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对程健的个人评价
那篇论文发表至今已近二十年。何程健的一生和艺术历程经历了许多变化。曾在美国从事艺术创作,对西方美术史和美国当代艺术进行过调查研究。他还密切关注国内的艺术思潮和趋势。当然,他在画布上勤奋地工作和实验,探索和完善他的绘画语言。国内外当代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试图用观念代替绘画创作只是一种流行时尚,不可能长久。人们的大脑、心灵和双手合作创造的绘画具有永恒的价值。这巩固了他的地位,增强了他的信心。这些年来,他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早在1987,何建的成就就清楚地表明他是一个实践与思考并重的艺术家。他不满足于单纯的在绘画中展示自己的技巧,而是期望能诉诸一些理念和概念;他探索将这些概念融入绘画语言中,而不是赤裸裸地展示出来。从此,他开始选择天然的石头作为绘画的元素。他的思路是以具象物象为母题,不脱离传统绘画表现方法,而是尽量减少和避免客观物象的罗列,力求用传统国画“少胜多”的审美原则来表现。如何在静止的、没有生命的石头中表达生命的意义,是何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何程健的人生观带有悲观色彩。他说:“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永恒存在的,除了生物...生物就是这样沉迷于幻想和自以为是的。这是生物的悲哀,似乎注定要悲哀。”我们暂且不讨论何观点的价值和意义。就他的艺术创作本身而言,它们具有文化和哲学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给人提供视觉上的愉悦,这是非常可贵的。从他的代表作《干象系列》中可以看出,他通过石头的不同组合,不同的颜色和环境来展示石头是生活的一部分,试图揭示浩瀚宇宙的奥秘。何程健不想告诉观众他想在这些作品中表达什么,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内容和意义。他说,“每一块石头,就像每一个灵魂,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他让银幕上的具体形式自己说话,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发挥想象力。这些具体的形式是点、线、面、色的组合,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特定境界,除了少数客观的意象——石头。何程健对色调的运用很有讲究,但并不刻意追求。下面这段话或许反映了他的观点:“滋生的一切,有的一直都是有逻辑的,有的是无规则的自由消亡。”他们有聚有散,看不见。艺术符号的诞生应该是自然的,
何程健作品
没必要刻意要求工作。”(何程健自述)。所以他的画面上的色彩和色调,有的很简单,有的很丰富,但都很清晰、明确、不复杂,在把握整体的原则下有相当随意的成分。
何程健说:“空间没有时间,只有变化,绘画也是如此。”理性思维与创作过程的随机组合似乎是何艺术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创作过程中的任意性服从于理性原则和个人情感,他谨慎而巧妙地平衡、调整和发挥他的想象力。他知道,艺术中的理性思考如果不插上幻想的翅膀,作品就会因为缺乏感染力而显得苍白无力。在这一点上,何程健的想法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理论不谋而合。毫无疑问,他的创作受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尤其是马格里特的影响,但他的绘画风格是独特的,不仅在题材和绘画语言上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因为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而具有东方特色。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商业化浪潮猛烈冲击画坛的今天,何以一种沉潜的心情和虔诚的态度执着于艺术探索,他关注的不是作品的数量,而是作品的艺术质量。他的画一直保持着清新、质朴、明朗的风格,不迎合市井风情的口味,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