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是为了什么?

森田疗法,又称禅宗疗法和基础自然疗法,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1921)首创。这种心理治疗虽然也受到了当时西方流行的精神分析学、精神病学和疗法的影响,但基本考虑来源于大乘佛教的智慧和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禅宗的思想文化,对这种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森田疗法可谓是以大乘佛教和禅宗为思想源头的东亚文化的产物。

森田疗法的诞生

1874年,森田正马出生于日本高智县。他曾与弗洛伊德·西格蒙德(1856-1939)、阿德勒·阿尔弗雷德(1870-1937)、C.G .荣格(65438+)。

森田正马先生的求学生涯并不顺利。因为心律不齐和伤寒,他在五年内上了八年中学。65438-0898在东京大学医学院读书的时候,被诊断为“精神衰弱”,脚气。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我不顾一切的努力学习,所有不舒服的症状都意外的消失了,考试成绩也很优秀。从这次身心经历中,他意识到当时对神经衰弱的普遍看法是不正确的:“神经衰弱是精神疲劳引起的,应该多休息。”

医学院毕业前,他进入精神科,在朝雅医院担任职业治疗主任。森田用催眠术治疗神经症,但无法康复。然而,他却治愈了一个“不治疗,只清洗”的精神病患者。森田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森田疗法由此诞生。

森田的人性观

人总是在流动,在变化。人类生活充其量是一个流动和变化的过程。如果我能让我的经验之流带着我前进,在其中浮沉,同时努力理解它多变的复杂性,那么我就没有固定的点可以停留。当我能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我不会有一个封闭的信仰体系。能指导我人生的,是不断理解和诠释经历本身的过程。所以生命总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因此,研究心理问题,必须从外界与自我的差距中寻求,从变化和循环中把握。而意识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现象。

现象是存在的。森田认为,人的存在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循环中发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具有绝对的意义,即现象就是存在(慧,闵75)。他经常使用“事实上的真理”和“顺从自然”,即他把我们身心的自然现象视为现实(空性),并如实地接受它们。

心理上的对立与和解。森田认为,一切宇宙现象都是建立在相对关系、调整和平衡的基础上,心理现象只有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才能保持平衡,从而产生自我保存的方向。一般正常人更有能力在两者的变化中自然流淌,把不安的感觉疏导到建设性的方向。

道德和伦理。神经症患者往往是理性的理想主义者或完美主义者,因此他们往往会忽视生活的自然流动性。但他们要在瞬息万变的生活现象中加入善恶苦乐等价值判断,这只会增加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傅伟勋,闵82)。森田强调,根本不存在绝对的伦理道德,只能归结为“真理就是真理”,必须能够容忍心理循环中一切对立的现象。

活下去的欲望。森田认为,人的一生,就是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对抗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变化,彼此沉浮。对生命的渴望包括从生物层面到精神层面追求生命的意义或价值,而对死亡的恐惧则相反。沉默的欲望意味着不惧怕死亡。

森田神经质

森田疗法非常重视当下的生活态度,认为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无助于彻底解决东方人的精神疾病。森田尤其认为弗洛伊德的神经症不适用,因为大部分日本精神障碍患者基本属于他所描述的“神经质”。森田神经质指的是那些不能认识或接受自然现象带给自己焦虑或威胁,并试图排除它的人。这一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个人的先天素质。他认为神经质是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的:1。性格特征(怕病)2。机遇(另一个致病原因)3。病因(心理相互作用影响症状发展)。

森田根据其心理机制的复杂程度将神经质分为三种类型:一般神经质、发作性神经症和强迫症。

第一,普通神经质

也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神经衰弱”,又称“心气病”。是对自己的健康过度担忧而导致的头痛、呕吐、失眠等主观心理症状。

第二,阵发性神经症

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其症状是恐惧和焦虑,导致身体神经系统的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等。

第三,强迫症

一个有心气病的人,故意去除意识中浮现的一个特殊的想法,造成他内心的葛藤,构成强迫观念病。主要的强迫症症状有:怕人(过度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产生刻意维持良好心态的冲突情绪)、怕杂念(思考时试图排除目的以外的想法,反而更加关注杂念的存在)、其他怕杀、怕封闭、怕不干净等等。

