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与和谐社区的论文
一,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意义
作为政治社会中的一种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制度,其核心理念之一是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⑶广大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必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也将对维护农民工自身的利益和政治成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基本内涵而言,“民主政治是人民统治的政治,即人民决定政府形式,管理国家事务,规定政治的方式。也就是说,权力的来源、授予、运行、更替、监督和归宿,都应该在人民意志之上实施。”(4) (P1)从民主政治的内涵来看,政治参与是其应有之义。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已经成为衡量民主的重要尺度之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的参与,就没有民主。布莱克曾指出:“现代政府在以下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民主:所有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政治领导人的选择和决策,个人选择得到有效的公民自由的保障”。(5) (P22)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仍处于边缘地位,他们的基本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的意愿不能得到有效表达,他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得到充分落实。这一系列潜在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制度保障下,让农民工充分行使政治权利,有效参与政治,将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性进展。
其次,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中国农村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农村政治建设意义重大。20世纪以来,中国打破了“王权止于县政府”的传统,国家权力进一步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1998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广大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相当一部分外出打工的经济人才回去参加村委会干部选举,取得了成功。这改变了中国农村传统的权力结构。在传统村落中,权力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往往是当地的大家族或宗族首领,而自从农民工参加选举后,这种传统的权力结构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并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农民工中的一些经济精英在选举中赢得了村民的天然认同和国家的权威认可。此外,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是农村知识精英,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在城市打工也开阔了眼界。他们头脑中的意识已经不自觉地被城市居民同化,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因此,他们的政治敏感性比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更强。他们一旦参与基层政治活动,就会在农村形成更强大的力量。②对农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同时政治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强烈的反作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听到、看到、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经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决策能力。外出务工的经济精英掌握了村庄治理的权力后,将能够对乡村建设做出更好的决策。按照徐勇先生和徐增阳先生的说法,“话语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优势也会构成一种权力关系,即话语权”。[6] (P66)他们的话语优势不仅表现在竞选干部的优势上,也表现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此时的经济精英已经表现出精英政治的特征,他们对农村经济建设的决策能够更好地得到村民的认同和支持,这无疑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杜英和白南生的调查,在他们采访的农民中,在1999之前将收入用于风险投资的农民只有2.6%,在1995仍然打算外出的农民中,只有12.5%的人准备回国投资。(⑺(p143) ③对农村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文化的概念包含许多丰富的内涵,主要涉及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政治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提出的。他认为政治文化“是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⑻(p29)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社会中的农民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客观上要求皇权的保护。但农民害怕皇权对他们征收重税和劳役,所以对权力中心又爱又恨。在当今中国社会,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生”的方针。随着减免农业税等政策的出台,农民对权力中心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政治认同,改变了过去对权力中心恐惧的政治、文化和心理状态,进而激发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受城市政治生活的影响,在工厂规章制度的熏陶下,农民工的制度意识在他们心中不断积累。当他们回到家乡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村庄治理秩序的规定,他们的政治态度将从传统社会道德影响下的伦理状态转变为法律制度影响下的法律状态。这一系列现代化进程无疑有利于中国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
最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其自身利益和政治成熟度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是农民工实现和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表达意愿的重要手段。作为政治社会中的政治家,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处于弱势状态。从外部因素来说,需要党和政府的保护,但让党和政府做决定的,还是在于农民工自身的内部因素。只有农民工以理性的方式主动参与政治活动,他们自身的利益和意愿才能在政治制度中得到体现,政府决策的片面性才能得到纠正,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换句话说,农民工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越大,越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保护。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日益广泛的政治参与,农民工才能逐渐走向政治成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只是人类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所有其他与他直接或间接互动的人的发展。”(P551)农民工只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政治,才能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获得更多的政治能力。帕特曼和麦克弗森还认为,“只有通过参与,我们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加强政治效率感,削弱人们对权力中心的疏离感,培养对集体问题的关注,并有助于形成对政治事务的积极的、有见识的和更敏锐的兴趣。”⑽(p339)因此,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不仅能促进自身发展,还能增强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因此,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可以加强他们对政治制度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政治认知能力,端正他们的政治态度,使他们在政治上逐渐成熟。
