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著名故事
65438年至0946年,著名数学家华被美国一所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为了选择真理,为了国家和民族,我要回国!””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致力于理论研究,还走遍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被誉为“人民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宇和化学家唐敖庆...他们都充满了爱国热情,为国家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2.这位科学家有他的祖国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创始人,因为发明了传染病疫苗接种的方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畜禽的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波恩大学郑重地向这位著名学者颁发了荣誉学位证书。然而,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占领了法国领土。出于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深仇大恨,巴斯德毅然将荣誉学位证书退还给波恩大学。他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充分表达了一个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3.钱学森对祖国表现出极大的热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在美国待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新中国诞生后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回到可爱的祖国,为新的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然而,回国之路充满曲折和艰辛,这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走到哪里都值五个师”的学者,在打包他的科学书籍和研究笔记交给美国搬运公司运回国内时,被美国移民局刁难。他们对这位中国的爱国学者百般威胁,并把他关进看守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五年来,他几乎生活在软禁中。然而,诸多磨难并没有摧毁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准备每天随时飞回中国。1955年,在归心似箭中饱受煎熬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呼救,中国政府出面试图通过谈判解救。终于,在今年9月,钱学森夫妇经过5年多的奋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非常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谨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研究了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盐的定性检验方法的探讨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个使用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作为指示剂的化学家。他发明了石蕊试液和石蕊试纸。他也是第一个对酸和碱给出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将物质分为酸、碱和盐三类。他创造了许多定性检验盐的方法,如用铜盐溶液呈蓝色,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和足够的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离子)来检验铜盐;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的白色沉淀用于测试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发明充满了长久的生命力,以至于我们今天仍然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在物质的成分和纯度的确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等方面也做过很多实验。1685发表的《矿泉水实验研究史简评》描述了一套鉴别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疲劳中风,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当他不能在实验室做研究时,他致力于整理多年来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他觉得有点轻,他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者写论文取乐。1680年,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但他拒绝接受这一荣誉。虽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但他一生致力于科研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一生致力于探索自然科学。169165438年2月30日,这位在17世纪奠定化学科学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去世。恩格斯曾经给他最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5.普里斯特利——气体化学之父
1774年,普里斯特利将水银烟灰(氧化汞)放入玻璃皿中,用冷凝器加热,发现它很快分解成气体。他认为空气被释放了,所以他用气体收集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对其进行研究。发现气体让蜡烛烧得更旺,他呼吸起来感觉很放松很舒服。他制造了氧气,并通过实验证明氧气具有助燃和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燃素的顽固信徒,至今仍认为空气是单一气体,所以他也称这种气体为“去磷空气”,其性质与早先发现的“饱和燃素的空气”(氮气)的区别仅在于燃素含量的不同,因此其助燃能力也不同。同年,他出访欧洲,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流了很多化学观点,并给拉瓦锡讲了用冷凝器分解汞和银灰的实验,使拉瓦锡受益匪浅。拉瓦锡只是重复了普里斯特利关于氧气的实验,并将其与大量准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与空气的真实联系。但直到1783,拉瓦锡的燃烧氧化理论才被普遍认为是正确的。普里斯特利仍然拒绝接受拉瓦锡的解释,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意见。这是化学史上一个有趣的事实。一个发现氧的人,变成了一个反对氧化理论的人。然而,普里斯特利发现氧是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全世界的化学家还是很尊重Priestley的。
1791年,他同情法国大革命,多次为革命做宣传演讲,但遭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书籍和实验设备被放火烧。他独自逃脱并在伦敦避难,但他很难在伦敦长期居住。61岁时,他不得不移民到美国。继续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1804死了。英美的人都很尊敬他,英国有他的全身雕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经被建成纪念馆,以他名字命名的普里斯特利勋章已经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6.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国出生的波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1906年,皮埃尔·居里死于车祸。这个沉重的打击并没有让她放弃执着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完成他们热爱的科学事业。她继续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演讲,并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关于放射性的著名著作出版了。她与牟等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量其性质。她还测量了氧和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著作。鉴于上述巨大成就,她于1911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受科学磨难的放射科学奠基人,因为多年的努力,于1934年7月4日不幸逝世。她把自己光辉的一生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
7.生物学家童第周怒斥皮诺。
著名学者童第周留学时,同他一起生活的俄国人皮诺不屑地说:“童先生,真辛苦。我一看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生气了:“不要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开始,看谁先拿到学位!”皮诺无言以对。四年后,童第周拿到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称赞。他为自己赢得了基调,为祖国赢得了荣耀。
8.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外出经商,最终成为南洋亿万富翁。1919年秋,衣锦还乡的陈嘉庚决定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创办了小学、中学和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困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关闭。学校绝不能关门。”他卖掉了自己的财产,坚持要办学校。
陈嘉庚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他筹集了20多万元帮助恢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尽可能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上的援助。从1937到1940,陈先生为抗战筹集的捐款总数。
高达30亿元。
在个人生活中,他从不轻易挥霍钱财,生活节俭,吃素。临终时,他把自己的300多万元遗产捐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个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