都改成燃气灶了,方便快捷...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我叔叔把我带进一个房间,打开一块布。啊,这正是我所熟悉的——一台电脑。我叔叔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就像在谈论钢琴一样。我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擅长玩电脑。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一去不复返了。没想到家乡人素质提高这么快!午饭后,我悠闲地散步,看到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牛耕地,而是用各种拖拉机。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像是在赞美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人变了,土地变了,交通方便了,电话什么的都有了。但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呢?两个女人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很疑惑。一个说:“对政府来说更好。我不喜欢男孩胜过女孩。我现在才发现,女生原来这么伟大!”“我女儿也是……”我恍然大悟,这是政府的功劳!我想:如果说到未来,这里一定会变得更好!
令人愉快的变化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跟我说,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你身边的一切都不会一辈子保持原来的状态。当时我也不太明白,只是好奇为什么一切都会变,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就像电影里的变脸。
过了几年,我已经懂事了,好像也知道一点了。一切都在发展,就像时间不停地流逝。虽然发展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发展的魔力,也是他们不断发展的动力。
长大了,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和事,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充分理解发展的重要性,就拿杭州来说吧。不会,要说杭州的变化,恐怕几天几夜都说不出来。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说说文二路,不长不短。
长辈告诉我,大概二十年前,那里没有这么多房子,大多是农田和墓地,非常荒凉。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但我大概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
我从小就住在那个地区。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因为学校在我家附近,所以我经常去那里。那时候的路虽然比以前好很多,但充其量也只是个小巷子。风一吹,尘土飞扬,眼前一片雾蒙蒙,但一下雨,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你去那里旅行,你必须洗一次鞋,因为地面就像厚厚的一层泥。
大约十年了,文儿路已经完全变了样。像一个长大了的孩子,正在展现它的魅力。虽然比不上市中心,但也很像。路边的店铺开起来了,然后一次次装修,路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向四面八方延伸。这已经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它代表着新世纪最显著的变化,代表着杭州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快乐在于改变。
65438、2008年2月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同志们!1978 12 18,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2008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今年是奥运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让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中华儿女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是中国人自己实现的。火车提速很多倍,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奥运场馆的建设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整个国家欢欣鼓舞...中国正在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以下对改革前后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逐一介绍。
衣服: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民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衣服穿得很差。一年四季有两季棉衣的,算有钱。爸爸说:“过年的时候家里添了一件新衣服。”妈妈说:“那时候家里孩子多。老大给老二穿小衣服,老二给老三穿...最后他把它撕成小块作为补丁。”现在的衣服至少一两百元,而且花花绿绿的,做工也提高了不少。
食物:30年前,人们需要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购买的,是“计划经济”!现在,用钞票买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了。爷爷说:“小时候家里人多,我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第一。家里没饭吃,日本鬼子突袭,我就去当苦力。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给几斤小米,够一家人用了。”听了这话,我心里一颤,心想:“几斤小米还得卖劳力,现在倒好买。”这真是一个不同的世界。“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甚至吃不饱,现在我们每顿饭都要吃。人们过去很瘦,因为他们从来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一些自家种的蔬菜和红薯。以前很难找到一个胖子,现在很难找到一个瘦子。
居住: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住在一个不到40平米的老泥屋里。一家人住在一个地方很不方便。那时,他们梦想有一个更大的房子。夏天,晚上睡马路;下雨天,在屋顶铺上草席,防止雨水渗漏;冬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取暖。现在住房都是高层,几个人住90平米的房子很方便。夏天,空调送清凉;下雨天不漏雨;冬天,加热器使房间温暖。
Ok:说到“ok”,大家都有目共睹。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汽车,从汽车到轮船,从轮船到飞机...嫦娥一号和神舟七号举世瞩目。今年会发生什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学习迎接和建立祖国的能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经济会更繁荣,人民会更幸福,国力会更强大,中华民族的明天会更美好,前途会更光明!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日益多样化。然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交通安全。
自从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是山,抬头是坡,迈步是坎,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已经让我们“条条大路通罗马”。市交委数据显示,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高速公路里程就增长了5.8倍。虽然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念有所提高,但仍需推广。
据了解,2006年* * * *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下降到9万人以下,* * *死亡89455人,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城市道路不仅是人和物移动的通道,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试验场。许多国家非常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教育,大家出行都严格按照交通法规。
虽然中国也非常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每天,路上到处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和车辆。比如非机动车闯红灯越线,车道逆行,违法载人,行人不走人行道,随意翻越护栏,乱穿马路。有时候过马路,经常会看到行人在红灯的时候无视信号灯,或者汽车绿灯的时候,利用路口的时间差无视行人过马路,加速行驶。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通过人行横道时,遇交通信号让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者减速行驶;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一定要注意避让行人。“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更好,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简直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寸步不让。在我们现代社会,车辆依法行驶,行人依法行走,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警依法管理,文明执法,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只有这两部分同时“展示”在道路上,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通文明。1,五颜六色的服装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新旧交替,革命特征明显。