实施森田疗法的步骤

森田认为,治疗神经质最好的方法是在充满爱和接纳的家庭氛围中实现心理治疗。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躺床垫疗法

这个时期大约持续4 ~ 7天,所以患者要完全隔离,除了吃饭和排泄之外,整天躺在床上。其目的是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做出诊断。而且,保持安静可以调节身心疲劳,使患者面对精神上的苦闷和苦恼,迅速消除,从而体验森田所谓的“无聊即解脱”的心境。

第二,轻度职业治疗期

这个阶段也采取隔离治疗。白天尽量全天在户外做轻作业;晚上在作业室工作,比如剪牙签,贴纸袋。最近经常专注于雕刻之类的创作活动。作业期间,每天晚饭后要写日记,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并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进行批评。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患者面对不愉快的感受或强迫观念,让患者的身心起初感到厌烦,从而促进其自发的活动欲望。

三。重度职业治疗期

在这个阶段,应根据患者的身心状态,给予适当的作业,如锯木头、劈木头等。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对作业的耐心,建立信心,让患者愿意去体验过去不感兴趣做的事情,或者因为预期焦虑而做不了的事情。这种体验会导致患者面对很多痛苦,克服很多困难来促进自发的身心活动。此时,精神活动能力已经开始恢复。

第四,复杂的现实生活时期

通过阅读,使患者意识到纯粹的心理学和他们的原始人格;那就是帮助患者成长到否定各种没有自己意志的自然发生的情绪或概念。

标签

森田疗法不仅为心理治疗提供了新的视野,也帮助普通人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生死态度,在非常有限而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各种生命价值,积极肯定生命的意义。

理论基础

1,基本概念

①神经质和神经质

“神经质”一词是森田正马基于他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本质的特殊看法而提出的。说明患者出现了一些症状,所以主观上觉得这对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患者本人有强烈的摆脱症状的愿望,有主动克服症状的倾向。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粹是主观问题,而不是客观产物。神经症的症状是由疑病质及其引起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相互作用引起的。所以森田并没有把神经质当成一种病。

“神经质”是由森田正马的学生、森田疗法的另一位代表人物Takayoshi Takehisa提出的。

高认为神经质是神经症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神经症症状的神经症。森田疗法不能治愈所有神经症,只有神经质才是森田疗法的真正适应症。

②疑病质

所谓疑病症质,就是一种精神倾向,或者说品质。森田认为精神倾向有内向和外向之分。人的健康精神生活是由内向和外向的协调活动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如果出现大的偏差,就会逐渐形成明显的精神倾向。

疑病症的性质是一种担心疾病的精神倾向。疑病症质的人内向内省,对自己的心身活动和异常敏感,受自我内省的束缚,总是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精神活动的内向和自我反省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但如果过分担心自己的处境,过分关注自己,就会产生负面作用,形成一种疑病症质。森田疗法理论认为,疑病质是神经质的基础。

③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自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每个人的正常表现。按照森田的理论,是人性求生欲望的一种表现。生存欲望的含义包括:(l)希望健康生存;(2)希望过更好的生活,希望被尊重;(3)强烈的求知欲和努力工作的意愿;(4)希望成为一个伟大而快乐的人;(5)向上发展的希望。

神经质的人都是生存欲望很强的人,但并不是天生神经质。但随着生存欲望的发展,他想活得超越常人,却因为某种机缘诱发了他的疑病症体验,使他的精神能量不再指向外界,而完全指向自己的身心。

过度的求生欲望伴随着对死亡的恐惧。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往往与害怕失败、害怕疾病、害怕焦虑等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活着的欲望太强,对自己或事物有超常的要求,就会因为害怕达不到自己的欲望而产生死亡的恐怖。这时候如果有一些诱发的机会,比如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就有可能把原本属于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误认为是病理性的(比如心动过速)。试图摆脱这种病理状态的结果是,对外界的关注程度开始下降,精神活动完全向内,陷入精神的内在冲突,导致神经症症状的出现。

