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人热衷于改编《西游记》?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大的IP,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粉丝,但韩国人似乎对它特别热衷,影视行业也会不时改编。往年的综艺节目《新西游记》也很受欢迎,今年已经制作了四季。为什么韩国人热衷于改编西游记?《西游记》在韩国的传播和接受程度如何?
韩剧《花游记》海报
西游记向东传播。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朝鲜半岛文学一直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直到19年底。在15世纪中叶朝鲜文字产生之前,汉字和汉字是朝鲜半岛近1500年唯一的书写体系。这种现象即使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也是绝无仅有的。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不需要翻译就能被当时朝鲜半岛的学者消化。
一般认为,中国明代的通俗小说《西游记》是在朝鲜王朝末期(918-1392)传入朝鲜半岛的。比如《西游记》元代平话的一部分,就被收入了当时流行的语文教材《普通型》。《朴通事》的编纂日期为1347,从中可以看出《西游记》传入朝鲜最晚是在朝鲜后期。
现在通常把元代的《西游记平话》作为吴承恩后来写的《西游记》的母语,可惜原著已经失传了。《永乐大典》只记载了《梦断江龙》的主要内容,其余不详。原始版本的《朴通事》载有《车迟国斗胜》一书,为研究《西游记》早期故事形式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朴通事》中的“通事”是译名,“朴通事”是朴姓的译名。
西游记讲的是唐三藏和他的弟子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高丽王朝推崇佛教,“李政极仁,佛禁杀生,故不为王臣,不食羊肫,不擅宰割”(《高丽画经》),到处建塔建庙,产生了今天朝鲜的国宝。此时推出《西游记》可能有其背景。
高丽时期,木观音菩萨坐像。它现在在首尔国家博物馆。
目前韩国能确认的《西游记》记载最早的文献,见于朝鲜学者徐允(1569-1665438)所写的《西游记后记·幸福部稿》卷13:
“我不得不说,几十部戏都有西游记。出宗范,即玄奘取经。其盖略见于释谱与僧传,疑与信之间。现在他的书是专门用来修炼的,比如孙悟空坐禅,就是炼自己,老祖宫偷丹,就是吞珍珠。闹天宫,即炼心性,侍候师往西,即载何车,火炎山、鸿海,即火侯,黑河通天河,即退伏侯。向西向东,即西虎过东龙,一日归西,即一次性节省集群天数。虽是弥漫,其言非壮语,各种假炼丹亦作,不可废矣!”
《西游记》传入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文人的极大兴趣。洪万宗《十日五录》,沈?有《西游记》的书都有,比如李的《泉笔谈》、《小说辩证法》。他们甚至专门收集了《西游记》中难以理解的白话词句,先以手稿的形式整理出《西游记》的释义,然后再版出版,风靡一时。
现在我们知道,最早的朝鲜手稿《西游记》是由郑(1725-1799)于1786至1790年间所作的《豫园团圆》第15卷封面内页所记载的。此外,洪毅夫(1794-1859)的《第一奇谚》译本序言中也提到了朝鲜后期流行的中国小说代表作之一《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韩语翻译
《西游记》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就不用说了,1949之后,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印了近300万册,其他再版和删节本更是不胜枚举。影响正如鲁迅所说:“程恩善于搞笑,讲妖怪的悲欢离合贴近人情,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是中国最畅销的版本。
虽然朝鲜半岛是最早介绍到《西游记》的地区,但最早的外文翻译却是日本人的贡献。日本小说家西田威从1758以果木山为笔名开始翻译通俗西游记,直到1831才正式完成,历经三代人74年的努力。
《西游记》的韩语翻译出现较晚,这与当地语言发展的特殊性有关。要知道,汉字虽然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更早,但并没有像日本人那样早的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而是在学习中国文化的道路上不断进步。甚至在15世纪朝鲜文字创造之初,就遭到了一些文人的反对,因为“从我的祖先开始,我对一切都是真诚的,一直遵循着中国的制度。今天,同样的文字在同样的轨道上,造出箴言,惊恐地听(《朝鲜王朝实录》)。当然,在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的现代韩国人看来,当时对中国文学的崇拜和关注似乎缺乏民族自主性。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朝鲜半岛的中国文学水平之高,不仅得到了中国的肯定,也让他们深感自豪。
这种态度直到19年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才改变。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地位悄然发生变化,朝鲜半岛的民族意识也随着世界潮流而觉醒。汉字作为民族主体性的象征,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战结束后,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和韩国战后的文化政策,从老百姓到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掌握不如从前,无法直接消化中国的古典文学。因此,用韩语注释、翻译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学的作品应运而生。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韩文版西游记:1,尤勇韩,殷敏社1966;2.金光洲,尹正社会1967版;3.余,瑞文堂1975版;4.金光洲和金昊城,文明堂1983版;5、伴侣,1993版;6.安易云,三星出版社,1994版;7.任红彬,文学与知识分子学会,2003年版。
