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优秀论文
引言:论文常用来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它不仅是学术研究讨论问题的手段,也是学术交流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工具。以下是我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优秀论文。
摘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团队建设;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人数随着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而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各有关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的认识不足,作用发挥不够,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职责和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新体系,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引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择业,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作为知识群体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使其人尽其才。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使大学生接受最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准确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的职业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而言,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也可以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总体来看,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1.1没有完全理解就业指导的内涵。
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行政职能突出,服务职能缺失,就业指导没有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一些高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狭隘地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1.2就业指导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还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大部分就业指导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对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效果不理想。
1.3指导的内容、形式、对象都是有限的。
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解释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择业等方面。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强调毕业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的前提下,很少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此外,由于经济、条件和手段的限制,高校收集的社会就业信息量少,使得就业指导提供的需求信息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和选择,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选择。
2新形势下就业指导的内容和体系
2.1就业指导内容
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首先要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建立一套符合当前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发展要求的就业指导体系。
从发达国家高校就业指导多年的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经验来看,就业指导工作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的具体介绍。通过就业指导,向大学生介绍职业分类、职业性质、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让他们充分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二,关于个体职业的分析、测量和识别。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兴趣、能力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测量和分析,让大学生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帮助他们选择自己想做、有能力做的职业岗位。初步设计你的职业生涯。第三。论职业选择的艺术方法。职业指导的关键是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涉及到许多职业选择活动,如职业预测、职业信息收集、职业选择步骤和方法、自我介绍、职业谈判艺术、职业选择误区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大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求职过程。只有通过就业指导,他们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建议和职业信息,培养他们的就业技能,从而借鉴他人的经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求职活动。只有按照以上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才能基本满足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求。
2.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当然,就业指导应该是阶段性的,但应该是持续阶段性的,而不是学生毕业或“双选”的时候。应根据学生入学后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在心理、知识和能力上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2)就业指导是培养职业意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科学、现实地选择职业,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3)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重要环节。在强调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强调个人特长的发展,以满足不同职业对毕业生特长的要求:4)就业指导要始终坚持教育性原则。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服务功能。但要以服务为载体,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5)贯彻整体性原则。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不能相互替代,而应该相互渗透。此外,就业指导不仅仅是一项专业工作,而是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中。同时,还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立、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就业指导计划的制定、就业指导计划理论的研究与评估。因此,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应该是相关就业指导理论、法规、制度和机构的有机统一。
2.3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从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两个体系:
(1)构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所谓全程就业指导,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毕业择业时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高校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其特点是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的准备,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就业工作,不仅要求高校的指导要与市场需求和专业要求紧密结合,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在全程就业服务中,可以达到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办学活动和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目的。其服务形式主要包括: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定期来校咨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分层次、多渠道做好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
3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3.1机构和团队是做好就业指导的支撑。
就业指导中心应该成为一个有形的机构,而不是一个虚拟的机构。应有专职人员、固定场所和必要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包括资料室、录像设备、查找资料和网上求职的设备、咨询室和谈判室。根据我国大学生工作模式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干部是就业指导人员,各部门党支部副书记、辅导员应具备学生就业指导素质,包括一定的理论素养、正确的工作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研究一个专业适应职业的范围,还要研究专业之间的关系,在一个专业的社会需求不足时,可以引导学生就近调整,增强就业能力。从我国人才市场就业指导的实践来看,这部分理论研究还很薄弱,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理论。
而且高校也没有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一直流于表面,相应的实践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应借鉴国外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熟理论,组织各方面力量系统研究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以满足各层次求职者的需求,高校也应发挥自身强大的研究能力,丰富和发展大学生择业指导理论。
3.3树立就业指导观念。
所谓大规模就业指导理念,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且在教学中积极介入选课指导,使就业指导横向扩展。目前学校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开设辅修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导向提供了条件,但学生往往是盲目的。就业指导要发挥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根据专业的社会需求选择辅修方向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4加强对人的性格和职业特点的研究。
就业指导涉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人,二是职业。要了解人,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做出更正确的自我评价。了解职业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这些要求不是统一的,而是要详细具体的。目前就业指导还缺少这一重要内容,应组织专家进行协作研究,使其尽快用于就业指导实践。
3.5注重就业指导的科学构建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它的科学性要求是:一方面是专业的专家团队;另一方面,科学的学科建设。其中,专业的专家团队最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专家团队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研究,就会成为理论苍白、方法单一的生硬空洞的说教;同样,没有专家的支持,学科建设无法开展,大部分兼职就业指导老师也没有理论和方法基础。因此,通过培训、交流和支持项目研究,促进专家的成长和成熟,是就业指导的一项紧迫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