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旭东的学术贡献
1941年,王先生在《国语周刊》发表《读语文》一文,拉开了他个人学术研究活动的序幕。廖旭东先生秉承优良的学术传统,努力探索创新,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语言学高峰,谱写了中国现当代语言学史上的辉煌篇章。王先生学而思之敏,博览群书,学术活动历久弥新,学术胸怀宽广舒展。就他而言,王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如下。廖旭东先生是黎锦熙先生的学生。继承和发扬老师们的教诲,是王先生学术奋斗的方向之一。李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把大半辈子的时间都投入到语法教学的研究和推广中。王老师尊师重道,非常重视语法教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收获也很大。这里只简单说明一下王老师对增行法和句法解析法的贡献。
加线法又称标记法,是指用不同的线段和符号来标记句子的各种成分的方法。这种方法脱胎于《新汉语语法》中的“图示法”,但经过了很大的改进。1955在王先生和张公贵先生合著的文章语法分析中首次引入。在后来的《基础语法》(1979)、《文言文语法分析》(1981年)、《现代汉语》(1979)中,加行的方法几经修改,臻于完善。既突出了句子主干,又突出了结构层次,这是下划线法的优势。与图解法相比,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特别适用于长句和长文的语法分析,便于语法教学界使用。1984所做的《中学教学语法体系大纲(试行)》基本上移植了加行的方法,说明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这种方法的广泛认可。
句法分析不仅是分析句子的方法,也是语法研究和教学的重点。王先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讨。除上述著作外,王先生还出版了多部专著,如《复句分析》、《单句分析》、《句子结构分析》、《例句》、《句本位语法》等。,着重谈了他个人对汉语句法分析的看法。在分析句法方面,王先生从不墨守成规,与时俱进,特别注意吸收国外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分析方法。从成分分析到层次分析法,再到变换分析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王先生在汉语句法分析方面的演进轨迹。廖旭东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楚人,思乡之情难以割舍。1964年,王先生发表了《论屈赋中人称代词的用法》一文,一直不被接受,直到后来成为大国。王先生的楚辞语言研究以1995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属语法研究,以1995出版的《楚辞语法研究》为标志成果;后来,他开始转向词汇研究,代表作有《离骚》中的叠字、连冕词、骈文等。从语法层面到词汇层面,说明王先生有意从多角度、多角度研究屈赋语言。
王先生的《楚辞语法研究》集中研究了屈赋中的一些常用虚词和一些重要句子,在现代楚辞研究领域独树一帜。虚词解释与句法分析相结合是朱先生楚辞语法研究成功的关键,开创了楚辞研究的新模式。王先生在把握屈赋语言系统性的同时,紧扣实例,对疑难词语进行发掘,避免了训诂学中以文造义的倾向,得出的独到见解自然扎实可靠。本书补充了前人的理论,为现代人正确解读和把握屈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王先生在穷尽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屈赋中“Xi”的基本语法属性是语气词,而不是所谓的多功能虚词,澄清了前人的模糊认识。刘力教授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楚辞语法研究是训诂语法的又一成功范例。”是一本以1997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书。目录学一直被认为是学习的门户。王先生十分重视语言学名著的系统评价和研究生的培养。为了给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可靠而重要的阅读文献,王老师专门编了一本《中国语言学书目问答》,模仿清末张之洞书目问答的目的和体例。本问答最早编于20世纪60年代,分别发表于1965、1982、1998。每次转载,王老师都要更新内容,让问答跟上学术动态。《问答》将参考书目分为八大类,收集的著作涉及面广,具有代表性,确实是语言研究者的必读或必读之书。为了方便学生挑选,王老师还三言两语点评了重点作品,颇为中肯,并承诺画龙点睛。
廖旭东先生一贯重视外语学习和外国理论的借鉴。早年学习俄语,从事相关翻译工作。有很多译本,比如《我是苏联公民》《一匹马的故事》《真人真事的教学经验》,一般仅限于小说和课程教学。到了晚年,王先生开始关注西方语言学名著《语法哲学》的翻译和评价。叶的语法理论不仅在西方学者中广为流传,而且对汉语语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的《中国语法概论》都介绍了叶的“三类词理论”。鉴于语法哲学在语言学史上的非凡地位,吕叔湘先生曾经请人翻译过,但最终因为书中引用的语言太多而作罢。王先生不畏艰险,组织了一批来自徐氏的中青年学者进行攻关。几年后,他终于成功了。正是该书的成功译介极大地促进了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这对中国语言学家来说功不可没。吕叔湘等学术前辈给予了高度评价。以上五个方面仅反映了王先生学术研究的主流水平,不能涵盖王先生学术活动的全部内容。王先生在文献学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不仅撰写了常用汉字的繁体字谱,还撰写了几篇关于金文同义并列复合词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