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石人论证的理由
请参考以下:听圣贤之声_ _ _ _ _孔孟篇“和谐社会”的思想,一直是人类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而努力追求的社会理想。先贤的一些治国理念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研究孔孟两章,对理解“和谐社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社会。子曰:“不可寡而患不均,不可贫而患忧。盖无穷,无寡,无倾。”孔子的论述,其实讲的是平衡贫富、讲求稳定、谋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春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财物匮乏,人口稀少。孔子的均富思想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社会安定团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今天社会虽然稳定,财富丰富,但是人口增加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如果不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限制特殊利益群体,那么社会矛盾就有可能被激起,不稳定因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统治者必须依法行政,消除社会不公平因素,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就必须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孟子云:“粮与鱼与龟不能争食,木与木不能争用,使人失命而无憾。”生而死无悔,王者之始也。”孟子认为,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作为统治者,就应该以人为本,仁政,管好人民的财产,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使人民“一生幸福,免于荒年死亡”,使“老人吃肉穿衣帛,百姓不饥寒交迫”,然后以礼义治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令教之”,这就是孟子想象和描绘的理想和谐社会的蓝图。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基础。人不能随意对待自然,而应该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双赢”。孟子说:“不逆农时,五谷不能打粮食。".不算的话,鱼和甲鱼都不能吃。斧、磅及时入山,木、柴不能用。”“不逆农时,小米赢不了粮食。”这对统治者来说是一大喜酒。不要在农忙季节招募人员,以确保他们有时间工作。“数不入池”“斧随时间进山。”这是给人民的忠告:不要用枯竭的资源捕鱼,不要乱砍滥伐。孟子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启示。曾几何时,钢铁冶炼,森林砍伐,围湖造田,乱砍滥伐...这样造成的自然灾害还少吗?两千多年前孟子所描绘的和谐社会,不过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我们期待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