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论文怎么写?
出版:策划人2004-2作者:于。
摘要:景观的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其基本原则是:理解人性,尊重人;认识自然过程,尊重自然,尊重土地的“神”。
关键词:景观设计;土地设计;城市设计
首先,关于景观
景观要从五个层面来理解。
(1)第一层意思:风景优美,理想。
人把他看到的最美的景象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这就是景观最早的意义。在西方,风景画的含义源于荷兰的风景画,后来传到英国。它描绘的是风景,是一个人站在远处看风景的感觉,然后把这种感觉画出来,所以画从来都不是真实的场景,画是加上人的审美态度后表现出来的。山水这个概念最早的来源是绘画,是一种山水画,它有一个框架,由人来定义,由人通过审美趣味来提炼。景观从一开始就是视觉美学的意义。但是人们的审美情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人们对景物的理解也是不断变化的。
在绘画之前,风景第一次作为一个词出现在希伯来《旧约》中。用来形容耶路撒冷皇城的景象。一个牧羊人站在荒凉的山上,看到了一片绿洲。这片绿洲上有鸿宇公馆,也有寺庙和宫殿。这些他形容为美景的景观,是一座城市。所以在农业时代,人们想象的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工业时代。以景观为城市发展的极致,以城市为理想,才会出现纽约这样的大都市。目前我们中国人理解的景观,基本停留在农业时代的城市理想,所以你会看到深圳、浦东、北京的高楼大厦,都是同样的理想。这是农民描绘未来的场景。然而这种兴趣并不持久,于是在工业时代结束后,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纽约的城市,纽约的钢筋水泥丛林已经不适合人们居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病。他们发现自己追求的城市景观并不合适。
人的生存和生活,高楼大厦太危险(世贸中心的悲剧就是很好的例证),景观的理想变了。他们不再想用农民或牧民眼中的城市面貌去创造景观。
这种对城市景观的否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逃离城市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二是将自然引入城市。
英国为什么会出现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甚至有几万平方公里,自然的地方很多。这是因为纽约人的理想景观开始转向自然的地方,所以他们会保护自然作为他们休闲度假的地方,所以黄石国家公园和红杉公园出现了。这是一种否定城市的方式——逃离城市,逃入荒野——这时人们对景观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自然当作美,而不是把城市当作美。
但人们很快发现,逃跑不是办法。因为,二战后,汽车在美国迅速普及,于是汽车带着人把城市拖到了郊区。人们越想离开城市,城市就越跟随着人和车,这就导致了郊区的城市化。美国各地都出现了这样的城市:大量的土地建起了房子,把自然变成了建筑,环境变得更糟。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发现以前想象的花园城市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因为当时的人们想通过铁路把中心城区和郊区的花园城市连接起来,但是在美国,三十年代以后,铁路被高速公路取代,火车被汽车取代,汽车公司试图。
除了离开城市走向自然,还有第二种方法可以摆脱拥挤的城市,那就是将自然引入城市。最早的做法是把公园建在城市里。这是纽约的中央公园,有300多公顷,是市中心非常大的地方。从此,美国出现了。
城市公园运动。
这是城市因人类想象中的理想景观概念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化。这是对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意义的理解。
(2)第二层含义:景观是一个栖息地,一个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是人的内心生活的体验,是你发生关系的地方,哪怕是一片草地,一条河流,或者是村庄旁边的一棵大树。皖南的民居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明亮,因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形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要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资源,获得庇护、灵感和生活中需要的一切,所以景观是人,是人。地球上人与自然关系的印记。中东的耶路撒冷有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从城市景观中,你可以看到城市总是处于争议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丽江从你门前经过的时候,你可以在它前面的石埠上洗漱,这样人和自然就有了关系。你看到的石港,其实是在告诉你,人需要水,需要靠近水。这是一种人与自然非常友好和谐的关系。
如果是不和谐的关系,比如长江,黄河,钱塘江。钱塘江大坝的高度为10米,有些地方高达20米。这是人与自然敌对关系的反映,没有把自然当成你的家人,排斥它。这就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柏林墙没拆的时候,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现在以色列边境竖起的铁丝网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香港回归前,香港与内地的边界上有倒L形的铁丝网,这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这种边界被称为政治景观。