因此可以说,对生存的过度渴望会伴随着对死亡的恐惧,导致精神活动的内向化,疑病症质的形成,成为神经质的基础。

④适应焦虑和心理互动。

森田疗法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必然会有一些不安的心理,即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身心状况能否适应外界环境。这种不安的心理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称之为“适应焦虑”。

内向的人容易产生适应焦虑,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省倾向,总是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状况缺乏信心。外向的人不一样。他们对一切都抱有希望。从年龄阶段来说,青春期前后最容易不舒服。这与个体在青春期的自我意识、欲望增长和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变化有关。

高良五九认为,焦虑、烦恼、痛苦的心理虽然令人不快,但却是我们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保护机制。例如,如果没有疼痛,人们可能会失去对创伤的警惕。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人们认为这些令人讨厌但又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不应该存在,并试图否认这些应该存在的心理现象,必然会对正常的心理产生反作用,引起内在的精神冲突,最终形成神经症症状。

环境变了,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安。而有疑病症特质的人,或者拒绝适应焦虑的感觉的人,更关注焦虑。由于心理互动的影响,他们的感受和注意力相互强化,更容易从焦虑发展为慢性神经质。

所谓心灵互动,“就是因为某种感觉,偶尔吸引注意力,指向它,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这种敏锐的感觉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进一步固定在它上面。”这样,感觉和注意力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使感觉越来越强烈。“这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心理互动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疑病在神经质的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精神互动可以说在神经质症状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⑤心理对抗

如果说神经质的发作与疑病质有关,其症状的发展与精神相互作用有关,那么其症状给神经症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则与思想矛盾导致的精神对立的加强有关。

森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对应和调节的现象,类似于人体内拮抗肌的作用,产生相反的效果,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所以称之为心理拮抗。

心理对立的具体表现是:当一种心理出现时,往往会出现另一种相反的心理。比如,不要害怕恐惧经常出现的心理;当你被表扬时,罪恶感就会产生。森田认为,这种抑制意志是我们精神领域的自然现象。这种精神领域的对立,就像肌肉的对立一样,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控制的。

如果精神上的对抗性太强或者缺乏,每个人都会有问题。而神经症患者的各种苦恼,也是欲望与抑制的对抗性增强造成的。比如,对成功的渴望越强烈,对可能失败的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拼命强化对生的渴望和消除对死的恐惧,千方百计否认失败的可能性,反而引起对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应增加,加上思想矛盾的影响,个体会越来越感到苦恼。所谓思想矛盾,就是我在思想上对‘我希望如此’和‘我必须如此’的渴望,与实际情况的预期结果相违背,所以产生了矛盾。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对神经质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由于疑病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形成神经症症状。神经质的根源在于以主观欲望控制客观现实的欲望所导致的精神对立的加强。

2.神经质的发病机制

①病机流程图

神经症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是由于患者对人性的错误理解而引起注意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现象。通过精神互动,对这些心理和生理现象的注意力固定导致异常的苦恼和其他症状。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

出事故

疑病症(森田神经症)的特质——一些正常的感觉。

或者没有精神交流。

或者经验-注意-注意固定(症状)。

精神对抗

②神经症症状的主观性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各种症状,没有身心疲劳、虚弱等并发症,本来就是主观的、自我感知的,而不是客观的产物。高也长期指出,神经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尤其对于症状,患者以自卑心理为主,再加上焦虑,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判断失误。

神经质患者对生的欲望太高,对死的恐惧太强烈,所以把正常现象(比如别人的咳嗽和说话)当成异常表现(当成讽刺自己或说自己坏话)。这种主观判断并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患者对此坚信不疑,陷入一种无法回避的思想矛盾,这就是他症状的主观表现。

神经症症状的主观性还表现为其症状缺乏客观的生理基础。比如,性病恐惧症患者坚称自己患有性病。虽然几次验血结果都是阴性,但受其主观意识支配,无法接受客观检验。神经症患者因为自己症状的存在而极度苦恼,却不知道这种苦恼是自己的主观想象。苦恼的根源在于自身。

