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创新创业经验[3]
创新是一个概念化过程,其特点是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它的本意有三层意思:一是更新;第二,创造新事物;第三,改变。在我看来,创新是基于人的需求,然后你去做,去完成它,这就是创新。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这一课,我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不同的看法。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创业之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在创业和就业的过程中,要敢于竞争,面对失败,总结经验,逐步走向成熟。鲁的创业创新历程让人受益匪浅。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第二章优秀创新创业经验
去年年底,创业热潮开始在中国大陆迅速升温,大学生作为国家期待的创业主体,受到格外的关注和呵护。这种情况也把担任创业教育的老师推向了尴尬的境地。
从这个背景来看,中国对创业的重视,不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65438年到0947年,哈佛商学院的梅斯教授为MBA学生开设了创业课程,但是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大企业主导的经济使得创业教育发展惨淡。从65438到0979,大卫·伯奇的研究《就业产生的过程》用详实的数据否定了大企业是经济主体、创造新就业机会的主体的论断,揭示了创业在创造新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引发了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对创业重要性的大讨论。随后,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和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两翼,技术创业教育的兴起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新经济的一个“奇迹”。
最近,中国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在资源有限,整体经济能力基本不变的背景下,刺激个人寻找机会,重新整合资源成为政府的选择。
但是,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的科技创业教育还是有一些差异。科技发展和文化背景有差异,但创业基础教育的差异更大。在美国,商业意识的教育从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而中国学生的商业意识教育接近于零。换句话说,对我国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教育固然重要,但对其基本商业意识的启蒙尤为重要。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创业,是一门学问吗?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是什么?我们有资格接受创业教育吗?如何取得这个资格?大学的创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的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有何异同?如何衡量我们创业教育的成绩?这是我想问台湾省两位专家的问题。
首先,我了解到创业升温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从欧美国家到亚洲的韩国、新加坡,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而在中国台湾省,13政府部门推出了48项促进创业的计划。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打造企业的黄金24条法则”和斯坦福的精益创业是两大流派。百森商学院的创业课程很有特色,新生代创业模式的画布很实用。台湾交通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提供了完整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模式。十几年的企业孵化器和完整的孵化体系令人羡慕,开展的很多创业活动令人着迷。完整的课程体系,强大的校园支持,让交大潜力巨大。
其次,对创业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创业的定义有很多,但个人认为,创业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将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转化为有价值的经济活动,并能持续从中获利的初始过程。到目前为止,个人认为很难把创业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原因是虽然研究对象越来越清晰,但研究方法仍然难以明确。虽然总结了很多规律,但是很难通过实验来验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业不能学习和发展,而是需要积累。目前文献法、案例法、观察法可以揭示很多创业规律。和创业相关的学科很多,但基本都是: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
因为相关学科比较多,所以大学在选课的时候需要有的放矢。主要原则如下:第一,由于课时数的限制,不需要细说那些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课程的,比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第二,课程的目标不应该是让学生马上创业,而应该是根据所学来评价自己。再次,就教学形式而言,应该是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体验为主。第四,把教学目标定为普通大学生,而不是重点大学生,以培养他们的意识,而不是靠高科技创业。
第三,创业教育要达到什么效果?对于教学主体来说,老师和创业者的结合可能更理想。笔者最近向投资机构人士询问效果。打个比喻,他们希望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创业地图,也就是有一个全局的创业概念。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想去哪里,知道或掌握自己需要的资源和行动时应该有的心态。这些资源,或者一些特定的技能,比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财务、法务等。,可能不是课程的重点,因为所有的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有专家级的培训。
最后,创业教育成果的测量。交大的创业孵化园历史悠久,开展过很多活动。但是学生在里面很积极,但是学生创业的成果似乎还没有大规模出现。创业教育好像是从2013开始的。正如老师所说,课程的效果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成绩不能要求太高。这也是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警惕的方面。应该认识到,对于创业知识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了解了创业和创业本身之后,就不一定要选择创业了。所以,不能仅仅以创业的成功率作为衡量标准。
除了听专家教育,高校老师也就创业教育进行了交流,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对于从事创业教育的我们来说,危机与挑战并存。一般高校的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但通过仁能大提供的机会,我们对重点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你可能对航空公司的案例还有印象。案例中,只关注高端市场的航空公司基本已经消失。打个比方,创业教育目前在重点大学比较好,但将来一定会出现在一般大学。
其次,要想做好创业教育,要有互联网思维的意识,即关注用户(大学生)、吸引粉丝(大学生、企业、政府等人群)、众筹思维(可以是课程,也可以是创业项目)、无边界接触(不受地域限制,通过虚拟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机会)、社交。
第三条优秀创新创业经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政策导向会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更多有利因素。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这些大学生的创业梦想。我相信更多的人创业,中国的就业压力会逐渐减小,中国的经济活力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也要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创业在中国兴起。我们很多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尝试,可能会失败,但是创业没有坦途。我们需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我们需要权衡自己,然后做出合理可行的决定。
大学生创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能力,增长阅历,学以致用;吸引人的是你可以通过创业成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创业之路艰难。“穷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的成功与知识的积累并不一定成正比。没有高学历,也可以在创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方法。有时候我们要抓住机会,抓住市场的潜力。就像比尔·盖茨一样,他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市场潜力无限,就是需求会无限增加。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应该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很多大学生创业后,整天只知道经营企业,而忽视了学业,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靠比尔建立起来的。学习就像鹰的飞行练习。只有硬化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打个比方:火焰和海水。火焰象征热情、激情和希望;大海象征着浩瀚、深邃和寒冷。没有火焰般激情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往往会有被市场经济之海吞噬的“受害者”。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践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的火焰般热情能否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在实验室里无假期地为此努力了18年,比尔盖茨也努力了17年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大学生中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们肯定经受住了各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努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得成熟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我们大学生在投身创业热潮的时候,也要想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