所以当你看到景观,当你看到任何景观中的任何元素,它实际上是在讲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
(3)第三层含义:景观是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在这个层面上,它与人类的情感无关,而是人类情感之外的东西。但作为一个系统,人们是从一个与其无关的角度来研究景观的,于是景观就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一块地,当你与它无关时,那么你的研究就是科学家的研究。但是
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再去研究它,那不是科学家的研究态度,因为这片土地已经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所以它不是科学。一块土地有动物栖息地,有动物迁徙通道,等等,这些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用生态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去观察和模拟,去了解这个景观系统。一门叫做“景观学”的学科,其实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景观系统。
(4)第四层含义:山水是一种“符号”。
我们看到的一切背后都有意义。《风景》是一本关于自然和人类历史的书。皖南的道路、亭台、河流、屋后的牌坊群,都在诉说着今天和昨天的故事。比如亭子,当地叫水口亭,就在村里的水口处,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态度。这个地方非常关键,决定了当地人的生老病死和财富。这个亭子会告诉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比如这个牌坊叫贞节牌坊,那个牌坊叫忠孝牌坊等等。《贞节牌坊》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在丈夫死后从未再婚的故事。这座贞节纪念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忠孝坊庆孝。它讲述了当父母健在时,儿子从不离开家。这是一种价值观。
在华北平原上,甚至一条浅沟、一座土堆都在诉说着历史。城墙烽火台曾经是金戈铁马,大火燎原。这些留在土地上看似不起眼的痕迹,却在讲述着非常生动而壮美的故事。北方地区有一种说法,一条用了300年的古道,变成了一条河。一条用了两千多年的路变成了一条河,所以这条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是赵武灵王攻打秦国时使用的古道,有数千大军经过。一条浅浅的古道或者浅浅的沟渠,都充满了意义。所以,风景是需要我们去阅读的有意义的符号。
很大程度上,我们最早的文字也来源于景观。山的象形直接来源于山,水的象形直接来源于水。云南丽江纳西族文字对水的书写与汉族不同。汉字中的水在一条曲线的两侧有两个点,而纳西文字中的水在这条曲线的末端有一个圆。我的理解是:因为纳西族生活在云南高原上,所以那里的水的形态和长江、黄河不一样: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流下来,在河里看不到水,水是从河滩下面渗出来的,然后经过河滩十几里外才出来。这个水叫池子,包括黑龙潭或者白龙潭。你可以看到水从哪里来,它有一个源头。但是,长江或者黄河早期居民看到的水是没有源头的。虽然源头在昆仑山,但当时没有人去过昆仑山。这就是风景和描写的区别,所以我们的语言来源于风景。其实所谓“从河中取画”、“从洛水中写”,就是我们的古文字读黄河、洛水,从水中读出龟背的肌理,来解读和预测事物的变化。这些是象征,讲述着故事,繁荣的故事和死亡的故事。
所以当你看到景观,看到景观中的元素,哪怕是一棵树,你也要仔细去读,去理解。比如这棵树是弯的,为什么会弯?因为风力不均匀或光照不均匀;如果这棵树满身伤痕,为什么会有伤痕?说的是被烧伤什么的。所以如果你去颐和园,你可以看到那里的柏树都伤痕累累。房子边上,很多古柏都是无皮的。为什么?都是为了八国联军烧的,所以没有皮肤。这些树讲述着历史,充满了意义。
人类最伟大的景观创造是城市。一个几万人甚至几千万人的社区,为了相同和不同的目的而生活在一起,有时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有时羡慕嫉妒恨到死去活来。有时为了交流,他们修池路,挖运河;有时候为了隔离,建围墙,设陷阱。我们看着古老的城市,有城墙和陷阱。同样的爱与恨也表现在人类对自然和其他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齿,人类视野兽与洪水为同仇敌忾,故称之为洪水猛兽,故筑高墙栅栏拒之;有了爱,人们不惜挖湖造山,吸引植物、老虎、狼进城,比如在城里建动物园、植物园,这也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和需求都刻在地球上,刻在一个叫城市的地方,这就是城市景观。所以,山水需要人去读,去品味,去体验,就像读一首诗,品一幅画,体验前世今生。
(5)第五层含义:山水是土地的“神”。
