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杜甫相关资料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唐玄宗的科举考试。由于奸臣李的阻挠,没有一个考生被录取。从此没有办法上进,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他才得到“由卫领府入”的职位,负责看守兵工厂。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正在凤县(今陕西蒲城)探亲。第二年,把家安在鄞州(今陕西省富县)羌村,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起义军俘虏,带到被占领的长安,期间目睹了起义军的杀掠暴行和人民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年)四月,他才冒险到肃宗的暂居地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被授予官职左。不久后,他因帮忙看家,被贬为参军化州书记。此后,他对现实政治非常失望,放弃了官职,举家西移,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名曰杜甫草堂。后来,他被严武推荐为校勘部的科员和员外郎。严武死后,离开成都,一家人住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从夔州到江陵、衡阳。唐太宗五年(770),诗人死于湘江一舟。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以丰富多样著称,时而豪放奔放,时而阴郁悲凉,或绚丽多姿,或质朴无华。他擅长格律诗,也是新乐府诗风的开创者。他的诗节奏和谐,遣词造句精炼,“醉心于人间性善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诗圣”。他的1400多首诗流传至今。这是杜少陵。
杜甫草堂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河畔,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居住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770),字美,号少陵夜老,因任工部督学,又被称为杜工部。河南珙县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最终失败。因其诗歌创作的辉煌成就,被誉为“诗圣”,至今流传诗歌1400余首。
公元759年冬末,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流亡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美丽的浣花溪旁建起了一座小屋,就是他诗中所说的“万里桥西府,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年,留下了240多首诗歌,如《春夜喜雨》、书香等名篇,其中《茅屋被秋风吹破》是千古佳作。
杜甫在成都生活交游,诗文书画,奇葩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吴栋万里船停门口。”这首《四绝句(第三)》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草堂看到的伯家的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不得不忍痛告别成都。
如今的杜甫草堂经过多次修复,占地240多亩,是成都最集中的旅游景点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流蜿蜒,桥亭交错,柴门花径,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秀丽。建筑从正门开始,依次是大庙、诗史殿、柴门、工部殿。其中大庙和柴门是杜甫诗中提到的草堂的原始建筑。诗史殿正中是杜甫的塑像,殿内有历代名人题写的对联和匾额。工部神龛里有一幅杜甫画像,同行的还有陆游和黄庭坚。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各种资料图书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时期杜甫诗歌的精刻、影印、手抄本,以及各种现代印刷本,还有15种语言的外文译本和韩国、日本出版的120多种中文版画。杜甫一生写了1000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吏》。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臭路冻死骨!”这首不朽的诗被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铭记。“节约的时候敢爱死,孤独的时候又害怕!”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表现,也是他的诗歌广受欢迎的原因。杜甫的爱国热枕在他的《春望》、《皇军收复黄河两岸》等名作中也十分丰富。在《三官》《三告别》中,他歌颂了广大人民群众忍受各种痛苦的爱国精神,甚至向读者展示了他那颗爱国爱民的童心。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必然会对统治阶级奢侈放荡的嘴脸和祸国殃民的罪行产生强烈的仇恨。这一点,在不朽名作《车店》、《两为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必然会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杜甫的一些关于事物和风景的诗,甚至那些关于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都渗透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朝衰落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地、忠实地、深刻地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什么样的险恶形势,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杜甫诗歌的认知功能、借鉴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是不可企及的。
杜甫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往往把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描写中,让事物自己打动读者。比如《两为道》中,诗人并没有直接斥责杨兄妹的放荡,但从他们的衣着、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写中,作者的爱恨态度已经充分显露出来。
杜甫的诗朴实、通俗、写实,但技巧性很强。他还经常使用独白和谚语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杜甫的诗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特别擅长描写细节,比如有一段描写北伐战争中妻子儿女的话。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抑扬顿挫指的是文章的深层意蕴,而顿挫指的是感情、语气、音节的起伏。
这些都奠定了杜甫在中国三千多年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地位。
这个地方。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古诗“示子”。诗中写道:“死时知万物空,但见九州悲。”王师把中原日定在北方,还不忘通知奈翁全家牺牲的消息。这首诗是一位父亲给儿子的遗愿。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垂死的老人永远不会忘记他被外国入侵所破坏的祖国。他希望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他的孩子们能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位老诗人在生命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就是陆游,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
