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论文简介:他们依恋自己的老师,他们非常尊敬老师。他们对老师充满信任,在感情和行为上也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到了五六年级,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批判意识和独立性的逐渐增强,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的跟随老师。老师不主动找他谈事情,他也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小学生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交谈,这也影响到小学。
师生交流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对教学能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深远的影响。摘要:本文分析了师生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并从教育理念、沟通技巧、教师修养等方面提出了如何进一步促进师生有效沟通。
关于小学师生沟通问题根源的建议
《学记》中有一句名言“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师生互动、交流、相互理解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术的巅峰——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境界。”因此,健康和谐的交往在师生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师生沟通的意义,不知道如何通过师生沟通来实现教学目标,缺乏沟通技巧。回顾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有很多感触,体会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首先,分析了小学师生沟通问题的成因
1.“师道尊严”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代言人,是社会要求的代表和道德规范的训诫者,因此是教育权力的控制中心,充满权威。学生只能虚心求教,全盘接受,甚至按要求去做。毋庸置疑,教师尊严的传统文化观念强化了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师很容易滑入权利的行为模式。时至今日,一些教师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难以与学生平等交流。
2.教师自身修养不高,缺乏沟通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不肯花时间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知之甚少,所以教育教学工作漫无目的,与学生的交流过于肤浅,没有目标和针对性。可想而知,传播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影响着师生交流的效果。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情很深。他们对老师有明显的依恋感,他们尊重和信任老师。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非常依赖老师。到了五六年级,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批判意识和独立性的逐渐增强,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的跟随老师。老师不主动找他谈事情,他也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小学生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不愿意和老师交谈,这也是小学师生沟通出现问题的一大原因。
4.家长的不理解,影响师生沟通的效果。
在强调“家校合作”的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孩子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种推卸责任的想法,认为送孩子上学可以交给老师处理,不用太担心。甚至有的家长没上过学,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更别说经常和老师交流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必然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师生间的有效沟通策略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试着提出一些建议,供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参考。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者、领导者和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领导者,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否认或贬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
2.关心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首先,教师要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用真情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尽可能地释放自己所有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儿童教育家,你必须把你的心献给他们。”
其次,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受基因遗传、家庭背景、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在个人气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客观差异。认识到这一点,贯彻个性化原则,我们的教育管理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千方百计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尽力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师生沟通。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沟通技巧。
(1)淡化了角色意识。
教师要有角色意识,符合角色要求。但如果这种角色意识和行为“过分”,就可能引起教师的“权力”意识。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改变“师道尊严”的陈旧思想,树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意识。教师不要装腔作势,也不要虚伪,而是要真诚地表明自己的想法,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和自由交流。
(2)掌握谈话技巧
会话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师生之间常用的交流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会话方法,特别是以下内容:
首先,我们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师生交流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交流过程,交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语言。温暖感人的话语,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抚慰他们的创伤,直指学生的心灵深处。
其次,要在肢体语言上下功夫。众所周知,肢体语言不像言语行为那样受人的意识控制,很多时候是人的潜意识行为。所以老师有时会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利于与学生交流的行为,这对以后的师生交流和学生的社会活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积极倾听
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中,听力是一种技能,它和其他技能一样,只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对于老师来说,在感受到老师在认真倾听自己的声音,老师也能猜出学生内心想法的时候,对待学生,尤其是犯错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就应该在倾听的过程中,通过专注、同情的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学生所提话题的兴趣。主动倾听的目标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音壁,一个倾诉的对象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积极倾听和民主管理,必将增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4)善于把握沟通机会。
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善于把握时机,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个好的教育,都需要一个母亲的眼睛,时刻从她的眼神、嘴巴、额头的动作中,准确地理解她内心情绪的每一个变化。”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肯定,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4.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修养。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社会背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和能力。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必要的沟通知识,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管理和教学中。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素质和能力,才能轻松地与教师沟通,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最终达到有效沟通,达到沟通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吕,杨。班级集体建设三部曲。班主任朋友,2001,(10)。
\[2\]\[苏\]苏霍姆林斯基。朱译。全心全意为孩子\[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