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

巴塞尔协议的发布奠定了资本充足率的功能和价值,资本充足率是现代商业银行生命力的保障线,保持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银行抵御风险的最有力保障。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四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1997年之前远低于8%的标准,尽管四家银行在1998年都达到了8%的要求。然而,随着储蓄存款和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加上不良贷款对资本的侵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迅速大幅下降。后来经过国家几次帮助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尝试,国有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有所回升,但到了2001,资本充足率问题再次凸显。这时政府才意识到,单靠政府注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要求银行彻底改革,加强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股份制改革。2003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2005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通过股份制改革上市融资充实资本;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股权融资之外的其他增资方式,如发行可转债、长期次级债等。这些措施极大地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不足的问题。

二、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资本监管核心,并在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排名中,资本和资产规模仍然比较靠前,但除中国银行外,其他三家银行很少参与国际竞争和发展涉外业务。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遵守相关的游戏规则,而资本充足率就是核心规则之一。如果他们达不到某些标准,他们将遭遇低信用评级,并处于不利地位。

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银行业是一个高负债的行业,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危机。其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充足的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最后保障,也是支撑公众信心的关键。此外,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中国的灭亡,对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3.拓展业务和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需要。目前,银行业务的扩张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制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已实施多年,各商业银行普遍都能遵守,且大多有超额准备金,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达不到8%的监管标准,实际上应高于8 01。只有这样,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出来的时候,商业银行才有多余的自有资产支持其风险资产业务的扩张。

三、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问题

1.二级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都规定核心资本充足率在4%以上,总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这意味着二级资本可以达到总资本的50,065,438+00。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基本达标,但二级资本太少,导致总资本充足率偏低。从资本结构来看,发达国家银行的二级资本平均在50010以上,而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本远未达到500/0,因此我国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与外资银行相差不大,而二级资本中的充足率相对较低。

2.对外依存度强。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资本来源,而非自身积累。从长期来看,单纯的外部增资不能满足银行的资本需求。

3.银行资产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贷款业务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配置资金的主要方式。虽然近年来,迫于竞争压力,银行陆续开展了一些创新业务,但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占比仍然较高。在这些信贷资产中,不良资产比例较高。不良贷款不仅增加了风险资产,而且作为资本扣减项目的不良贷款,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更大。

第四,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1.提高管理水平,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防止新增不良贷款的发生。过去,不良贷款和“一超二留”最终侵蚀资本的问题极其严重。据统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和2003年的不良贷款达到20010多,而如果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衡量,这个数字可以达到40多C/O,这种情况下,银行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要尽可能减少不良贷款,使资本充足率达到甚至超过规定水平。

2.改善管理,增加利润和积累。在防范不良贷款的基础上,提高资产质量,提高资产利润率。美国银行的资产平均利润率在1%以上,而中国国有银行的资产平均利润率在0左右。35%,所以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四大国有银行需要拓展业务领域,大力开展中间业务。目前国外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可以达到其总收入的40%以上,而我国四大行在10%以下,有的甚至不到2%,这就导致了银行对贷款收入的过度依赖。要建立现代银行业,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3.通过公开上市充实资本。股份制改造后的商业银行上市,既是产权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筹集资本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实践。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大银行都是上市银行。目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银行有900多家,东京有160多家,香港有40多家。现实来看,通过银行上市可以筹集到相当数量的资金,让社会资金成为银行筹集资本的坚强后盾,为银行的可持续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银行经营的透明度,让银行承担更大的责任,受到更多的约束。运用各种监管手段督促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是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必由之路。

4.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提高二级资本中的EB率。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例过高,二级资本严重不足的现状,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提高二级资本比率,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极佳途径。银行可以通过债务融资避免稀释利润或削弱管理层目前对银行的控制,银行也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资本票据支付的利息,这将带来可观的税收利益。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来增加银行的二级资本,很好地运用了银行资本与长期债券互换的理论,可以实现债务融资的杠杆作用,在国际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银行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来充实资本,提高次级债务在银行资本中的比重。

5.积极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银行资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积累的源泉在于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积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基本呈下降趋势。从银行的损益表来看,银行虽然盈利,但利润在减少,资产利润率逐年下降。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方面,国内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呼声较高。在当代西方国家的银行经营中,中间业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因为它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因为银行在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和促进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方面发挥着作用。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具有低成本、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为西方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占总收入的40%以上。目前,外资银行发展了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存贷款业务、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摆脱传统的存、贷、汇单一业务模式,但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开发新业务品种的能力较弱。

6.引入战略投资者。由于银监会要求二级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65,438+000%,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补充的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所以无论核心资本不足多少,补充二级资本都没有意义。这时候银行可以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来补充资本金。因为战略投资者有一定的锁定期,可以达到长期融资的作用,不会对当前资本市场产生很大冲击,可以克服股权融资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引入战争投资可以增加核心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产权关系,提高资本运营和使用效率,融资风险小,可以克服债务融资带来的弊端;而引入战投可以给银行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另外,目前大型银行50%的国有股在70%左右,距离51%的绝对控股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引入战投是银行补充资本的较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