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资料
茅盾,原名沈德鸿,本名闫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1896年出生,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院,1916年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辑翻译工作。1921年,参加上海* * *生产小组,为中国* * *生产党早期党员,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生活现实主义文学。同年继续编著《小说月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大型文学刊物,除了发表大量民主求实的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外,还为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65438-0923在上海大学教小说,也在上海大学等学校任教。1925年8月,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工人罢工,要求承认工会,改善生活条件,取得基本胜利。年底当选为国民党上海党部代表兼执行委员。1926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担任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宣传部部长。3月任国民党上海党部宣传部部长。北伐战争期间,任中央军政学堂武汉分校政治教导员,后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编辑。他在4月12日的政变后被通缉。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到上海,与鲁迅一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组织。1932年,小说《子夜》完成,由明凯书店出版。1936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的一天》,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之邀创办《文学立场》杂志。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赴重庆任文化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皖南事变后,他曾去香港编辑《笔谈》。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回到上海,编辑文联,清明节前后写剧本。1947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文学改革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建议下,他成为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持日常工作,出访,撰写评论,支持新文学人。在忙于政务的时候,他仍然痴迷于文学创作,曾经写出了反映新时期干部形象的小说《锻炼》。后来,他开始写以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的小说《黎明》,作为《子夜》的续篇,但没有出版。他死于1981。出版有《动摇》、《追求》、《文学立场》、《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说和散文作品。小说《子夜》在建国后被拍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