陆游,中国南宋诗人,生于1125。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繁对宋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失去大量土地,被迫不断南迁,人民生活在战乱动荡之中。少年时期,陆游不得不随家人逃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陆游从小受父亲强烈的爱国思想影响,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向往国家重建的性格。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重学习兵法。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攻狂胡,下马草军”,希望有一天能亲自上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他才有机会在部队当军官,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旅生活给陆游的生活和创作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穿着军装,他往返于前线。抗敌战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拓展了他的诗歌境界,英雄悲壮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了9300多首诗歌。这些诗大多与抗击侵略者有关。或描写部队里火热的生活,“衣不蔽体,睡得霜降”,或寄托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满腔热血报国的阴郁心情。
陆游的诗既充满了炽热的爱国热情,又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交织在他的作品中。他在《大呼吸》、《秋收歌》等诗歌中,揭露了官僚权贵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也真实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录生活琐事,有的讨论国计民生,有的描写朋友的事迹,但都洋溢着爱国情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吃了很多苦,对普通人生活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当代诗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后来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是他强烈而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受其他民族压迫的人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人们不禁想起这位在85岁高龄的生命中深切关心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与唐婉的悲情故事
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09)于1144年与表妹唐婉结婚。第二年,唐宛被逐出家门,因为,按古人的说法,他“不甘心做母亲的妻子”,“第二父母怕他懒于学习。”还是因为夫妻太恩爱,公婆觉得会阻碍陆游的进取精神,所以经常骂唐婉,导致两人分手。
真相:据陆游晚年自己的诗(14),唐婉因为不能生育,被公婆赶了出来。
陆游和唐婉恋爱了。分手后,陆游被迫再婚,唐婉改嫁给了皇族赵士程。然而,两人真正的悼念,是离别十年后的重逢。这是一个春日,在绍兴城外沈的花园里。陆游来到这里享受春天,而唐婉和她的丈夫赵士程。
我也是来这里春游的,没想到又遇到了。当他们再次见面时,他们无法面对面地告诉对方。后来唐婉派人送了些吃的喝的来默默表示关心,和丈夫一起离开了。陆游很伤心,却在花园的墙上写了一首哀怨的诗《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不久,唐婉就因悲伤而死(史书记载“不多时,死于不满”——不久,死于忧郁症)
去世前一年(84岁,1208),陆游再次来到沈园,写道:沈家园的花如锦,那些年开了一半;我也相信美女终有一死,不忍匆匆入梦。这也相信美女终有一死,不忍匆匆入梦。“是陆游对唐婉最深的记忆。第二年,陆游终于跟着唐婉去了另一个世界。
神原绝恋
申苑位于绍兴市东南的洋河巷。到了宋代,池台极为繁荣,是越南和中国的著名园林。据悉,这位南宋诗人第一次娶了表妹唐婉。夫妻恩爱,陆牧却不喜欢。陆游被迫与唐婉分离。后来,唐改嫁,陆游改嫁王。十多年后,他们在一次去沈园的春游中相遇。陆游伤心,在园墙上写下了著名的“簪凤”二字。唐宛看了,难过极了,还写了一首诗,不久就抑郁而死。陆游对此深感痛心,后来多次写诗忆园,其中有“悲桥下春波绿,曾是绝色照”一句。神原为此久负盛名。数百年来,历经沧桑,它“未复兴池台”。
近年来,绍兴重修沈园,在其东面修建双桂堂,并为陆游修建纪念馆,展出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他的爱国史迹和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是宋代遗迹区。这里的葫芦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的遗迹。。花园西面是沈园遗迹区,以气势恢宏、造型古朴的古和轩为中心。在正南出土的碎砖砌成的破墙上,镌刻着当代诗人夏的“钗头凤”四个字,点出了造园的主题。东南有投亭,西南有闲云亭,亭可胜全园。古和轩北面有一个碧绿的池塘,池塘东面有一个凉亭,池塘西面有一个六朝的井亭,井亭西面有一座芳官建筑,底层有一个茶馆供游客品茶。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序,花木疏密有致,颇具宋代园林特色。
南宋大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殷珊(今浙江绍兴)人。北宋灭亡的时候,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深受家里爱国思想的影响。绍兴仲瑛不试,被秦桧拒绝。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在镇江龙兴任判官。大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将军。在主路八年后,他进入四川傅玄大使王彦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正式到了宝章馆后,才作了介绍。在政治上,陆游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税先交,税交大商”,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隐故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不变。他一生写了很多诗,现在有九千多首,内容极其丰富。表达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和投降,风格豪放,表现出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怒》、《农家叹》、《秀儿》等。都是后人讲的。描写日常生活也是新鲜的作品。又名宫词,杨慎称其美如秦观,其美如石。但有些诗流露出负面情绪。他的第一次婚姻,唐氏,钗凤等,真挚感人。有《剑南诗》、《渭南文集》、《南唐书》、《老薛庵笔记》等。在母亲的压迫下离了婚,他的痛苦在一些诗里倾吐出来,比如《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