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衣服还保留着民国的风格。城市居民一般穿有侧扣和纽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人一般穿中式双排扣的上衣和裤子,女人穿左侧开襟的上衣和裤子,有的甚至穿长裙。当时人们做衣服的面料多为梭织的“洋布”,粗棉布、亚麻布。此外,西装和中山装也很时尚。晚年,孙中山经常穿着在长袍、夹克和西装中脱颖而出的衣服。人们把这种衣服称为中山装,并把它的风格与孙中山的革命信念和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四个口袋象征着国家的四个维度,即礼、义、诚、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其实国民党早就造反革命了。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密相连。西装和旗袍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近20年来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中山装、列宁装已经成为民众的共同选择。在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集体亮相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和他周围的领导人身着中山装的形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男士穿中山装,显得庄重而有活力。中山装很正统,扣子很多,四个平口袋,但是款式太死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有一定改进的人民服饰。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开始在劳动妇女中流行。它是以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穿的名字命名的。它的款式是西装,开领,双排扣,每排三个扣子,腰间系一条布带。这件衣服后来成为中国无数女性最推崇和青睐的“时尚”。其中,几乎所有的革命女干部都要穿列宁装,以示革命。
(2)改革开放前——简单而单调
50年代的人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女孩曾经爱上过男人的工装裤和格子衬衫。从65438到0956,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进行。当人们的生活日益改善时,流行色从蓝色变成了灰色。从苏联进口的裙子“Blagi”成为最受欢迎的裙子。Blagi裙在中国的流行归功于一位苏联领导人。这位领导人访华时指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所有妇女都应该穿花衣服,以反映社会主义的繁荣面貌”。于是,五颜六色的Blagi裙成了各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节俭的时代,绝大多数漂亮的衣服都是家庭自制的。技术好的姑娘妈妈们按照画报里的服装裁剪图案自己动手,让军装变得合身,棉衫变得好看。此时的中山装已经成为中国最庄重、最常见的服饰。在当时,拥有一件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一支甚至两支钢笔是知识和文化的标志。后来又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更简洁明快的“民装”、“青装”、“学生装”。还有稍微改进的中山装,就是领口加大,翻领由小变大,很受人们欢迎。当时的中华民国领导人毛泽东特别喜欢穿这种款式的中山装。后来国外有人把这种款式的中山装称为“毛式中山装”。此后,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
60年代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棉花产量由1959大幅度减少到1960,棉花数量为每人21尺。人们凭布票购买衣服、棉布和日用纺织品。为了尽可能的节省,买衣服的标准是耐磨和防赃物。灰、黑、蓝成为街头的流行色,千篇一律、不分季节、不分男女的服装款式更受欢迎。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述过“所有人都穿着蓝色衣服”的场景。
“文革”期间,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时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戴着草绿色的军帽,肩上背着草绿色的书包。这套西装在当时是非常豪华时尚的。当然,艰苦朴素仍然是当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显示自己的勤劳和朴实,有些人甚至把买来的旧衣服泡在水里,或者在没有破损的衣服上打几个补丁。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是相当可笑的,但在文革的十年里却流行过一阵子。当时顺口溜是这样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里飘荡:勤俭节约是我们的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
但是,即使在单一色彩的时代,人们对美的爱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称这种倾泻为“不可阻挡的春天”。这种天生的对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3)改革开放以来——多彩而时尚的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颜色和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和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颜色也从单一的蓝灰色变成了五彩缤纷。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真面目》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电影。久违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时尚的造型,让人耳目一新。她在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了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此期间,戴墨镜、留长发、穿喇叭裤和蝙蝠衫成为时尚。许多人不习惯,但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于1981。虽然当时只是以“时尚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出乎主办方意料的是,报名人数是预期的4倍。三年后,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在穿时装!”来自中国的时尚旋风给世界带来了开放的新形象。
1984期间,当中国女排姑娘们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运动服在北京开始流行。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人士的首选。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穿着运动服,甚至成为学生的校服,工人的工厂制服。
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正在向小康社会过渡,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人们的服装瞬息万变,穿衣也个性化、多变。很难用一种风格或颜色来概括流行趋势。强调个性,不追逐时尚,本身就成了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可以看出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想法的变化。服装的变化是基于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装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
2.越来越丰富的饮食
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把“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又把“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贫富兴衰,领略社会历史的变迁。
(1)刚建国——生活贫困,吃得太少或者吃得太少。
(2)改革开放前有很大改善,但粮食匮乏单调,票子盛行,人民营养不良,部分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缺粮。中央政务院6月1953+10月65438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券定量售粮的办法,粮票出现。北京从8月1960开始,全市餐饮行业都是凭票吃饭,食用油、禽蛋、肉类、豆制品、蔬菜的供应也受到限制。这一时期的法案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之外,还有额外补贴的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油票和节日票。有的地方还发了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门票盛行的时代,也是物质匮乏的时代。只有逢年过节,人们才能凭票买些蛋糕、糖果、干果,分量很小。
问题:为什么有人用112页的票?
答: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资供应紧张,人们需要用票来限制购买力。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食物和蔬菜短缺,人们经常在吃不饱的时候用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有点臃肿。
(3)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吃饱,还要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90年代以来,粮食的供求走向市场,粮票的消失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终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这些时代的符号都成了收藏者手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大大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他们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食物不足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现在都成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思考》:为什么曾经因为食物不足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现在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回答:因为过去人们缺粮,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没有办法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粮食供应充足,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选择绿色食品。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