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创作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特征从创立之初就表现得很明显。不仅白话文的形式本身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而且它使文学和人民更近了一步。而且在作品的内容上,它具有不同于旧民主主义文学的全新特征。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多种文艺思潮并存并相互论争,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和美学层面,形成了不同文学派别之间的对抗和相互渗透,造就了极其繁荣的文学景观,使中国新文学达到了自五四以来的第二次文学高峰。
(此内容来自网络)我对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看法(1927~1937)。
30年代文学成就的表现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是现代文学的第二十个年头,从抗战前的1928-1937。30年代文学繁荣,尤其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也有一定发展。
1有很多文学流派。
20世纪30年代有许多文学流派。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田汉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加入其中。左翼联盟的刊物有《创作月刊》、《文化评论》、《孙月刊》、《先锋》、《萌芽》、《十字路口》、《北斗》、《文学月刊》、《光明》、《文学导报》,联盟开展了一系列文学活动:(65,438+0)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2)自觉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左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一直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运动中心迁至上海后,继续生活在北京、天津等地的作家们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京派,这也是当时的一个主要流派。他们继承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传统,忠实于现实,具有平民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注重描写简单原始的人性美?人性之美,以儿童视角看成人世界,如林淑华的《兄弟》、《喜事》。表现了对美好童年的依恋和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另一个以现代都市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立场看待上海,用现代语言讲述上海人故事的文学流派——海派,也竖起了自己的旗帜。海派作家的作品贴近大众生活,反映下层民众的疾苦,表现城市生活的畸形和病态,提供了另一种类型的城市文学,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对人性的伤害,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来架构作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注重挖掘,表现潜意识和病态心理。
有很多优秀的作者。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作家,他的主体性增强了,志气无穷了,个性张扬了,他有了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意识提高了,他把文学当作一种作品,他有意识地追求和探索文学、艺术和技巧,他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崇尚悲剧,批判封建思想道德伤害人性的本质,批判各种社会弊端,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她们充满活力的创作给文坛带来了新气象,如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丁玲(1904—1986),她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的先驱。她的小说包括《在黑暗中》、《沙飞女士的日记》、《水》、《阿毛姑娘》等。她的作品以女性为主要人物,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关注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张天翼?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讽刺成了他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是对鲁迅讽刺小说的继承。比如《笑》,他讽刺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讽刺的是人的缺陷而不是人的缺陷。叙述者始终具有健康的理想人格,其讽刺的高超技巧在于矛盾手法的巧妙运用。他的小说不仅以“革命+爱情”的氛围给当时的左翼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也为中国现代讽刺画廊提供了新的讽刺形象和新的讽刺手法。茅盾积极支持推广新文化运动,是最早从事中国* * *生产运动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主要作品有《日蚀》、《林家堡》、《子夜》三部曲,参与了与托派的论战(认为这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锁的任务应该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承担)。强调只有在中国* * *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繁荣之路。北京市民社会培养出来的作家老舍,在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中,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第一个把中国普通市民的命运思想和心理引入现代文学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最重要的市民阶层的表演者和批评家。他是一位重要的市民画家。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14部,《月牙儿》等中篇小说5部,《集市》等短篇小说集3部。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3三部曲作品和中篇小说增加。
20世纪30年代引人注目的是中篇小说数量的激增。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有茅盾的《蚀》、《子夜》、巴金的《死》、《家》、《秋春》、叶的《倪焕之》、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生死场》等。比较有影响的三部曲作品有茅盾的《月食》。