但是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来说,只有任红彬翻译了真正的韩语译本。首先,殷敏社、尹正社、瑞文堂、明文堂出版的《西游记》并没有经过版本的整理和考察,部分译作对原著的诗词或细节进行了部分删节,称之为完整译本并不恰当。“同伴”发表的作品是由中国延边大学的韩语教授集体翻译,然后用韩语发表的,所以不是韩国翻译的。三星出版社出版的译本也是如此。译者安是北京外文出版社的韩语翻译。
直到2003年,任红彬的《西游记》译本出版,才被视为完全由韩国人独立完成的完整翻译成果。译者任红彬在序言中说,他的译文是根据明代《金陵十德堂》的版本,即1587左右,并与明代李卓吾对《西游记》的批评和清代的六个版本进行了交叉核对。
除了全译本,西游记在韩国的精读书、童话、漫画也是层出不穷。不仅如此,韩国大学生中关于西游记的硕士、博士论文也不在少数。
神奇的千字:韩国小学汉字课程
借助大量的翻译和漫画等流行文化的传播,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游记在韩国的群众基础如此扎实,甚至成为韩国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得力助手。
《神奇千字文》原本是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汉字学习漫画。漫画试图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自然地学习汉字。自2003年6月第一卷出版以来,它在韩国儿童中迅速流行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花果山的孙悟空。一天,为了复活三千年前被封印在千字碑中的魔王,大魔王的属下混世魔王闯入郭华山寻找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千字碑,打伤了郭华山的猴子。孙悟空看到了汉字的神奇力量。为了保护花果山,他决定与魔鬼化身战斗,并通过学习汉字魔法变得强大。进入道树岛,师从麦道,与三藏、玉童等好朋友一起学习汉字魔术。后来为了拯救被大魔王汉字蛊惑的三藏,防止大魔王复活,悟空和小伙伴们上天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2004年,该漫画被三星经济研究所(SERI)评为“2004年十大畅销商品”,还被推荐为青少年优秀读物,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被授予韩国出版伦理委员会教育产业奖。随后陆续推出音乐剧、掌上游戏、电影、动画、电视剧等衍生产品,并与好丽友、乐天公司合作制作儿童食品,成为韩国出版界多功能、娱乐性出版物的典范。
奇幻的魔幻效果和冒险主题,让魔幻千字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需要说明的是,漫画魔法千字文作品只是吸收了西游记中的人物素材,讲述了孙悟空、三藏等人学习中国魔法,与恶势力斗争的冒险故事。其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突出了韩国民族特色的本土化和改编。
比如《西游记》主要内容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难。神奇的千字文,讲的是孙悟空和朋友一起学习中国魔术,收集了几千块,防止大魔王复活。
此外,韩语中还有两种敬语。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使用敬语,也可以对晚辈使用敬语,而对长辈或陌生人使用敬语。否则就是不礼貌,不尊重。漫画里的孙悟空一开始不用敬语,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和大家说话。但当他想向麦道取经时,麦道以敬语为条件收他为徒。这既体现了韩语的特点,也显示了韩国社会尊师重教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传统。
比如在角色设定上,魔法千字里的三藏是一个爱学习的善良女孩,而猪八戒作为猪岛上守护魔法千字的爷爷只出现过一集,孙悟空的武器金箍棒也被改成了会写汉字会说话的笔。
众所周知,韩国和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韩语是一种表音文字,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汉字。古代朝鲜半岛吸收了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当时很多公文都是用汉字记录的,汉字教育历史悠久。韩国世宗王于1446年颁布《训练国民的正确声音》后,朝鲜语的使用逐渐普及,但汉字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到了近代,由于现代民族国家概念意识的日益增强,韩国的文字政策纠结多变,徘徊在韩文专用、韩中并用、添加汉字等政策之间。结果整个社会对汉字都很迷茫。
纠正人民的发音就是“教人民正确地发音”。直到公元15世纪,朝鲜半岛才创造出适合标记朝鲜语发音的书写系统。
现在韩国人越来越意识到汉字对于韩国语和韩国民族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在韩国引起了持续的“汉语热”。于是,各种关于儿童汉字学习的出版物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魔幻千字文的畅销就体现了这一点。
《神奇的千字文》自出版以来获得了韩国教育界和出版界的一致好评。作为一个寓教于乐的成功案例,不仅衍生出了动画片和电影,还与日本合作制作了日文版的汉字学习动画《太极千字文》。
《太极千字文》是由日本东洋动画和韩国国营广播公司KBS***,共同制作的电视动画,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好评。
几年前,网络上出现了《西游记》被韩国“征服”的闹剧。原因是有新闻报道称,经过韩国学者长期不懈的论证,确认西游神话故事的起源无疑是韩国,随即引起了国内网友的大规模谴责。不过后来被证明是假消息。
虐待不能代替思考。其实,相对于发明权的争夺,如何让经典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创造性的发展,才是真正值得韩国人借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