③不同神经症的形成机制。

森田先生阐述了三类神经症的症状形成过程。

常见的神经质(包括疑病、抑郁性神经症和神经衰弱)是由于对某种异常感觉的精神固定,由于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和对症状的处理而使症状越来越严重。指出神经衰弱的症状必然会随着身心疲劳或病后康复而消失。只有当疑病观念占主导地位,把主要精力固定在病态感受上,症状才会复杂严重。疑病质越强,症状越严重。即使生病后疲劳恢复或身体恢复,有些人意识到症状永远不会消失。

发作性神经质(惊恐发作、慢性焦虑症),其发作的本质是一种恐怖的感觉,是对自己即将到来的灾难的预期,或者是预见到危险而陷入健康时的感觉。主观上的恐怖感,客观上可能会导致心慌加剧、脑肿胀、血管上涌、手脚冰凉等身体现象。主观感觉和客观身体现象是同一现象的外部和内部。人如果突然看到心脏病发作,会有很大的恐怖感,害怕自己也会这样。如果以后他们偶尔会感受到心跳,就会联想到以前看过的场景。如果病人不清楚自己前后的心理过程,就会立刻被一种恐怖所控制;必然导致心悸加重,从而注意力集中于此,越来越不安,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心悸加重,成为心脏神经官能症。

强迫症(强迫症,恐惧症)是患者从一个机会中获得的感觉或感受,以一种疑病的方式将其视为病理异常,对其既不感知也不思考的抗拒心理而产生的精神冲突。比如一个学生,怕看到自己的鼻尖就心疼,也正是因为他把普通人的共同感受当成了病态,才形成了一种强迫症的观念。所以,强迫的概念和普通人经常出现的概念是一样的,只是正常人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活动过程中会马上忘记,或者根本不会进入意识,然后会遇到下面新的刺激。所以这件事毫无悬念。但患者的疑病质和思想矛盾导致精神冲突,加重了一些感受,形成强迫观念。他还指出,强迫行为不同于强迫的概念,不伴随精神冲突的痛苦,被认为不是神经质的表现,难以治愈。

操作方法:

(一)治疗原则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

森田把顺应自然视为佛教和禅宗中的“顿悟”。所谓“顿悟”状态,就是让神经症患者认识和体验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体验到抗拒自己无法控制的自然现实的存在是没有用的,从而拥有一种与自然事物和谐的生活态度。

就其症状而言,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反抗、抗拒或回避、压抑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成自己身心的异物,不排斥、不抗拒地去研究、去工作。应该说“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包含以下多层含义:

(l)符合对情绪活动的自然理解规律,接受焦虑等令人厌恶的情绪;

(1)顺应情感的自然发生,让情感自然发展。感情过程一般形成一条山曲线,最后随着起伏而消失。

②情绪冲动得到满足,挫败感就能迅速平复消失。

(3)随着同一感觉的惯性,情绪逐渐变得平淡,直至无感。

(4)当某种刺激继续存在并引起注意时,情绪会逐渐加强。

⑤情感是通过新的经历、多次重复和逐渐加深对它的体验而逐渐培养起来的。

按照森田的观点,情感活动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你总是会对每个人都会有的感觉极度厌恶,比如恐惧、焦虑或者苦恼。我总想压抑、回避或者消除这种情绪。比如对别人很恐怖的人,就是心疼经常因见人而产生的情绪波动,尤其是遇到领导或异性时,采取压抑和对抗的态度,作为必须消除的异物。把本身很正常的事情看得很严重,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结果陷入了神经质的漩涡。这其实和森田的情绪法则第四条和第五条是一致的,即神经症患者通过专注于让他感到厌恶的情绪并不断压抑这种情绪来强化,经过反复多次,培养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个过程恰恰违背了情绪活动的1和2定律。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患者了解情绪活动的规律,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去压抑和排斥,任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2)符合对精神活动规律的自然认识,接受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概念。

神经症患者往往主观地认为自己只能有一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这种想法是不正常的或不道德的,也就是对完美的极度渴望造成了强烈的自卑感。其结果正如高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都要摆脱一切恶念,那他就可能有一种不健康的、可怕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一定要保持心理的绝对干净,结果必然会产生心理冲突。要改变这一点,就要接受人不是圣人的事实;接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恶念、嫉妒、心胸狭窄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这是精神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不是人的理智和意志所能改变和决定的,但做不做完全由自己决定。所以你不必和自己的想法作斗争,但你需要注意你的行动。

