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上大学的费用的论文。
本文从人均收入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的结论,进而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与社会实际承受能力的适应性。最后,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教育公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等教育经费需求迅速膨胀,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当时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1989年,国家颁布《高等学校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条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开始在高校试点并逐步推广。现在所有的高校都全面实行了收费制度。在教育体制改革初期,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对缓解高校经费短缺、改善办学条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高校大规模扩招奠定了基础。但在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的十几年内,收费标准提高很快。以1990到2001为例,学生人均学杂费从一开始的不到100元涨到2001年的近4000元。1998之前,学生人均学杂费低于农村家庭。到1998,两者基本相同。在1999-2001期间,前者已经超过后者,且差距逐年加大,增加速度相当快(见表1)。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学费让工薪家庭感到负担越来越重,农村贫困家庭更是难以承受。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以下简称教育公平),防止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条件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拟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平均学杂费与同期农村家庭平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入手,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与社会实际承受能力的适应性,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影响的理论分析成本分担是指教育成本由各方共同承担。一般认为,承担者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学生本人、政府、工商企业等。本文中的成本分担主要是指家长和学生自己以缴纳学杂费的形式对教育成本的部分补偿。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在高考成绩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线的前提下,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学生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即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应受到经济原因的影响。我国成本分担的主要形式是收取学杂费。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实行免费高等教育。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受教育者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是可能的。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变是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但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收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所以他们主张收费越低越公平,最好是免费的,这样就不会有人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大学。然而,西方学者在对免费高等教育进行反思和验证后,认为免费高等教育不利于教育公平,原因有二:一是免费高等教育实际上是用纳税人的钱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提供高等教育。如果高等教育是免费的,那么高等教育的经费需要由国家财政主要从税收中供给,而富裕家庭的子女往往因为各种有利因素比其他阶层的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免费高等教育本质上就是让有钱人家的孩子占有其他阶层的孩子应该享有的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其次,接受高等教育会使个人获得更高的收入。免费高等教育是用国家的钱投资在个人身上,所以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公平的。Ufile,你的论文中心。那么,收费能让教育更公平吗?从二分法的角度看,收费对公平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收费可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增加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有利于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学费必然会对贫困生产生负面影响。学费上涨不仅可能使贫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即使上了大学,也因经济原因被迫放弃就业前景好、收费相对较高的专业,不得不选择收费相对较低、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此外,学费上涨也会对小学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水平的选择产生影响。那些偏远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高昂的学费而不愿接受大学教育。主要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只有当收费水平与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时,才有利于公平,否则,收费就会产生负面效应。那么,我国目前的收费标准是否影响教育公平?论文中心——免费论文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利用表1中的数据对高校学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以下假设:高校平均学杂费与农村家庭平均纯收入(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正相关。为了检验上述假设,建立以下计量经济模型,选取平均学杂费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函数作为回归函数,即LNY = a 1+b 1 lnX1+u 1(1)和LNY = Y,x 1,x2,分别代表平均学杂费、农村家庭平均纯收入和不考虑学费确定的滞后,将当年的数据代入假设模型。根据上面构建的模型和收集到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3.0中的普通最小二乘(OLS)估计方程,得到如下结果:学费水平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论文中心-免论文学费水平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估计方程为:lny =-14.6492+2.9361 lnx 1(1.1)。修正后得到一个有效的估计量,D-W统计量为2.2757。R2=0.9818,b1的系数为2.9361(t统计值为5.5040),说明Y(学费水平)与x1(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高度相关,其估计弹性为2.9361,即在。A1为-14.6492(t统计值为-3.6438),这似乎很荒谬,因为这意味着当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零时,学生人均学杂费将为负,但我们可以理解为,在1990-2001期间,中国没有任何时期。经过检验,y值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学费水平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计方程为:lny =-11.2919+2.215 lnx 2(2.1),B2 = 2.2118。Ufile,你的论文中心从上面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b1和b2这两个数字已经很大了,说明学费相对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过快,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学生要分担的那部分教育成本的增长率是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近3倍,也就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 学费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过高的学费相比,有孩子上大学的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高昂的学费。所以有可能贫困家庭的孩子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或者更好的高等教育)的机会。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确实影响了教育公平。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目前实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在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过高的学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提出以下建议:论文中心-免费论文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即教育是产业但不应产业化,学校不应商业化。教育作为一个行业,应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但同时教育属于“准公共* * *产品”,具有巨大的外部公益性,政府应该有巨大的公共投入。因此,作为非营利组织,学校不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更不应该盲目提倡教育产业化。建立向低收入家庭倾斜的多形式学生资助体系。我国现行的学生资助体系还很不完善,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应作为落实成本分担政策的重要配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教育公平。用成本分摊节省下来的资金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扩大贫困学生接受大学预科教育的机会,提高其大学预科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将成本分摊节省下来的资金运用到这方面,会促进不同地区的学生更加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你论文中心的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社会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异等。这些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不可能一次消失,改变贫困的面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努力。因此,在当前我国教育经费仍然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将继续实行成本分担政策。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合适的收费标准,学生也应该了解成本分担政策,共同努力,尽可能保证教育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