诗歌的发展
忠于时代,忠于人民的真挚感情,永远是新诗主流的宝贵品格,诗歌艺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的多元化探索,推动了新诗的新变化。这一时期,新诗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政治倾向和多方向的艺术道路探索的新局面。中国新诗社成立,关注诗歌的现实,倡导诗歌的大众化。出现了一批新诗人,如艾青·臧克家、现代派诗歌和象征主义。著名诗人有戴望舒、冯等。他们在艺术探索中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意识和对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
戏剧的发展
中国现代戏剧在20世纪3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为了推动无产阶级戏剧运动,上海一些左翼文艺家策划成立了上海戏剧社,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开始了中国* * *对现代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使中国现代戏剧运动转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出现了“中国戏剧三祖”——欧阳予倩的田汉、洪深。《雷雨》和《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文化的成熟。30年代的戏剧展示了我国的悲剧艺术。
散文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继承了五四散文的传统,在新时代的推动下又有所发展。散文作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和文体意识,使各类散文作品蓬勃发展。由于一般文学的推动和促进,散文在散文园地中率先呈现出繁荣景象。报告文学散文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家是鲁迅和他的杂文何其芳和他的抒情杂文。林语堂和他的幽默小品等。,在旅行散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如朱自清的《欧洲随笔》等。,并具有较高的叙事描述技巧。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文学成就巨大的时代,呈现出各种文学样式繁荣的景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也为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多种文艺思潮并存并相互论争,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和美学层面,形成了不同文学派别之间的对抗和相互渗透,造就了极其繁荣的文学景观,使中国新文学达到了自五四以来的第二次文学高峰。
(一)左翼文学运动
左翼文学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最重要的文学运动,也是继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整个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革命及其失败促进了许多热血青年的革命化。苏联、欧洲和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日益活跃,这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1930年3月2日,鲁迅、夏衍、田汉、郁达夫、柔石、殷夫等40多位作家在沪集会,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茅盾和周扬从日本回来后也参加了左翼联盟的工作。瞿秋白是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也是左联的重要成员。?左翼联盟的活动是创办刊物,培养新人,发展创作,翻译外国进步作品,研究文学理论。由于左翼联盟的工作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一批* * *党员加入其中,利用文艺工具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宣传。因此,国民党当局严厉迫害、逮捕、监禁和杀害了一批左联重要成员。鲁迅也被通缉了很久,大量文学书刊被查禁,一些重要的文学社团被查封。1936年,由于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左联自动解散。然而,左翼文学运动尚未结束。
左翼文艺运动在宣传革命、培养新人、繁荣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做出了宝贵贡献。但是,由于“左”的影响,这场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违背艺术规律,忽视文艺的艺术特性,导致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又如文艺团体政治化,导致关门主义,排斥一批进步的有才华的作家;?另一个例子是无休止的内部政治争论。贴标签和打棍子滋生宗派主义和门户开放的观点。
(二)文学创作大丰收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文学创作成就斐然,人才济济,硕果累累。
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推茅盾、老舍、巴金。茅盾的《子夜》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以宏大的背景、气势和结构,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面貌。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典型的民族资产阶级,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性格特征。这部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茅盾的《春蚕》与《子夜》一样,紧扣时代脉搏,体现了作者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老舍的《骆驼祥子》和《月牙儿》就是他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他们以独特的思想、活泼的语言、简约脱俗的表现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黑暗现实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巴金的《家》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也是对造成悲剧的垂死制度的控诉。作品燃烧着炽热的激情,风格精致优美,充满青春活力。它仍然拥有大量的读者。这一时期其他成就较高的小说家还有丁玲,她以描写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而闻名;沈从文,在描写湘西边城风情方面独树一帜;张天翼和沙汀,辛辣地揭露和讽刺了普通市民的灰色心态;以及善于从卑微的灵魂中发现真善美的艾芜。?