以上主要从国家、农村和农民工自身三个层面说明了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意义。然而,就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而言,上述意义并没有全部实现,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问题
政治参与的边缘化
所谓政治参与边缘化,是指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状况,具体来说是指占农民工主体的大多数人很少参与或从不参与政治活动。根据徐增阳和黄惠翔对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情况的调查,有145人参加了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仅占受访总人数的19.3%,而没有参加的有599人,占79.5%。⑾(p256)根据郑传贵先生对南昌的调查,多达81.7%的人从出来工作后就没有参加过村委会的投票选举,只有15%的人参加过。⑿邓秀华2004年4月对长沙市439名农民工政治参与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比例很低,只有26人参加过社区选举,仅占5.9%。村委会选举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但农民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比例也相当低。参加家乡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的只有99人,仅占受访总人数的22.6%。农民工参加城市和乡村选举的比例很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划分不清晰。许多农民工脱离了民主政治。(13)根据上述调查,可以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严重不足,呈现边缘化状态。就原因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制方面,二是政治方面。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受户籍制度限制的农民工很难参与城市政治活动。第二是选举的成本,也可以说是经济因素。目前中国农民工的主要目的是养家糊口,生存下去。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民工不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回乡参与政治活动。
政治冷漠和政治欲望并存。
相关调查显示,16%的农民工认为选举对他们不重要,容易放弃;高达40.1%的农民工表示选举时不知道。(14)(p256)因此,从选举来看,农民工最常见的参政方式,形势不容乐观。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的传统很多,民主法制的传统很少。”(15) p332)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导致农民工认为自己的政治参与影响不大,对政治参与重视不够,从而产生政治冷漠感。第二,当然这也和当地政府的宣传有关。基层政权宣传的缺失也是农民工政治参与冷漠的原因之一。第三,是由于农民工的政治效能感较弱。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的参与效能感有关。(16)(p87)总体而言,政治效能感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于选民来说,如果他们“在选择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所做的无足轻重,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17(p134))他们很容易放弃。这也是农民工政治冷漠的原因。
虽然政治冷漠的情况普遍存在,但农民工的政治愿望却呈现出逐渐发展的趋势。根据徐增阳等人的调查,69.3%的农民工认为应该参与城市管理,这说明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希望通过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利益。究其原因,这种情况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不可分。近年来,在“执政为民”的理念下,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保障、工资待遇和教育问题。这使得农民工逐渐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从而强化了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希望通过自己与政治体系的接触来实现自己的利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政治渴求在个体农民工身上尤其明显,尤其是那些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因为政府的方针政策涉及到他们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地位,这些农民工更希望在当地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有自己的发言权。
(三)对政治参与的目标理解模糊
对政治参与目标的理解会影响公民参与政治的态度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政治。从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在农民工的心目中,政治参与的目标是模糊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说政治参与不是作为一个目标来追求的。政治参与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农民工心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徐增阳等人的调查,高达79.5%的农民工(郑传贵的调查显示是81.7%)自从出来打工后,没有参加过家乡最近一次的村委会选举。这样,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就很容易被大多数农民工抛弃。当然,也有少数农民工委托家人投票,在法律意义上是合法的,但笔者认为,从政治参与的实质价值来看,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在没有充分了解候选人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不会是理想的,当选的人不一定能充分代表选民的意愿, 而且做出的选择往往渗透了委托人的思想,不利于委托人真实意愿的充分表达,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民工自主选举的独立地位。 据笔者了解,亲自回家参加选举的农民工也不在少数,但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政治参与是工具性的。一句话,就是工具性的政治参与。原因是因为家族势力的影响,候选人都是家族成员,希望通过投票为家族谋利,完全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
还有一种情况,即使参选,也是被动参与。农民工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参加选举,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投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农民工之所以对政治参与的目标认识不够,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越高,因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了加强。
(四)政治信任度不高。
这是相对于流入地政府相关部门而言的。从现实生活来看,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他们既然开始在城市工作,就要接受当地相关部门的管理,已经和当地的政治体系有了相互的关系。总的来说,他们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在当地政治制度的主导下解决。然而现实中并非如此。以近几年的农民工工资问题为例,很多媒体都报道过农民工因为拿不到工资而选择跳楼自杀。那么,他们宁愿选择自杀这种极端方式,也不愿向当地政府和法院申诉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是对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种政治不信任。首先,当地政府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只是一个管理型的部门,而不是服务型的部门。当然,随着党和政府执政方式和行政理念的改变,这种情况近年来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地方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农民工的工资问题,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农民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他们很难与当地城市居民融合。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了城市的“过客”。他们的社会地位也较低,很少接触城市居民,更谈不上主动接触当地的政治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遇到问题后,要么采取极端手段,要么寻求老乡的帮助,而不是向政府和法院申诉。相关调查也显示,只有17.7%和10.4%的农民工会向政府和法院求助,而大部分会向老乡或熟人求助。当然,农民工政治信任度低的原因与其法律意识淡薄不无关系。
