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扎根家乡
我告诉你三点:1,人需要一盏远方的灯,2,文学源于一颗优雅的心,3,读书的根在哪里?以上是我零星的一些感受。三点之间没有紧密联系,请先见谅。
(一)“人需要远处的光”
这是作家张炜的话。我今天来到讲台,是因为心中有一个亮点。我把题目叫做“追梦”,把文艺青年叫做“追梦人”,只是因为我心里有同一个梦想。我曾经梦得很深,写了几尺厚的日记,但直到今天我还是一个“文学中年”——毕竟我只是一个可耻的梦想家。今天我遇到了很多和我当年一样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我那么爱床,而是拿起锄头在野外挖。梦想是种子,笔是犁,手是勤劳的手,土壤是充满激情和才华的心。
呵呵,只要坚持,有收获似乎是迟早的事。
只是梦想很甜,听起来很美,但追求起来很辛苦,很难。夸父日复一日,几千年只是一个。爬山的队伍一开始可能会很拥挤,但有的人止步于心脚下的沟溪,有的人迷失在半山腰的密林,有的人在擦汗的苦涩声中跑开,有的人在接近峰顶的时候悄悄回头,因为他发现山顶只有孤独。的确,在文学的旅途中,不是鲜花和掌声,也不是金钱和高位,只有痴情的文字,酸涩的拒绝,残酷的文字...
台湾散文家张晓风说:“真正的英雄怎么了?他遇到的是浑身的淤青,孤独的异地恋,越来越真实的渺小感。”在追梦的路上,有人看着世界末日,神情憔悴;有些人一生都在渴死;只有能知其难,不畏其难,耐得住寂寞,渡过难关的苦行僧,才能在蓦然回首时,获得文学的明珠。
是的,我们是追梦路上的苦行僧,是文学星空下的歌者。我们的文艺歌曲不仅是为了安慰自己,也是为了召唤。不管你未来的职业和命运如何,只要你有生活中的闪光点,用节俭的方式赶上实践,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生活的孤独和消极。
叶芝有一首情诗《当你老了》:
你老了,白发苍苍,昏昏欲睡,
炉前小憩,请取下这首诗,
慢慢背,梦见自己的眼睛。
柔和的光线和微弱的影子;
有多少人用真诚和虚伪爱过你的美丽,
爱你快乐迷人的青春,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衰老的脸上的悲伤;
当你俯身在燃烧的壁炉旁,
你会轻声说话,带着一丝悲伤:
逝去的爱现在已经踏上了高山。
将它的脸隐藏在密集的星群中。
我觉得可以比作文学。我们追梦人是朝圣者,瞄准生活中的闪光点,追求生活,变老变强,无怨无悔。
(2)文学源于心灵,应该是高雅的心灵。
艺术始于感动,感动是一种能力,麻木的心灵无法产生艺术,这种能感受到文学的心灵是敏感的、高尚的、激情的。不是司马迁,不知道项羽的英雄品质,也写不出史记。不读禅书,就不懂赵周和尚“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洁无私;不读青年毛泽东,就体会不到一个伟人“读奇书,交奇友,写奇文,创造奇迹,成奇人”的年轻精神。像张宗昌这种混世魔王一样庸俗,“大炮开炮,他妈被炮轰”的诗句是附庸风雅,换来的是让人捧腹大笑,落落大方。
反过来,心灵的优雅也要靠读书。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文学是有根源和语境的。我们不妨翻开手边的几本书,寻找文学的根源:
子曰:道不可为,而以叉浮于海。
李白:但是让我在我的绿色的山坡上养一只白鹿,当我需要你的时候,骑到你的身边,大山。
海子: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环游世界。
聆听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声音,我们不难发现,先贤的精神情怀影响了后来者,海子和李白的诗根在儒道。再想想,从景M .郭的《幻城》到吴承恩的《西游记》,再到古代的《山海经》,也有奇妙的联系,可见幻想也是有根的。中国文学根植于儒教和道教,其次是禅宗。百家争鸣,所以博大精深。读过《西厢记》和《红楼梦》的同学可能对此深有体会。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人的根也是儒释道。苏轼一生积极以天下为儒,以禅为佛,以常为道,这在他的《赤壁怀古》、《赤壁后赋》等诗中有所体现。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悠然,禅宗的领悟,影响了多少敏感而有才华的心灵!近百年来,五四启蒙运动和民主科学的发展也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冲击,许多学者从别人的火把中汲取火种,点燃自己的蜡烛。鲁迅、梁实秋、沈从文都是如此...
