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札记》中的1000字
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先简单描述一下剧情。剧中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历史。莎士比亚的复仇剧经过无数次改编,成为戏剧史上的一大奇观。剧本从丹麦动荡的社会局势开始。新国王克劳迪斯(也就是哈姆雷特的叔叔)通过杀死自己的兄弟夺取了王位并占领了皇后,并企图杀死哈姆雷特。克劳迪斯是个自私阴险的家伙。很多人由恶入恶,皇后也忍不住委身于他。哈姆雷特曾经的情人和朋友也成了新国王的间谍,大臣普罗尼尔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变得圆滑世故,失去了操守。在这种情况下,哈姆雷特从“快乐王子”变成了“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击垮了他曾经的梦想和信念。哈姆雷特在父亲灵魂的激励下,得知真正的凶手是他的叔叔,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但由于他的优柔寡断和骨子里的软弱,复仇计划一拖再拖。最后,我终于在剑斗中得到了一个敌人,我自己也倒下了。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1601年写的,当时欧洲文艺复兴初期,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关注“人”的背景下,莎士比亚创作了这样一部剧,展现了理想与现实背后的隐忧。哈姆雷特是他对一个充满隐患和混乱的社会的审美参照。一个艺术人物就是这样开始登上世界文学舞台的。
哈姆雷特说:那是一个贫瘠而无药可救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草,世界是“一个大监狱”。这些形象象征性地告诉我们,上帝丢了,魔鬼却活了,世界变成了一个冰冷的世界,一个倒置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人物,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这些观点和很多学者是一致的。我觉得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悲剧人物,有自己的特点。
哈姆雷特没有王子和未来国王的气度和勇气。哈姆雷特在复仇中一再拖延,错过了很多机会。比如克劳迪斯忏悔的时候,他完全有能力杀死邪恶的国王,但是他认为克劳迪斯是在向上帝忏悔。这个时候杀他是不厚道的,会受到上帝的责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精神,但更能体现他的优柔寡断和缺乏勇气。国王通常不遵守游戏规则。哈姆雷特被他的人文主义气质所伤害,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哈姆雷特是一个极端悲观的人物。他的言行越来越脱离了复辟父亲的责任和夺回皇位的社会责任。在现实的压抑下,我想到了自杀“早点脱身”。“谁愿意在疲惫的生活压迫下背负沉重的负担和汗水?”然而,一想到死后不仅陷入空虚的世界,而且灵魂不得安宁,心中就升起了对死亡的恐惧。在这样的观念中,人是非常卑微和无知的,充满了悲观主义。
哈姆雷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哈姆雷特心中的这种矛盾心理,从上面的话也可以看出来。在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一次次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正是这种心理让复仇成为了泡影。这种矛盾心理让他犹豫和悲观。面对一次次的机会,读者比他更焦虑。
虽然以悲剧收场,但我以为哈姆雷特的使命已经完成,他可以走了。最后,克劳迪斯设下诡计,通过比剑杀死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杀死了那些和他比剑的人。临死前,他得知剑有毒,拿起剑结束了魔鬼的生命。这一次,他没有感到沮丧,没有让大家失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见证了敌人的死亡。我以为哈姆雷特之前一直胆小、犹豫、悲观、偏激,但他死的时候成功完成了角色转换,带着真正王子的梦想走了。
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被评论了400年的艺术形象。莎士比亚通过内心冲突和情节冲突将一个人物推上世界文学舞台,一直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上,哈姆雷特这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不朽。
好吧,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