另外,要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需要了解精神的拮抗作用,认识到人有两种对立的心理现象: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接受这种心理现象,不必害怕死亡的恐怖,从而拼命消除这些令人恐惧的想法,让自己陷入激烈的内心精神冲突。例如,当站在高处时,你可能会摔倒的想法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想法。神经症患者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并与之对抗。他们面对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跌倒。要改变这种症状,只有认识到精神的对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抵抗,才能缓解甚至消除精神的内部冲突。

(3)顺应自然,认识症状形成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症患者本来并没有什么心身异常,只是因为他有疑病特质,把某种正常的感觉当成了异常,想要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从而把注意力固定在这种感觉上,导致了注意力和感觉的相互强化,也就是精神互动的形成。这是一个次生的恶性循环,是症状形成和延续的主要原因。

认识到这一点,接受你的症状,一方面不会强化你对症状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因为我不再排斥这种感觉,我逐渐让自己的注意力不再固定在症状上。以这种方式打破精神互动,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症状。比如害怕脸红的人,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表现,越关注就越紧张,脸红的感觉就会持续下去。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以“脸红”的态度与人交流,会让你不再关注这种感觉,这样脸红的反应就会渐渐淡去。

了解症状的规律还包括认识到症状的变化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坚持把症状当正常看待,不排斥它们是自己身心中的异物,才能真正消除心灵互动的影响。

(4)自然理解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森田疗法认为,人之所以会患神经质,是因为疑病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互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种思想矛盾的特点是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用“本该如此”来限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森田曾指出:“人怎样才能摆脱思想矛盾?总之,我们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策略,顺从自然。试图靠人为的方法随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试图让鸡毛上天,河水倒流一样。不仅得不到你想要的,反而只会增加你的烦恼。这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做起来当然痛苦。然而,什么是自然?夏热冬冷是自然规律,让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是人为的笨拙策略。按照自然的规律,服从它们,忍受它们,就是顺应自然。”

所以人们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本质就是自我意识;如实向外界确认就是真理(实事求是)。所以顺应自然,要注意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思想去设定客观事物,要认识到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绪、心理活动和神经症症状的形成与变化,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让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随心所欲”的治疗原则

森田疗法把与人有关的事情分为可控的事情和不可控的事情。所谓可控的东西,就是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来调节和改变的东西;而不可控的事情,是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不了的事情。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会不以自然的态度去控制不可控的东西,比如人的情绪;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比如人的行动。事实上,我们所做的是在一种自然态度的指导下行动。高亮五九曾解释说:“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你的一切活动都是放任自流,而是说患者一方面要让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要依靠自身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应该说,随心所欲是对顺应自然原则的丰富和补充。

(1)忍着痛,做自己想做的事。

森田疗法认为,要改变神经症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带着生活的原始欲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通常症状不会立即消失,如果症状仍然存在,尽管疼痛,也要接受。把你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你生活中有意义和有效的事情上。努力去做该做的事,专注于行动,让症状波动,会有助于打破心智互动,逐渐建立摆脱症状的信心。

神经症患者原本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却被死亡的恐怖所束缚,原本的精神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症状的关注上,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工作和学习的效果越差,患者的注意力就越是固定在自己的症状上,越是把症状当成必须排除的异物,从而加重自己的症状。

按照生活的欲望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你会把一直指向你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界。第二,症状改善是因为注意力不再固定在症状上;第三,虽然带着症状行动还是很痛苦,但是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一种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等症状消失;第二种是你可以通过去做,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有所收获。

比如怕人的人,害怕见人,见人就感到极度恐惧。森田疗法要求他带着症状生活,怕见人也没关系,但要见该见的人,带着恐惧与人交流,关注他想做什么,不要关注他是否又害怕了。如果他坚持去做,他的恐惧会逐渐减轻。这样一来,患者自己就会发现,想尽办法消除症状,等到症状不复存在,是没有必要的。以前我很担心这个,觉得我做不到,因为我脑子里一直在想,没有去做。而做自己想做的事,需要患者不顾痛苦,立即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打破过去精神上约束行动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