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课剪纸有哪些用途?

浅谈小学劳动技能剪纸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儿童应该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放松的好习惯,二是可以锻炼手部肌肉。”换句话说,剪纸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还能让他们发展出一双灵巧的手,灵巧往往意味着头脑,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剪纸作为小学劳动技术课的补充,意义非凡。

在汉字中,“剑”的象形意思是“刀前有刀”。古人称剪刀为“龙剑”,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历史悠久的民间剪纸艺术证明了剪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把小剪刀不仅能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还能在小学的劳动技能剪纸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如何让这个小剪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在劳动技能剪纸课程中从欣赏、模仿、创作、展示四个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合理引导激发创新兴趣

1.1分类收藏

收集和选择适合学生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感受和发现作品中的美,是在劳动技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基础。

因为作者很喜欢剪纸,所以我平时很注意收集关于剪纸的知识和图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看书或查找资料,了解剪纸的历史、用途、种类和地理分布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引导学生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如在欣赏剪纸《脸书》的活动中,作者展示了一个现实的脸书和剪纸的脸书,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两个脸书的不同之处,从色彩、图案、材料等方面进行比较,感受剪纸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理解图案的空灵与对称。另外还提出:“两个脸谱的五官有什么区别?”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感受脸书的特色,从而提高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要求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你喜欢哪一个脸书,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1.2巧妙引导

通过收集素材,拓宽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学生总是对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很感兴趣,而小学劳动课本里的内容,除了一些制作过程的图片,就只是一些文字描述,一目了然,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介绍一些他不知道的知识,文字的历史,图片,看一些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剪纸教学时,各种剪纸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屏幕上,从古到今,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呈现了值得收藏的精美剪纸,在学生欣赏的同时介绍了剪纸的历史。精美的图片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不时发出“好美!””“太神奇了!“赞。这时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抓住机会问:“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许多学生说,"我希望我有一个会议!" "

通过大量的传统和现代剪纸艺术展,学生们普遍获得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至此,学生对剪纸的历史和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通过合理的引导,锻炼了学生的创新鉴赏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作文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循序渐进,提升创新能力

2.1简单模仿阶段

在起步阶段,剪纸教学主要以简单模仿为主。首先要熟悉剪纸工具并学会使用,训练学生眼脑手* * *配合能力,全面体验剪纸过程。然后要学会剪基本图案,掌握剪纸的基本词汇,即锯齿纹、月牙纹、涡纹、波浪纹。掌握了基本图案,再开始临摹简单的单张剪纸图案,适时开始以主要对象进行图案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楚起始切割位置和需要连接的位置,先切割轮廓,再切割细小复杂的地方,改变空图的图案和面积。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剪出自然流畅的线条,熟练地驾驭剪刀和纸片,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创造性模仿阶段

第二阶段是创造性模仿阶段。剪纸教学以“变”为主。每次教学都会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形象的形状,给学生留下很大的创作空间,然后通过画面的添加、组合、变化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使内容更加丰富,构图更加饱满。

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开思维,传播思想,寻求不同的表达形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更不要以书本为标准,给学生的绘画和作品树立榜样。

学习鱼的剪纸时,一开始不允许学生临摹,而是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各种各样的鱼出现在脑海中。不管你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电视上看到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时,老师适时点拨,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这就需要学生随意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东西做成具体或抽象的作品。没有具体的限制,他们的思想飞越了时空,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正是这种飞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同于人、动物、食物和用途,充分显示了创造的奇迹。?

3 .思维转移,掌握创新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一切,是进步的源泉”。创造力离不开想象力,创新必须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上: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翅膀,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创新,打破常规,鼓励标新立异的想象。手工剪纸是劳动技术课程教材中训练学生拓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地方。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性想象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思考,鼓励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积极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1思维转移,激发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基础上,提倡设计、构思、创作不同的作品。

(1)图形迁移:比如切割“Xi”一词,学生用方法一和方法二切割“Xi”一词后,可以思考:这两种方法可以结合吗?你能改变形状和组合吗?通过操作和实践,学生们制作出了造型各异的喜字作品。这些别出心裁的作品减轻了学生剪纸创作的精神压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他们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时,自信心会倍增,大脑会灵活运转,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2)借鉴迁移:因为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尤其是其他视觉艺术可以和剪纸艺术融合吸收..剪纸艺术虽然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构图特点,但通过从其他艺术中吸取养分,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教学中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包括国画、油画、泥塑、皮影戏、摄影、版画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他渠道。教师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幅美术作品:根据剪纸的特点,你认为我们可以吸收哪一部分,哪一部分应该舍弃,哪一部分可以加入其他内容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各种意见,对艺术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演示,并指出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创作学习会得到一些小技巧,不仅降低了他们创作的难度,还让他们学会了各种可以吸收各种艺术的方法,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作品风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功能转移:民间剪纸因其装饰性、思想性、趣味性等特点,最初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女鞋、中式胸花、喜庆烟花等。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剪纸的这些功能已经大大缩水了,尤其是在我们南方地区,可以说是无处容身,这样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就不会那么浓厚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学生打下扎实的剪纸基础后,作者启发学生:如果我们买了很多书,是否可以用剪纸作为我们书籍的纪念品和装饰品?学生们被感动了,渴望请老师帮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然后根据他们的热情帮助他们设计和创作。逢年过节或长辈过生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剪纸特长,给亲朋好友发挥自己的技艺,于是学生们想出了贺年卡、窗花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当这些作品被亲戚朋友家人欣赏时,学生会更有信心和热情。