三,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对策和建议
以上,我们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条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使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有序化的道路,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民主、法治、稳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如果农民工以非制度化的方式参与政治,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的政治稳定。根据前面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建议:
(1)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给予农民工更多政治参与的制度空间。由于传统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难参与城市社区的管理。然而,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既然开始在城市工作,就要接受当地相关部门的管理,已经和当地的政治体系有了关系。因此,农民工应该被纳入当地的政治体系,有权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选民资格确认,不一定以户籍所在地为依据,也可以以居住年限为依据。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制度化,为其政治参与创造更多的制度空间。
(2)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实行跨地区选举。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可以由当地政府和农民工协商建立农民工组织。这不仅有利于对农民工的管理,也有利于农民工意愿的表达和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比如浙江省瑞安市陈寨王村产生的一个以流动农民为主体的自治组织——流动人口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反映农民工的意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18)例如,据四川新闻网报道,继2004年7月9日四川省彭州市单晶山镇成立四川省首个“乡镇一级农民工联合会”后,7月16日遂宁市安居区成立首个“区县两级农民工工会联合会”。这些组织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移徙工人的合法权益。在制度的保障下,可以组织农民工开展跨区域选举,参与地方选举,通过其选举产生的代表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2001年底,浙江义乌市组织当地农民工参加当地镇人大选举,23名李、城西,10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这在跨地区选举中尚属首次。(19)虽然它的方案设计不好,但为提高我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些经验。
(3)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工作。以上两点建议主要针对长期在外工作,有固定工作场所和工作的农民工。那么,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呢?根据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候选人和选举时间的无知是农民工没有参加选举的原因之一。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外出后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政府应充分把握家庭作为媒介的宣传作用,加强对选举工作的宣传。此外,在建立农民工组织的地方,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有效发挥农民工组织的作用,对农民工进行集中宣传,使广大农民工获得更多的政治信息,加强与政治系统的联系。
(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
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我们首先要教育他们读书。”(20) (p59)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关。当然,农民工似乎不可能像青少年一样上学,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比如农民工外出前,当地政府组织培训,主要内容是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法律知识。雇主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从而增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据中新。com,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用两年时间对10万农民工进行培训,不仅包括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包括对农民工基本维权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这无疑对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政治热情大有裨益。当然,这一切都必须有政府的经济支持作为保障。
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在选举时间上做适当的调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当地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工通常在春节期间回家。村委会选举的时间可以把握农民工返乡的特点,保证选举质量的提高。总之,农民工是社会转型的特殊产物,他们的政治参与将随着社会转型的完成而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使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资料:
①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胡鞍钢:《区域与发展:西部大开发新战略》[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白刚。现代西方民主[J]。《抄材料的政治学》,人大学报,2004年第4期。
④陶东明,陈明明人。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布莱克。现代化的力量[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22页)
[6]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杜英、白南生。走出国门——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杏仁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4。
⑽戴维·赫尔德。民主的典范[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⑾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⑿郑传贵。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不容忽视。[J]。改革与发展,2004。
(13)邓秀华。权利分工: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前提[N]。2005-1-6
(14)徐增阳徐勇。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5)邓小平选集[M],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
(16)亨廷顿等.艰难的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华夏出版社,1998。
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8)谢春雷。农民工自治组织最早出现在浙江瑞安的《南方周末》[n] [N].2002。
(19)邹树彬。义乌镇农民工选举代表改革探索的调查报告[J].《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3年第1期。
(20)列宁全集[M]。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