可以说,文学是传承高雅的载体。
但是这几年文坛浮躁,我们同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昨天和官方老师聊天的时候说,有些人读书像苍蝇觅食,臭到哪里去,重点是色情和暴力。这样的人恐怕无法优雅;有些人读书就像小孩子吃糖一样,喜欢读闲适、轻松、优美的句子,所以有些学生的作文也受此影响。乍一看,他们被一两句话震惊了。看了一两段,我怀疑王波是转世;但是看了全文不知道该说什么。到处都贴着“快餐文学”的标签,从书上摘下来的几个妙语作为流行的包装小饰品。这种糖果味道还不错,但是没有营养,甚至有烂牙,形成了浅薄浮华的文风。说实话,这真的不优雅。读书要像吃五谷杂粮,吃了就有力量和营养,只有扎根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只能“上面,他搜遍了绿色的虚空,下面,黄色的春天”与书籍一起,感受文学世界里的诗意与战争,体验情感世界里的炼狱与天堂,才能使思想得到充实,气质得到改变,心灵得到滋养,人生境界得到升华。
(3)读书的根在哪里?
梦想要有翅膀,起飞要以它为基础。《逍遥游》中有一句话:“风不厚,其负翼无力。”作曲要想把春石的声音做到淡泊飘逸,那就必须是强烈的。读书是积累财富的必经之路,成熟的读书是有选择性、有讲究的。所以我今天要讲的第三点就是读书的根在哪里。
在我看来,读书的根本是思想和哲学,是古代圣贤和文人墨客在作品中的情怀和志向。法国的卢浮宫里有梭罗和伏尔泰的画像,但没有巴尔扎克这样的作家,却有雨果的画像,因为他一直坚持与波拿巴政府不同的政治观点。法国人更关注在意识形态上影响一个民族的人。这个例子从侧面说明了文学与道家的关系,也就是说,文学应该是思想的载体。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说,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思想家孔子,其余的都受影响,即使有变化也成不了气候。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很少有影响深远的作品的根本原因。没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就像包装盒,可能外表很美,但意义不大;或者喜欢巧克力或者冰淇淋,可以偶尔吃一下调节一下口味,但是不能当正餐。
在这里,我给你推荐一本书——《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作者是美国人威尔·特兰。书中介绍了十位思想家。第一个是孔子,还有柏拉图、培根、伏尔泰、牛顿、哥白尼。读思想家的书,可以增强我们明辨是非的知识,使我们的心灵高尚而敏感,从而自觉维护社会的良知。有句话叫“知识分子是社会良心的看门狗”,萨特是,罗素是;孟子是,鲁迅也是;我们中肯定有人以后会这样。阅读有思想的书籍,如《老人与海》、《名人录》、《《麦田里的守望者》》、《红楼梦》、《鲁迅全集》等。,可以开阔自己的心胸,培养高尚的精神,积累“万里挑一飞升到前九”的劲风,有以铁一般的肩膀担负起道德责任的勇气和力量。
怎么读?我不想在这里说。海明威有一句话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牧师的虔诚,海盗的勇气,作家的良心。”读书不仅需要勤奋,还需要辨别能力。这种分辨能力来源于心中的良知,与优雅的心灵息息相关。
最后,我想以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说唱。
天空是生动的
因为鸟。
是一串动人的音符。
而我只是一块石头,不祈求完美
也请地球至少给我一些图案。
我们都是地上的一块石头,池塘里的一朵莲花。——祝我们的小河芬芳,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