我们都知道宗教的神,神的概念本质上是精神寄托。那么人对景观的寄托,就让景观具有了神性。当一个信徒从西藏的边缘一步一步爬到拉萨时,他可以敲一年的头,这使得土地——拉萨的土地——变成了神。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会有一堆石头。这堆石头是玛尼堆,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信仰,这堆石头也是一个神。即使是普通的山,普通的地形,也是神圣的。中国古代有一种用来神化大地的格局,叫风水格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看看北京的山山水水。北部的杜军是玄武山。因有明十三陵,故称万寿山。这是一座神圣的山。因为十三陵,西边的山叫青龙山,东边的山叫白虎山。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城市或建筑都是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选址的,所以整个土地都被这种模式神化了,没有不属于某个神或某个州府的山脉。所以你破土的时候,首先要研究这座山是属于哪个神的。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里,孙悟空有着高超的技艺,但走到哪里都是喊土地爷。土地神是什么?大地之神是土地之神。问他这里有没有妖怪。是好妖怪还是坏妖怪?然后他知道如何对待这个地方,如何使用他的魔法。这是当地的神,说到底是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精神。什么是土豪神?那是你必须服从的外力。无论你是科学家还是宗教人士,无论你从事法律还是经济,你都必须服从,否则你将遭受痛苦,被这种神圣的力量所毁灭。这种神力从何而来?它来自于人永远无法克服的自然力。
两只白虎被关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大赌场里供人参观。这只白虎被关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外面是镀金的玻璃,地上是大理石。里面有一个镀金的汉白玉王座,还有喷泉和非常豪华的装饰。但每次去看,老虎都是病了,像只病猫一样躺在那里。同学们都知道老虎是猫,所以当老虎没有虎力的时候,就变成了猫。这不是骄傲,这是病态。如果它不能认同这个环境,它就会失去作为老虎的个性、本性和威信。老虎只有在丛林里奔跑,在悬崖上咆哮,才是老虎。人也是如此。你可以看到北京有多少新别墅像宫殿一样。看看北京的住宅销售广告,有多少在宣传这是凡尔赛,那是冯丹白鹿。这是一种病态,病态的心理引导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导致病态的价值观和病态的生活方式。人如果真的生活在那里,就会失去人性和自然。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符合人性的生活空间。我不是说你应该生活在太行山区,而是说除了生活在城市优越的物质环境中,你还应该对土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很多人可能去过九寨沟。从成都到九寨沟的路上,有一个悬崖。这条路很难走,经常发生车祸。据说很久以前,当地人说这座山像一条龙,而且是龙骨山,不能炸,不能动,但公路部门不听,只好修这条路。结果开山以后,这个地方车祸死了很多人,然后当地建了一个庙,整天供奉。路过的时候发现有几辆车掉在悬崖下面。为什么?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理解,在这么陡峭的山上是不能修路的。如果顺着地形走,这种问题就不会出现,但如果非要削山走捷径,露出天然的“骨头”,路就陡了。虽然近了,车会开得快,但事故也会多。这是一个科学的解释。这到底是什么?尊重土地之神,就是尊重自然及其原始形态。
所以,景观需要人们去呵护,就像呵护自己和亲人一样;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去了解景观,去读懂景观,去呵护它,去呵护它,去管理它,这就是景观设计。因此,景观设计是土地分析、规划、设计、改造、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是科学,因为景观是一个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和分析;也是艺术,因为和人有关系,需要创造。除了科学的分析研究,还需要人的情感,用人的激情去创造你的生存空间,这是一门艺术。
第二,景观设计是对土地的设计。
景观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那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区域的景观设计是在区域尺度上,以几百、几千、几万平方公里的尺度进行设计,梳理其水系、山体、绿地系统、交通、城市;其次,城市设计。城市需要人来设计,它的公共空间、开敞空间、绿地、水系定义了城市的形态;第三,风景名胜区、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设计;第四,自然,比如湿地、森林,人也需要设计;第五,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第六,校园、科技园、办公园的设计;当然还有园林、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你未来的归宿,坟墓,也需要设计:选择哪里埋葬你的尸骨。人活着的时候需要一个美好健康的环境,死后也需要一个归属的地方,与土地发生关系。这些都是景观设计的范畴。景观设计是景观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修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本质上是土地,所以景观设计就是土地设计。