3.2资源整合,创新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挖掘出能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内容,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不受限制、没有固定模式的创新生产。

(1)借助卡通形象。在老吉剪纸课上,我们经常剪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比如喜羊羊、灰太狼、小猫、丁当猫等,作为班级奖励物品。剪纸艺术与卡通形象的结合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渗透了各种剪纸技法。有的优秀学生被老师奖励了剪纸卡通形象,像珍宝一样精心收藏;还有很多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用剪纸的形式剪下来,骄傲地给我看。我趁机用心引导他们,及时鼓励他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借助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借助文学作品。为了丰富学生剪纸创作的想象力,我用文学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作。学生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自由创作。例如,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乌鸦喝水”。我先让学生复述故事,然后让他们说出乌鸦的形象特征。学生们争相举手,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这时候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动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以剪纸的形式进行创作。在老师的一点引导下,学生们可以剪出不同形式的小动物图像,有的还剪出了背景,巧妙地剪出了动物与背景的联系。除此之外,每部作品还在紧扣文意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浪漫元素。

语文课本上的诗歌、故事、寓言、散文都是剪纸创作的好题材。将它们结合起来,剪纸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借助音乐形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产生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的感受和场景也在不断变化,人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剪纸教学主要是利用音乐中的主题场景来创造有趣的艺术形象。

比如在鸟类的创意课上,播放了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想象。学生们仔细听完歌曲后非常兴奋,然后要求他们结合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鸟类形象进行解读。有了准备,学生们立即构思艺术,通过绘画和剪切,创造出一群群形象活泼可爱、面目各异的鸟。

艺术是相通的。通过音乐与剪纸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美,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创新欲望。

(4)借助剪纸民谣。“一叠纸巾,一把小剪刀,剪刀把图案剪出来,大姑娘绣的图案要看样品,花鸟虫鱼什么都有,如果图案不对齐也没关系,红纸拿了我手里,什么图案都可以剪。天上飞鸟,地上奔马,水里肥鱼。只要侬能说清楚,我就切个花样。农要想不动声色,葛瑶心里肯定是有格局的。先说清楚农的大小和大小。咱们再看一看明代……”

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剪纸歌谣,俗称“花样经”。它和剪纸的关系就像中国画的诗意,相映成趣。从图案经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剪纸的乐趣,了解剪纸的技巧,感受到剪纸所蕴含的文化。小学生特别喜欢民谣的形式,朗朗上口。剪纸和民谣就像是同母异父的姐妹。在劳动人民的创作中,无形中运用了古代美学的创作规律,如谐音、比喻、重复、夸张、拟人、排比等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剪纸是无声的歌谣。我希望我们能代代相传。

4精心安排,感受创新的乐趣。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然而,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互相交换这些想法,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个想法。”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交流技术和思想。

4.1环境布局,营造氛围

在教室的墙壁上,我们张贴了学生制作的装饰剪纸作品,各种交通标志和其他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活动区一角有丰富的剪纸素材和学生作品,学生可以自由操作和玩耍。这些剪纸艺术环境的布置,让孩子们感受到有趣、欢乐的氛围,并通过教师进入学生的创作世界,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兴趣,提高他们感受美的能力。

4.2回归生活,服务社会

劳动技术教育主张加强劳动技术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每年重阳节,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送水果,送问候。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送孩子的作品,装裱好的剪纸作品,然后带去养老院,把孩子精心制作的作品挂在走廊和房间里,装饰他们的生活。再比如,第一届学校跳蚤市场,孩子们现场摆摊,展示自己平时的剪纸作品。当他们的作品成为学生争相购买的对象时,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赞美,体会到了剪纸中的成就感。孩子们的才华得到了展示,得到认可后,会激发他们创作出更多创新的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剪纸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隽永的感情和民风,还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善恶判断。希望通过剪纸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剪纸,传承这种文化传统,让我们的孩子用创新思维赋予剪纸新的生命力。

参考

剪纸的特点和技巧。

[2]今日中国教学与研究.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