如果说1917到1927是新诗诞生和逐渐成长的阶段,那么,?30年代诗社众多,流派各异,创作繁荣。其中,以殷夫、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派”,即无产阶级革命诗派,注重选取爆炸性、尖锐性的题材,主张诗歌直接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却忽视了丰富动人的诗歌意象的锻造。?中国诗歌学会,成立于1932?主要成员有蒲风、穆、杨嫂、任俊、王亚平。他的创作实践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出强烈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粗犷、壮美的力量之美。此外,以戴望舒、卞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刻意追求诗歌的朦胧美和散文美,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戴望舒是一位现代主义诗人。在他早期的诗歌中,意象朦胧,多表现个人的迷茫和悲伤。在他后期的诗歌中,他受到抗日战争的鼓舞,他的诗歌大多表达了热烈的爱国情怀。艾青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艾青执着于追求光明和民主的主题。他的诗歌充满忧郁和热情,表现出丰富生动的意象、交响乐般的内心旋律和油画般凝重的色彩。他的代表作《大研河——我的保姆》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首诗赞美了一个贫穷的农妇,并对不公平的世界投下了愤怒而深刻的咒语。臧克家和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他们追求诗歌的质朴含蓄、形式的凝练和节奏的明快,增强了诗歌独特的审美趣味,表达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诗人的深厚感情,或通过隐喻启发读者的思考。诗人在田野上的创作也引人注目。他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和《致斗士》,以高亢激昂的语调和燃烧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现实主义和战斗性的艺术特征。
20世纪30年代的杂文创作既继承了“五四”散文风格的传统,又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和多样化的风格。首先,出现了散文创作的新高潮。鲁迅以战斗精神从事杂文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新的杂文作家不断涌现,其中瞿秋白、茅盾、、、聂绀弩、、巴等人影响较大。抒情散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冰心、朱自清、郁达夫、周作人、梁实秋、徐志摩、丰子恺、梁遇春、沈从文、何其芳、李露、李广田、吴伯箫等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拓宽了散文创作的素材范围,丰富了现代散文的形式和风格。以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小品和闲适小品,文化底蕴丰厚,冷静睿智,通俗生动,幽默自然,为散文创作注入了鲜活的审美趣味。此外,散文创作的另一大成就是报告文学的繁荣。这种新的文学体裁,具有新闻纪实、真实性和散文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茅盾主编的报告文学作品集《中国的一天》(1936),展现了一个丑陋与神圣、光明与黑暗交织的社会生活横断面。夏衍的《债役工》通过债役工一天的地狱生活,揭示了债役工制度的一切丑恶内涵。这两部作品代表了报告文学起步阶段的最高成就。
20世纪30年代戏剧创作开始呈现繁荣景象。戏剧运动发展迅速,戏剧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大革命失败后,以上海为中心掀起了戏剧运动的热潮,进步戏剧团体相继成立,促进了戏剧创作的发展,不仅数量明显增加,艺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曹禺是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他的《雷雨》和《日出》以欧洲经典戏剧的结构形式,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充满行动和潜台词的个性化人物语言,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剧主题,展现了不同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这两部剧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至今仍深受观众喜爱。此外,夏衍的《赛金花》、《秋瑾》和《上海屋檐下》,田汉的《月光歌》、《回春之歌》,熊佛西的《屠夫》?李健吾的太平天国?陈红的农村三部曲和宋智的《武则天》,以不同的笔触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中国的话剧创作。
(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
纵观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整个进程,它是规模最大、势头最强、参与人数最多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瞿秋白在这方面成就最大。他翻译过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拉夫尔盖等人的文学论文,也写过许多战斗性的文章,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积极倡导和推动文学普及运动。他的《鲁迅杂感文选序》紧扣现代文学运动的全过程,对鲁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涉及革命文学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虽然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但他在几次重大的文学理论论争中的地位,以及散见于论文、杂文、书信中的许多文学观点,为30年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增添了光彩。在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中,鲁迅始终坚持接受外来文化与继承民族传统相统一的主张,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思想。鲁迅还认为,文艺要健康发展,就要进行积极的文学批评,而批评家的责任不仅仅是“割掉恶草”,还要“浇灌美丽的花朵”,反对无原则的“滥赞”和“滥骂”。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茅盾积极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坚持“先有批评家,后有真正的文学”的立场,并以《小说月报》和《文学荀刊》为依托,开展了系统的文学批评工作。
以瞿秋白、鲁迅、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坛,主张为人生进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与强调“脱离现实”、“人性永恒”的自由主义文论和主张“精神文学”的议论文派进行了广泛的论争;批判和驳斥了“京派”作家认为文学应与时代和政治保持“距离”,追求人性永恒的文学价值和“宁静”的美学观点。这些争论一直集中在文学的本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等问题上,而未能讨论文学艺术的内在特征和关系,以及审美范畴。但通过论争、批评和反批评形成的巨大推动力,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