景观设计是一门基于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的应用学科。北大研究生有这个专业方向,因为也是法律问题,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法律,所以有城市规划法、土地法;应该认识到,美具有经济价值。为什么香港的豪宅都在山顶?正是因为景观好,所以经济价值高;也和信息工程有关。目前土地分析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模拟地形,分析地表径流,分析土地适宜性,然后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如何梳理水系,如何安排建筑和交通;当然跟文艺的关系更大,所以景观设计跟很多专业都有关系。凯文·林奇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景观和城市设计师,你必须完成270门课程,所以这门学科融合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
三,景观设计师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天地、人与神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天地:定位于天地,认同自然过程和模式。
景观设计师的终身目标是实现人、建筑、城市和所有人类活动与生命地球之间的和谐。这是景观设计师的工作,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意义,那么生活怎么会有趣呢?有两件事与土地有关:
首先,就是所谓的定位。你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定位自己?为什么北斗七星如此重要?你为什么发明指南针?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方向,有方向。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最初不是为了航海,而是为了看风水,只是为了定位,为了在陆地上找到自己的穴位,找到真人居住的穴位和死后居住的坟墓。当然,指南针后来被西方人拿走,变成了导航的工具,导航也是为了定位。在大海里,在戈壁里,在森林里,当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时,那简直就是“迷失”,不一定是饿死或渴死,而往往是因为害怕。所以,要让人生有意义,首要的是定位。一个人失去了位置,就失去了意义,变得空虚。
人与土地关系的第二个方面是身份。在英语中,它和身份是一回事,但在汉语中,它和身份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东西,就好像你认同了什么,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其实,正是因为认同,你才有人格:认同父母,让你有了像父母一样的人格;只有认同一个家庭,才能发现它的个性;同样,如果你认同太行山,你就会有太行山的豪迈个性;认同江南的山川,你就有了江南山川的美味。为什么人和太行山人的壮阔粗犷和江南人的细腻如此不同?那是因为我认同自然。在新疆的草原上,歌声非常悠扬高亢。就是因为那里的土地很开阔,歌曲只能流传很远,所以才有了这样的风格,人们的风格、音乐、生活方式都与自然认同。只有江南小调才能出现在江南。如果把陕西民歌引入江南,那就不伦不类了,因为在丘陵和小城镇里,不用大声喊也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能很亲切,拐弯抹角的小声音才好听。这就是身份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艺术,不同的生活方式。
因此,人类生活的过程就是认同环境和自然的过程。当一个哈尼族的山寨女孩走出自己的村子,走到城市的大街上,你一眼就能看出她是哈尼族。为什么?她拿了哈尼族村的风水和哈尼族村的梯田。每个人都反映了他生活空间的所有信息。因此,人们通过这种认识和定位,与土地和景观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尊重和设计。
所以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尊重自然,尊重天地,尊重自然的山,尊重自然的地貌,尊重自然的水。
(2)人:懂得人性,尊重人。
另外,景观设计要尊重人。既然要建立人与土地的关系,设计就要尊重人。
我们可以做很多实验来证明什么是健康的居住环境。当土拨鼠选择生活的时候,它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比人类还要聪明。有人说,土拨鼠建造的城市比人类建造的更完美:不受洪水威胁,冬天充满阳光和温暖(Simonds,1984)。为什么?它总是在阳坡上打一个洞,洞是先补好的,然后斜着放下来,水就淹不到它了,洞前还有一条小溪,水里全是小米和粮食。同时,它必须避开丛林和岩石堆。阳光、水、小米很好理解,就像人们想象草地上的鸭子,河里的鱼。人们下意识地想象,人需要那么多的水和食物来保证供给,所以动物和花卉的美就来源于此。土拨鼠为什么要避开丛林和碎石?原来,丛林是它的天敌猫头鹰经常出没的地方,而蛇生活在岩石堆里,是老鼠的另一个天敌。不管有猫头鹰还是蛇,老鼠都要避开这种景观,中间的过程就忘了。最后你发现它害怕岩石堆和丛林,有没有天敌跟它关系不大。
像土拨鼠一样,罗宾逊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为自己找一个住的地方。最后他找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背靠森林,悬崖下的一个山洞,面朝大海,前面是一片草甸。他在草地前做了栏杆,草地成了最理想的“家”。虽然后来发现那片森林里没有食肉动物,但考虑到这些危险,他还是选择了这个生活的地方,回到了人类最初的“家”。这个原本的“家”是洪水时代的“家”,是几万年、几百万年前的“家”。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就调动了所有需求的本能,找到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地方。
