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组织理论管理的论文。
关键词:组织;组织结构理论;组织理论;管理
自19年底、20世纪初泰勒开辟组织理论以来,系统组织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其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扬弃和辩证否定的过程。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演变
19年末20世纪初,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学派: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和官僚制度学派。
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施职能管理体系。不仅要设立单独的职能管理机构,而且要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各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分工,使所有职能人员只能承担1到2的管理职能。提出分权例外原则,使上下级之间进行合理分工,上级将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项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同时,他提出了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上下级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以解决跨越统一指挥链的问题,即“法月儿跳板”;他还总结了包括组织职能在内的14一般管理原则。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认为,组织治理机制有三个基础:一是理性基础,即组织建立在对权力和规则的信仰基础上,通过相应的规则组织活动;二是传统基础,即组织基于古老的传统和统治身份的神圣信仰;第三是魅力基础,即组织是建立在特定的、不寻常的个人及其统治方式之上的;同时,韦伯以合理合法的权威概念论证了官僚制存在的合理性,并对官僚制的组织结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应分为三层,顶层是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能是决策,中间层是总经理,其主要职能是执行主要负责人作出的决定,底层是业务人员,其主要职能是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韦伯论证了个人行为的合理性和社会秩序的合法性,形成了经典的“官僚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古利特和厄威克的组织理论是以泰勒和韦伯的组织理论为基础的。古利克提出了著名的“管理的七大职能”理论,认为组织的目标是协调,而厄威克提出了组织理论的八项原则。他们的理论标志着“经典管理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古典组织理论构建了一种集权式的层级组织结构,适应了社会生产体系从作坊式的小生产体系向工厂式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的转变,促进了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经典组织结构理论以其科学合理的准确性、严密性和普适性解释了组织结构变化的原因,注重对组织管理基本原理的概括和分析。
二、组织理论在行为科学时期的演变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认为组织不仅是一个经济系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人们不仅要受到经济因素的激励,还应该受到社会和心理满足的激励,这对于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因此,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以梅奥和巴纳德为代表的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应运而生。
“人际学派”的创始人梅奥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他认为组织的成员是复杂的,人们不仅需要金钱,还需要社交和心理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安全感、归属感和尊重;同时,他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问题,认为管理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起着决定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最后,他还强调了领导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他认为这对于处理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巴纳德提出了组织系统的观点。他认为组织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系统。既然是系统,那么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就有相互的合作,合作需要个体、目标、信息的有机联系。同时,巴纳德还研究了非正式组织,他认为非正式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巴纳德提出了“权威接受理论”,他认为权威是下属对上级的认可,而不是取决于上级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组织结构理论重视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坚持用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解释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化。同时,为了满足组织间合作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组织结构采用了分散的层级组织形式,包括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等形式,有利于生产者参与决策,提高管理效率,满足组织规模扩大、产品多样化和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三,现代组织理论的演变
管理实践促进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实践面临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趋势,物质和人力资源的大量积累,以及这些资源所形成的日益复杂的组织模式和关系。显然前期的组织理论是不够的,用系统论的原理、方法和思想来分析组织的内部结构、管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结论是独到的。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组织理论包括系统组织理论、权变系统组织理论、群体生态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
根据系统组织理论,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社会技术系统,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卡斯特等。霍曼斯的社会系统模型认为,任何社会组织都处于一个物理、文化和技术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系统中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卡斯特认为,组织是一个人工的开放系统,由自我公司组成,每个自我公司通过输出和输入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才能生存。
权变学派强调组织的善变本质,认为组织结构本身的优劣没有区别。组织结构只要适应环境,就是高效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组织管理理论。这种理论是对强调形式和规范模式的古典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彻底否定。与系统组织理论和权变学派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理论是系统权变组织结构理论。
群体生态学理论,又称自然选择模型,是由阿尔尤斯·齐和普费弗提出的。该理论将生物学的群体生态学理论应用于组织理论的分析,认为组织在环境中的生存与优胜劣汰是一样的:环境根据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选择一些组织或淘汰一些组织。
群体生态学理论强调选择的作用,弱化组织行动者在决定组织命运中的作用。因此,Pfeffer和Salancik提出了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依赖于外部资源,强调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能力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将组织视为环境关系中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群体生态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环境是组织结构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不是管理者主导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存在固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组织结构,所以这种组织结构理论是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的理论。
这一时期的组织结构理论关注的是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为了适应这种关系,这一时期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灵活,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单位、临时工作组、网络组织等扁平化网络组织迅速发展。实践证明,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西方组织理论的演进逻辑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过程就从哪里开始,思想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只是历史过程中抽象的和理论上一致的形式的反映;这种反思是修正的,但它是根据实际历史进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此时,每个元素都可以在其完全成熟和示范性的开发点进行检查。“当我们研究组织理论时,我们必须从她的历史开始。正如瑞安所说,“让我们翻过历史的一页,为未来做好准备。"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的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任何社会科学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组织理论的演进总是与外部社会环境、内部运行效率和管理实践密切相关,其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经典组织理论的核心是组织结构合理化,它侧重于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和组织管理中的基本职能。尽管经典的组织结构理论在工作中更加准确、快捷、高效,但随着人的因素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其缺点也日益显现,这就对管理中关注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应运而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实际上是对经典组织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动力制约了组织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由于1929经济危机的爆发,人们对归属感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前期被忽视的人的因素被提上日程。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充分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从而解决了组织动力结构的问题。行为科学的组织结构理论虽然关注了被经典组织结构理论所忽视的非正式组织问题,但其对个人感受和心理的过分强调,导致其走向了与经典组织结构理论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即忽视正式组织的存在,缺乏对理性和经济因素的研究。
无论是古典组织理论还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他们的研究都集中在管理对象上,忽略了对管理者的研究。他们把组织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考虑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无法全面深入地研究组织理论的全貌。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一种基于系统论的组织理论脱颖而出。
20世纪中期,以系统论为指导的现代组织理论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从组织内部分析了组织子系统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而且注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它将关注点从组织内部转移到外部环境(续80页),从组织被动适应环境的观点转变为影响环境。系统权变组织结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经典组织结构理论和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的观点。它既看到人的因素,又重视结构的作用。它将两者结合起来,试图重新设计组织。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组织的外部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的变化。虽然这两种组织结构理论在组织环境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多变性更加强烈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满足管理的需要,但也应该看到,它们没有考虑到管理者在组织结构变革中的积极作用。
以上三个阶段是组织理论从形成到现在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一历史演变过程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管理实践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虽然每个阶段研究的角度、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但研究的问题基本相同,这三个阶段之间存在一些过渡或交叉的派别。有些理论提出较早,后来受到重视,有些理论被取代,但有些内容至今仍被人们所用。
通过回顾和分析组织理论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组织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辩证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发展过程,是继承与发展的扬弃过程,是辩证否定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