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的问题
没有这种强大的推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的五千年里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它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种强大的推动力,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在发展过程中繁荣昌盛,不可能融合多民族,不可能形成和保持团结统一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没有这种强大的推动力,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再次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我认为当代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自强、仁爱、勤奋、探索、创新、爱国、诚信、奋斗、改革、开放的精神。进一步树立和弘扬革命精神,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革命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革命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如上所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大张力的战斗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通过观察宇宙的变化,提出了“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包括国家自强和个人自强。不畏艰难困苦,不向任何压迫者屈服,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自强不息、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恶势力斗争的历史。自强不仅指在正常环境和顺境中的奋斗,也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历代英雄追求“生而为杰,死而为鬼杰”的强烈激情,践行着“穷则思变,不落登天之志”、“穷则思变,能济天下”的坚忍精神。从古至今,在逆境中挣扎的例子数不胜数。文王被捕,演《周易》;钟繇写了《春秋》;屈原的流放是对《离骚》的赞颂;左丘是盲人,有“官话”;孙子兵法修订版之尺;不是蜀,世传《陆兰》;韩非囚禁秦,表示为难、孤独和愤怒。司马迁因贪污受辱,但仍愤而撰史书,开了传记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同居十年,取经十年,终成大事。其精神是后人的楷模。
仁爱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们人民和谐相处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哲人和先贤的锤炼,仁学思想得到升华和凝结,成为中华民族构建道德大厦的标杆和标尺,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仁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富贵,君子以德载物”来强调君子之德,即强调“仁”的精神。《尚书》中说“宽容为大”,这也体现了善良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友善,盲从。问任。孔子说,“爱”。张子温人。子曰:“能为天下五事,乃仁者也”。一问就说“公、宽、信、民、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从而达到“欲立己,则成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倡导的仁爱精神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主张“天下人皆相亲相爱”的和谐境界,即“强者不弱,多者不少,富者不欺贫,贵者不骄,诈者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廉耻之心、逆来顺受之心、是非之心作为仁、礼、智的目的,是对仁的精神更深刻的阐述。总之,仁的精神涵盖了十个方面:礼、容、信、敏、利、智、勇、忠、恕、孝。这种仁爱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并不断发扬光大。
勤奋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创造财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勤奋是我们国家一贯重视的美德之一。根据我们民族的传统,勤奋包括学习、思考、探索和工作中的勤奋。永不放下书本,孜孜不倦,这叫勤学;自己吃饱穿暖,励精图治,是勤政;很努力,很努力。勤奋包括两个相互依赖的因素:勤奋和努力。愿意努力就能勤奋,不勤奋什么都做不了。“博学笃定,好问近思”。“勤劳善于勤奋,但不善于玩耍”。“蜀山有路,学海无涯。”这些广为流传的古老谚语,体现了我们民族所崇尚的勤奋精神。自古以来,人们以勤奋精神立学、立言、立德、立业。悬梁刺股,芦苇荡织成三绝,愚人移山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奇闻轶事和传说。正是这种勤奋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世世代代奋斗。
探索精神是中华文明发展繁荣的强大推进器。中国历代的哲学家和智者都把探索未知世界作为人生的重要目的。这种探索指向宇宙的规律和价值的标准,即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人生的价值,强调通过认识事物来追求真理和价值。被认为是修身治国的起点。因此,这种探索被赋予了崇高的意义。所以孔子“早闻道,晚死”;屈原不怕“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怕“自上而下的追杀”,虽死不后悔。此外,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在研究自然与人的同时了解古今之变”,还包括在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索,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思想政治方面的研究丰富、深刻、多样,而且产生了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创造了许多杰出的成就,领先风骚世界数千年。文化艺术方面的丰硕成果更是别具一格,异彩纷呈,是世界文明中的瑰宝。
创新精神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充满智慧和创造力。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五千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或革新。以科学技术为例,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Robert Temple)在他的著作《中国——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指导下的发现与发明之国》中指出,当代世界的基础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古代文明。他列举了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除了“四大发明”,几乎都源于中国在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毒气、枪支、降落伞、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蒸汽机等方面的发明。按照李约瑟博士的说法,“从公元3世纪到公元3世纪13世纪,中国保持着西方达不到的水平”。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是举世公认的。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僵化和由此导致的国家的衰弱,这样的创新精神受到了束缚和压制。新中国的成立,为我们民族创新精神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天地,但长期以来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发展的巨大潜力。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和生产力大解放,是中国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美好春天。22年来,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发展犹如熔岩喷发,势不可挡,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浩然之气是一种天地之间的崇高精神。气是正气,是脊梁;节,为义,节操。中国传统精神认为,人的生命包含价值因素,是生命价值的载体。生命只有承载道德,才是珍贵的。所以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都以诚信为根本。王夫之提出:“生命载义,生命弥足珍贵”;“生靠义,生可弃”就是这种精神的凝结。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成为中国人诚信的经典标尺。文天祥用生命践行了他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不死,保持赤子之心照耀历史”,树起了一座诚信精神的丰碑。五千年来,历代都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他们或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一心为民,或刚正不阿,冒着生命危险为国请命,或精忠报国,或浴血奋战,或临危不惧,为正义献出生命。他们崇高的气节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照耀着世世代代。正是这种中华之魂的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跨越了历史的长河,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