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诗歌的真实性

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多地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上;诗歌中情、景、理的高度统一;简单的语言和绘画技巧的结合;他不雕词造句,不剪云绣月,而是用简单的口语化的句子,写得很真实。他的诗看起来简单朴实,但读起来朗朗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推崇。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艺术特征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下大量饮酒诗的第一人,他的饮酒诗在其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饮酒诗在诗歌意象上有所创新,清新、质朴、自然、真实、委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饮酒诗风格独特,艺术造诣很高,其饮酒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并通过简单的语言,线描的手法,直白自然的表达,让人感觉仿佛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具体来说,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第一,质朴与自然的结合

前人常常平铺直叙地总结陶诗的风格,这是好的。我们很难在陶诗中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使用。一切都是诚实而朴素的。但如果只是平淡,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优点在于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火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好比陶渊明的性格。所以,读书是有意义的,越读越美。

比如《饮酒》第五部:“盖房在人间疆域,无车马。问你能做什么,你的心远没有自我偏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一天比一天好,鸟也回来了。这里面有真正的意义,我要争辩。”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你问我怎么会这样,我的心灵是纯洁的,我的土地是静止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密,夕阳西下,傍晚的景色真的很好,还有鸟,是结伴而归的。有多少滋味要表达,要解释,却忘了语言。这是农村生活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的写照。透过文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朝大山,抱膝吟吟,采菊东篱下,傲笑赏月”的隐士形象。安静的山林和疲惫的小鸟问诗人一个问题。此时,作者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几个数字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界的蔑视。他的饮酒诗里处处都是诗人和真情。读他的诗,如果看到他的人,看到他的心,真的是“真情实感”。

二、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能把情景、事件、情感、理智融为一体,而能把这四者融为一体的粘合剂就是一个字“理”。陈铎曾写过一首诗《诗经》:陶渊明,情真意切,道理真,在《古诗十九首》中几度;但是呼吸有点慢。因其功夫之精,斧凿无痕,诗十九首之貌,盛唐诸子之韵尽在此。方舒冬的《赵薇展颜》也说:读陶公的诗,只取其真事、真景、真事、真情,不必费心去割断绳子。石步华《仆之言》说:陶公的诗充满了从胸中流出的真气,自雅自悲。俗话说:知其歌,听其理。读陶诗也要认清道理。

这一特点最典型的体现是《十二杂诗》之二,也是《何国》的两大主簿之一。陶渊明诗歌的质朴,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是自然的本真,即玄学的所谓“自性”,陶渊明的所谓“质”;第二层是自然场景,即自然;第三层是道,道是宇宙的根本。这三层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内涵。第一层表现了诗人的个人禀赋属性,形成了真情实感,就像诗人自己说的“自然爱秋山”,“太多不可佩”。用人格的真理本身去寻求自然的真理,就构成了一种真理,在这种真理中,没有阻隔和鸿沟,是统一的。在玄学中,客观自然也是宇宙之道的具体体现,所以玄学中有“味与味”之说。因此,从自然景物中透射出宇宙本身——道,是自然的、必然的。人格穿过自然,最终到达宇宙本身,从而完成了人在形而上学中的终极追求。真理的第三层含义是道。在玄学中,“真”往往被解释为“道”,“道”往往被解释为“真”。这样的例子很常见。也就是所谓的理性的真实。总之,第一层的道理是个性,第二层的道理是自然,最后第三层的道理是“道”。这三层道理,就像三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高,从而形成稳定的三位一体。人格、自然、宇宙虽然都是所谓的“真理”,但内涵不同。第一层道理主要是“善”,即人性的道理;第二层真实主要表现为“美,即艺术的真实;第三层真理主要表现为“真理”,即宇宙的真理。第一层的真实使他的诗充满个性;第二层的真实,使他的诗美;第三层的真实,使他的诗空灵而悠远。

第三,表现手法

线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陶渊明的田园诗继承了这种简单而充实的手法。无论是写东西,还是画风景,还是抒发感情,他都是用轻笔随意的去触碰,去染,尽量避免重色彩的描写。虽然语言简单,但情感纯粹,意境悠远。如《归园五首》之一曰:“无适韵,自然爱秋山。.....回归自然。”这首诗的平淡与醇厚之美,都体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写生中。田宅里的树,诗人只是直接说出来,都不费吹灰之力。然而,仔细欣赏各种事物就会发现,热深深地附着在它们身上。似乎诗人在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在《温暖远方的村庄》这四句话中,作者似乎是以一种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其间并无任何情绪渲染。然而,这种粗略的风景反映了诗人心灵的清澈。人的心灵只有纯净宁静,如水如镜,自然的影像和声音才能被人的感官真实细致地理解。远村的狗在深巷或旷野里吠叫,声音自然不同;透过薄雾,传来了栖息在树顶上的鸡鸣声。这些细微之处,诗人不仅能感受到,也能分辨出来,不言而喻,他的心境是宁静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陶渊明诗歌的意境和风格,不仅仅是通过写生的手法获得的,更是诗人对玄机的领悟,实现田园山水的本真品格,找到自己真正的精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