北京人曾经住在京郊龙骨山上的龙骨洞里。北京人在这里住过几次,65438+万年前,50万年前。龙骨洞下面有一条河,叫巴尔河,河边有一大片草地,有人考证过。这是原始人居住的地方。就像罗宾逊选的那个,这种蜗居是最安全的,可以隔河眺望。当时一个团大概有50人左右,其中男20人左右,女20人,孩子10。这样的比例关系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群体。男人外出狩猎需要一个狩猎空间,但是在广阔的草原上很难狩猎,所以必须依靠天然屏障狩猎,所以当你在盆地找到这个空间的时候,
有时候,有一种安全感和美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是这样一个空间。另外,河南有一个小盆地叫小南海,在一万多年前,这里生活着一群人。有趣的是,后来人们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上建了一座道观。道观修建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里生活着原始人。那么为什么道士选择的地方和原始人选择的地方是同一个地方呢?那是因为人类的基因是一样的,总是想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理想的,就像有人在黑暗中告诉你:这个地方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古代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仙境是一个盆地。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北京是首都。几十万年前,人类就注定要选择这样一个好地方:背靠太行山和燕山。这条山脉始终与昆仑山相连:俯瞰华北平原,这是一个边缘地带,符合“观察-遮蔽”的需要,即人可以看到别人而不被人看到(阿普尔顿,1975),这是人性的一种反映。
此外,人还有领土意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其实都是人自己的领地,每个人都有领地。孩子们经常因为桌子发生冲突。课桌中间划一条线是人之常情,谁也不能越过这条线。过了这条线就会产生纠纷,这和中东的巴以冲突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城市景观最终走向了美国的郊区化和独栋住宅?为什么要明确疆域,土地要私有?否则就会出现“公地悲剧”(哈丁,1959),因为人本质上是需要自己的领地的。此外,人还有狩猎采集的天性,人是猎人的后代。小孩子爱爬树,女生爱摘树,这就是为什么女生爱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女生一般在一起会闹的很大。据说制造噪音是为了在采集时惊吓动物(艾斯特,1978)。而男性一般比较合作,通常是和一群人。你可以看到经常出去喝酒闹事的都是一群人,都是围绕着食物。你可以想象当年猎到一只羊后去烧烤,分享它们的猎物。然后你得选个地方坐下。人类学家研究过,只要五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出去,必然会有一个首领,然后必然会有至少一个首领的支持者,其他人都会听他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男人要狩猎,要合作,必须要有合作精神,必须要有组织。女人的合作精神也差不多。她采纳自己的想法,只要每个人都发出声音。这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论证人在景观中的所有行为。
当一个空间,比如森林或者草原,没有结构的时候,人会感到迷茫。这和乡下人进城的感觉是一样的。因此,人类的城市和居住环境应该有一个结构。校园也是一样,要有非常清晰的结构来提醒你;我应该在食堂,宿舍,教室有非常好的空间关系。如果这种空间关系符合人性,就会产生美感;如果不符合人性,景观就无法产生美,只能产生恐惧。这是人性对空间的需求,回归生物学的“人”来理解。
但是,人不仅是生物人,也是文化人。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是长期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形成的。比如四川是天府之国,最休闲。种粮食,肯定有收获,旱涝保收。李冰和他的儿子建造了都江堰。从此四川盆地就不知道旱涝是什么样子了,让成都觉得很悠闲,可以在那里坐一天。打麻将,掏耳朵是成都的特色。如果再去深圳和广东,就不一样了。北京街头,人们行色匆匆,没有人抠耳朵,也没有人坐在那里休闲。两广人是女人去地里,男人在家抽烟打麻将;大江南北的人都是男的在田里,女的在家。这个不一样,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需要尊重。设计应该尊重人们的这些生活方式。当然,人的动物性是一样的,只是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这是尊重人的另一个方面。
那么,如果我们的设计不尊重自然,不尊重人,就是不好的。什么是对人不尊重?凡尔赛广场!凡尔赛广场是为路易十四建造的。故宫也是为一个人而建,为当时的皇帝而建,绝对不是为人民而建。而我们现在的城市广场,有时候是为了一个人造人,为了市长,为了一个领导而建的,完全没有为普通人考虑。有些广场没有一棵树遮荫,这是违背人性的。而且只是我们国家很多城市都在学建这种大广场。这种大广场把人当蚂蚁,缺乏人性,不美观。
人类设计城市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的人类是为神设计的,比如前段时间展出的印加帝国和天坛。人们参观时,认为天坛和月坛是如此美丽和宏伟。它们不是为你设计的,而是为上帝设计的,是为了崇拜天堂和上帝。印加帝国金字塔上杀人,放在上面祭拜天空和太阳神,是很残忍的。现在我们不得不崇拜这样的风景,把它当作美好的东西。先不说历史。故事是故事,但现代人永远生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