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在一百个问号后诞生。三个例子是什么?
第一个例子是谢丕洛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他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例子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然后进行了多次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第三个例子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翻白眼的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分析,推断出所有睡眠者做梦时翻白眼的普遍规律。
真理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当代作家叶永烈在1981写的一篇议论文,主要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提问,不断解疑,坚持不懈地寻源,找到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就能找到真理。
扩展数据写入背景:
本文写于1981,当时是为安徽新创办的《科苑》杂志写的,最早发表在杂志第一期。
大学期间,叶永烈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在课后阅读了许多化学史方面的书籍,如丁教授的《化学史通考》,袁汉卿教授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等。后来从化学史扩展到科学史,也是大量阅读。
二十岁时,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技巧”之一,就是从科学史上有趣的故事入手,从中得出相关的科学原理,回答“为什么”。
比如《什么是水》就从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的故事出发,得出了氢在氧中燃烧变成水的结论,而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后来,他写科学论文时,用生动的学习例子来论证科学主题和哲理。本文是一篇科技论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本文主要是论证和警示人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才能得到真理,即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只有“砂锅问到底”,坚持不懈地寻找源头,寻找答案,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理。全文清晰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智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