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职业是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个人价值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进而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成功。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划,是很难成功的。
一、什么是职业规划
简单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学习和培训,以及走上岗位的相继历程的期望和规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以及他对一个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预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与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密切相关。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规划也需要建立适当的弹性。虽然是计划,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个人人生规划的主要部分。
换句话说,职业规划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职业和组织,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学习和工作来实现目标?针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为人才提供优秀的发展规划,使设计者明确人生目标,完善自我,以便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事实证明,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一无所成,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知识和天赋,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设计和获得最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职业。
二、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的起源还是比较早的,只是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中断,很可惜。中国最早由清华大学周济美先生于1916提出并实施?职业规划?相关课程指导可能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举。1917吴、梁启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到?没产业没产业没产业?为目的,针对当时我国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专业结构发生变化、人力供求失衡、国民职业教育观念较差的现实,大力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指导发布于1918,职业指导发布于1923。1924是促进中小学建立?职业指导委员会?还是?职业指导部?,建立?专业导师?团队帮助学生做出职业选择。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由于战争、社会等因素,中国在职业规划领域的发展几乎停滞,大大落后于国外或海外。
目前国外已经有大量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开发职业规划设计服务。在美国,60%的员工希望在未来12个月内跳槽;80%的受访者对目前的工作失去了兴趣。在日本,每年年底,人们都会主动参加个人评估,对自己和自己能做的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根据测试结果判断自己的工作方向,修改职业规划。人才测评考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在很多国家已经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从事的是职业。
职业规划设计的机构越来越多。
我国对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教育,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学习和普及国内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在理论发展和本地化工作方面,尚未出现理想的结果。因此,它阻碍了进一步的应用和实践。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仅在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开设教师职业生涯辅导、职业咨询等专业培训项目,缺乏有经验的督导人员。总体而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处于学习、模仿和探索的初级阶段,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我们想满足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咨询,我们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此外,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域,如何促进各地区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发展具有* * * * *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也是目前特有的问题。
第三,我国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需求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根据最近的调查结果,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职业规划?还是陌生人。调查中,只有176的同学是对的?职业规划?很好,这个比例不到面试总人数的10%,34%的同学是对的?职业规划?我不知道。我从来没听说过。虽然,大部分被采访的同学都是对的?职业规划?不明白,但他们是对的?职业规划?辨识度还是很高的。67.2%的受访学生认为?职业规划?,非常重要;19.2%的受访学生是对的?职业规划?不置可否的重要性;只有4.2%的受访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没关系。超过70%的受访学生(包括研究生)在职业规划方面非常需要指导和帮助;只有3%的受访学生认为不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缺乏职业规划的指导。虽然部分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了解,但对职业发展指导有着强烈的需求。职业指导作为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初期就开始进行职业教育。
2.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很盲目。目前大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规划指导一般有学校或部门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导师的个别指导、辅导员的一对一指导、师姐的指导等。调查数据显示,近40%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职业规划指导,即使接触过职业规划指导,也大多只是得到过师姐的指导。只有29.8%的学生参加过学校或部门组织的专业发展教育活动。
相对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四和研究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职业规划指导,尤其是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分别占本年级受访学生的465,438+0.3%和34.2%。当被问到?当你在学校接触到职业规划教育时,超过一半(53.6%)的受访学生接触到的是学校提供的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范围和就业状况,其他内容是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32.7%)、促进自我意识培养(27.0%)、建立本专业对应的用人单位资源库。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服务(21.6%),对某一专业心理进行教育和能力培训(17.7%),对择业给予具体指导(14.3%),对具体择业技能进行培训(11.70/a)。
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受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尽管各学校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仍存在着学生范围小、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不能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要求。这说明职业发展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学生还有很多这样的需求。
3.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现职业理想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大学生虽然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但也有初步制定职业规划的意识,也有很多人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但并没有把行动与计划统一起来,认真执行。77.5%的受访大学生中,只有24.6%的人认为自己非常清楚实现理想的途径,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26.9%的同学开始关注自己想要就业的行业,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整发展和规划;有42.4%的学生从未了解过自己想要的就业行业,但仍非常愿意有适当的渠道了解;还有22.6%的学生根本没考虑过这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6.9%的受访学生思考过需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职业理想,但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
4.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职业规划存在盲区。调查发现,在受访的2321名大学生中,有35.0%的人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非常熟悉。总数的20.4%非常熟悉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16.3%非常熟悉自己职业发展的优劣势;165438+总数的0.7%非常熟悉自己未来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10.3%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当职业规划的问题层面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人数在减少。大学生对自己的喜好都不是很清楚,更别说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了。
5.学校提供的指导内容和范围欠缺,学生满意度低。从调查来看,学生不仅对一般性职业规划知识的介绍感到满意,而且对深度适用的职业规划咨询也感到满意。目前,大学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还不够充分和完整。另外,有11.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我校的就业指导;42.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职业规划的课程或与招聘面试技巧、就业观念相关的相关讲座或培训。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有哪些?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33.6% );?知道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有什么关系吗?(29.7% );?给自己提供一个想从事的行业的实习机会?(15.7% );?了解学校就业的政策和基本情况?(13.6%),可见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最大的需求是了解?我吗?、?你自己?而我想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手段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诉求和价值观。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职业评估(55.1%)和专家一对一咨询(53.7%)感兴趣。其次,想知道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关系,包括动机和阻力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第三,我希望我能在学生时代实践我未来的职业。另外,社会环境给的政策也是学生非常关心的。但大部分同学(61.1%)还是希望得到相关的指导,明确自己的大方向目标,做好所需素质的准备。有32.2%的同学表示没必要这么早考虑,认为等毕业找工作再谈也不迟。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仍有6.7%的学生感到前途黯淡,无所适从。
在很多西方国家,大学前两年不限制专业和方向。学生可以选修各种学科的基础课程,大四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会考虑选择专业和方向。在中国,受高考制度的制约,很多人在选择专业上是盲目的,导致很多人才走错了路,选错了线;有2-4%的学生考上大学后不报,大部分对专业不满意,对国家、社会、个人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如何选择工作成了一个大问题。很多人直到毕业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应该以什么为工作,应该以什么为职业。对他们来说,毕业后找到工作并不罕见。另外,由于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选择其他方向考研和考试的人也很多。
所有这些现象都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在当前教育下,高校应该给学生怎样的人才培养定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同学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自己专业的情况和分布不是很清楚,对自己能否充分发挥专业的作用也不清楚。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可能是肤浅的,专业思想可能得不到巩固。
第四,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社会赋予个体成员选择自己真正想做并且能做得更好的职业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择业权必然受到从业人员素质和社会需求的制约。个人在规划和设计职业生涯时,应尽量从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职业开始。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不足,择业目标不明确。面对各种职业,他们往往表现得手足无措。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虽然处于青年中后期向成年过渡阶段,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缺乏丰富的阅历,但心理素质已经全面、完整地发展,心理智能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塑性强,人格逐渐形成定型,自我意识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更加关注自己。他们能够充分想象和设计自己未来的工作、事业和职业,并且能够实现。只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