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它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的双重优势,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目前,工程硕士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探讨工程硕士教育与企业发展、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关系,对如何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高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质量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工程硕士高校校企合作培养质量

第一,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从1985开始,我国开始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从1997开始,国务院学位办正式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此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众多专业学位中企业范围最广、培养单位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为我国大中型工矿企业和工程管理部门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我国工科研究生遍布大中型工矿企业和工程管理部门,对社会发展和现代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劲武和杨宏兵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为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安全回收做出了一些贡献。他们的硕士论文也通过了工程鉴定,认为水平先进,性能良好,工作可靠。

工程硕士学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和欢迎。实现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相结合,发挥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充足的企业工程项目的双重优势,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工程硕士教育发展势头良好,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生源组织,改进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

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硕士教育顺应了工程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高等工程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保障了企事业单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加强了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硕士教育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用人单位缺乏对工程硕士培养的参与。用人单位大多将人才培养视为学校的事情,关心和参与程度远远不够,成为制约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企业对研究生选拔标准、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生所在单位导师和课程设置的落实,以及对工程硕士工作所在单位与高校合作的认识还停留在工作时间安排的低层次,很少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参与课程设置、师生评价等培养环节。用人单位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硕士的学习时间,很多用人单位也没有为工程硕士的学习时间提供有效的保障。

2.高校的培养目标与当前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目前高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目前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与工程硕士招生规模差距较大。虽然工程教育的培养规模在逐年扩大,但工程硕士与工程硕士的比例并没有增加。

3.工程硕士和工程硕士的培养流程和评价标准相似,培养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工程硕士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导师指导’也严重不足;导师和工程硕士之间沟通不够。

4.工程硕士论文太学术了。主要表现在:论文题目来源于企业单位实践,工程背景不够清晰;实际工程技术涉及较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较少;论文的适应性不够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第三,完善工程硕士培养管理,加强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1.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工程硕士的特点,制定好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选择或编写工程硕士的教材,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是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设置既要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又要体现企业的需求。课程内容应知识面广、内容全面,反映当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根据企业和工程领域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在保证基础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硕士学生的实际基础,根据企业要求调整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每门课都要突出各工程领域的通识教育,打好基础。专业选修课要立足企业实际,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开设各工程领域的前沿和交叉学科讲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人才,服务企业。

2.充分发挥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重导师的指导作用,建立一支稳定的兼具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对于工程硕士的培养,高校应在具有工程硕士指导资格的教师中聘请一批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聘请身体健康的退休教授担任导师。高校导师在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直接与学生讨论论文实施的技术方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并对论文质量负责。当然,企业导师也很重要。他们负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指导学生选择并做好企业工程实践,协调学生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帮助筹集论文经费。3.严格要求,热情指导,加强管理,提高工科硕士论文水平。特别关注校企导师合作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工程要求和应用价值,能涉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的开发、放大、设计和优化。论文选题应纳入企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项目,成为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的项目。这样资金充足,项目顺利进行。选题应尽可能与培训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相协调;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与提高工程硕士学生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相协调;与工程硕士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相协调。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论文阶段的跟踪、检查和评估工作。这样有助于调动高校、企业、导师、学生的积极性,使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成效。

4.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水平。在工程硕士的办学模式中,应实现校企的紧密合作。企业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和使用主体,有参与质量监督和培训的积极性和有效的监督手段。企业或企业与个人在享受教育收益的同时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实现研究生培养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的双重优势,也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真正实施。

5.积极探索和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工学一直是工程硕士培养中的一个矛盾问题。一些高校为了完成设定的教学量,采取老师去企业集中授课的方式。这虽然暂时解决了工作和学习的问题,但是高校的成本大大增加,不仅不利于高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远程教育为工程硕士的专项教育和规模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学生解决工学矛盾和全日制接受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成人网络教育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可供工程硕士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借鉴。

第四,工程硕士教育机制的创新需要高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

要使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高校导师和企业专家的作用,增强高校和企业培养人才的主动性。

工程硕士教育为企业培养了人才,解决了企业的科技和R&D问题,也为学校增加了科研合作项目,丰富了教育内容。工程硕士教育已经成为个人、企业和学校的热门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改善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解决企业员工缺乏理论的问题,为企业提高技术和创新提供理论保障。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对高校、企业、地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

王劲松。为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复合应用工程硕士[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

[2]周·。把握方向,保证质量,搞好工程硕士教育[J]。学位及研究生教育,1999,(2)。

[3]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2007年工作会议纪要[R].2007 .

[4]姚广庆,王华,等.提高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与途径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刚。合理构建培养体系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J].中国冶金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