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基本条件和依据是什么?
论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
双击自动滚动作者:杨光明来源:本刊编辑部发布时间:2011-2-2阅读次数:27次。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9级人口学,安徽合肥230039)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3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3-0992(2011)01-0026-01。
孟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但很少有人提到孟子的人口思想。本文试图从教育学和人口学的角度阐述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
关键词:孟子;人口教育思想;人性本善论
无论从封建社会生产的发展,还是封建国家税收的来源来看,人口和土地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他们的思想家热衷于在人民中间传播土地。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线是“全民”论。孟子也不例外。孟子曰:“诸侯三宝,地、人、政。”(《孟子·尽心上》)孟子甚至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的重要命题。可见是“人民”。孟子的人口思想除了“全民”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民”,即不单纯强调人口的增殖和如何增殖,同时重视提高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孟子和孔子一样,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下面从人口学的角度对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进行简要论述。
一,孟子人口教育的理论基础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学远”的观点,看到了后天学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孟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这为他的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1.人性本善,人的善是与生俱来的。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耻无恶,不人道;没有听天由命之心,是不人道的;一颗没有是非的心是不人道的。慈悲是仁的目的;耻恶之心,义之端;心之辞,礼之终;是非之心,也是智慧之端。人有四端,但仍有四身。”(《孟子·公孙丑》)“仁、义、礼、智,非出于外,故我有之,我思之。”“人性的善也和水一样。人没毛病,水也没毛病。”(《孟子·告子上》)
2.人的善良不是不可改变的,可以得到,也可以失去。孟子认为,人的善只是一种“终”,“终”才是萌芽。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改变自身的善,可以“恶”。孟子曰:“夫坏者,非才之罪也。.....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面来的,也是从里面来的,是我自己的。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要求就会得到,你放弃就会失去。’还是那些不算数的,做不到最好。”(《孟子·告子上》)“才”是精华。这意味着有些人不好,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没有“善终”,而是因为他们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抛弃了这些“善终”。
3.学习是保持善良的最好方法。“你要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去。是求于你有益,求于我也。”(《孟子·尽心上》),也就是说,人不展开它,它就被掩盖了,继续展开,就成了圣人。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二,孟子人口教育的原则
他确立了学生应该追求的“君子”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二上》),要求学生无论贫富,都要坚持“仁义”的理想信念,妥善处理“仁义”关系,必要时“舍身取义”,遏制“义”之弊
第三,孟子人口教育思想的内容
1.“以人为本”中的“人”
孟子不仅看到了掠夺性战争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破坏性,而且认为单靠武力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在政治上也不会成功。正是由于当时人民反抗统治者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他才提出“得正道者得天下,得其人者得天下”。(《孟子·离娄上》)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角度出发,主张用“仁政”来缓解当时日益激烈的社会阶级矛盾,要求统治者对劳动者作出一些让步,提出了“民为重,国为次,君为轻”的理论孟子也说过“如果人民,没有不变的生产,因为没有恒心”(《孟子·滕文公》),他认为人民有自己固定的财产,他们就会有稳定的头脑,他们可以安全地繁衍后代,他们不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2.尊老爱幼。孟子在《孟子·惠亮·王上》中说“我老,人老;老少皆宜,也有年轻人,天下可运于掌中。”“人以群分,天下太平”(《孟子·离娄》)。他认为统治者提倡尊老爱幼,天下就好治理了。通过孟子的倡导,尊老爱幼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
3.注意对群众的教育。“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三乐。”孟子认为教育人民是君子的三大乐事之一。因此,任何愿意接受教育的人都应该教育他们,他亲自实践了这个建议。著名的“夏姬·龚雪”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优秀的人才。他从“性善”的观点出发,主张重视人的后天教育。他说:“人人都有慈悲心;每个人都有羞恶之心;人皆有恭敬之心”(《孟子·告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之所以为恶,是后天造成的。所以,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就要加强对人民的教育。
4.“君子”和“野人”。“君子”其实是占统治地位的剥削者,“野人”则是社会底层的田间劳动者。孟子继承了孔子“君子奋发图强,小人奋发图强”的观点。他说:“有大人的事,也有小人的事。.....因此有这样一句话:要么辛苦,要么劳动。努力的人治理别人,努力的人治理别人;待人者吃人,待人者吃人;天下之义也。”孟子这样说,是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认清阶级社会中“劳苦”与“劳动”的分工。
参考资料:
[1]陆,,,孟子注疏[M],凤凰出版社. 2006
[2]贾森,论孟子的教育思想[J],企业研究. 2010.7,第14期。
[3]万,先秦人口思想概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2期,1996。
[4]黄照,儒家德育理论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匡,王,浅析孟子的人口和谐思想[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2007.6438+00
作者简介:(1987.9—),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专业2009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人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