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评论与鉴赏论文拿高分。
一,电视批评的萌芽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中国电视批评的萌芽时期。1958 5月1日晚上7点,电视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以中央广播大厦为背景,名称为“北京电视台”的画面。新华社发来电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于5月1日开始试播。”今晚播出的节目包括先进生产者和农业合作社主任的谈话、新闻纪录片《下乡》、科教片《电视》、诗歌朗诵和舞蹈。节目首播后,再无对节目的评论,大家都沉浸在成功播出的喜悦中。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2至3小时。电视台每次坚持开播前会、播后会,对播出的节目进行分析点评。
当时党中央提出:“电视台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担负起宣传政治、传播知识、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任务。尽可能地反映当前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的成就,宣传科学技术知识,介绍各种优秀的戏剧和艺术电影,为儿童准备一定数量的节目。”这是当时电视台的工作方针,也是评价电视节目的指导思想。开播一年后,中央广播局编委会对北京电视台的工作进行了讨论,认为“一年来,电视台探索了一些电视宣传经验,但节目不丰富多彩,内容单调,编导、演技、摄影、播出、装饰工作粗糙,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较低,经常出错”。②1961 8月3日,随后北京电视台播出《笑笑党》,全是相声。播出后,收到了100多封信。我评价了这个节目,表示支持,希望以后再做。1962 65438+10月20日,举办了第二届欢声笑语晚会,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1962国庆前夕,举办了第三届“笑党”,引起了一些争议。晚会一改以往国庆晚会的惯例,以表演为主,减少说唱。这期节目播出后,一位署名“一位对你的节目表示愤怒的观众”写道:“国庆前夕《笑傲江湖》中的节目,大多是多年来在机构、团体举办的小聚会中常见的、不做作的,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朋友面前出丑,以博取理解的微笑。没想到,国庆前夕,参加庆典的外宾如云。这纯粹是为了讨好普通市民的廉价手段。”这封信反映了一些观众对电视节目相当严肃的看法。这一时期,观众来信成为最直观的电视批评形式。
这时,一些带有研究和讨论电视节目性质的文章在期刊上发表,使萌芽中的电视批评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了影响。从1955到1964结束,* * *共发表85期,发表1456篇商业文章及相关资料,其中电视261篇。如足球、足球比赛直播④电视广播宣传中的几种方式方法⑤电视报道中人物的选择和刻画⑤电视经济新闻的出路⑥电视新闻不能展现过去怎么办?》,8《一部电视剧能否采用一个象征性的背景》,9《关于诗歌朗诵的电视转播》,⑩《电视节目后的看法》⑾等。
也有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参与了此时的电视批评。1959年,反映青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等首都十大建筑建设的电视剧《新生代》在工程竣工时播出。著名剧作家田汉在《人民日报》撰文称,“电视剧是文学战线上的轻骑兵”。⑿在此期间,裴、、许、李子贤等一批广播人对当时的电视实践写下了大量的评论。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电视批评的奠基人。
总的来说,处于起步阶段的电视批评还不成熟,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第一,电视的影响力太小。真正能看电视的人不多,社会影响也不大,所以没有引起理论批评家的重视。其次,电视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特色,无法借鉴文学批评。第三,电视上没有典型的节目。没有一部作品震撼人心,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所以这一时期理论界也就没有更多的典型对象。另外1966爆发“文革”,电视台一度停播。复播后,全台为“文革”服务,电视批评工作几乎中断。
二,电视批评的初始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中国电视批评的起步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电视产业发展迅速。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丰富的电视实践为电视批评提供了研究对象。中国的电视批评已经开始进入初级阶段,其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出版物和评论文章大幅增加。
从1978开始,研究刊物逐渐增多,包括《北京广播学院学报》、《新闻广播电视研究》。广播电视部广播电视战线;电视艺术委员会“电视文艺”;天津广播电视杂志;浙江大众卫视;湖北电视月刊;北京电视文艺;福建中外电视台等。截至1984年底,全国共有54家地方广播电视研究期刊,相当一部分新闻期刊还设有电视栏目。CCTV 1984 8月开始策划刊物《电视商情》。1985年初正式成立。
这些出版物的出现为电视批评提供了出版阵地,为电视理论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载体。比如:“为中日友好锦上添花;13)电视新闻纪录片杂谈;14)电视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13)电视新闻的可见性;3)电视新闻的现场感;13)流行的电视评论;4)论电视电影创作中的情感。(24)等等,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电视批评作品相继问世。这些刊物或研究电视的基础理论,或讨论新闻、社会教育、文艺、服务类节目,表明人们对电视理性的思考进入了深度领域,电视批评开始显露理性光影。比如央视1980年7月创办的第一个批评栏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就引起了理论批评家的关注。《作为审美文化的电视》一文认为,“观察与思考”、“热点话题”和一些电视剧只要抓住了群众利益的敏感话题,就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些电影的成功,足以说明社会学规律是如何主导思想对电视文化的需求的。因此,电视节目制作者应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审美功能的社会政治影响力。" ?(25)这一时期的电视批评展现了电视在中国的丰富实践,研究对象增多,对扩大电视对观众的影响,促进电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奠定电视在中国的基础理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开展各种研讨会活动。
在此期间,国内各类电视研讨会已全面展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和电视学术组织,积极组织各种专题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特别是1983年召开的11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30多年来广播电视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了广播电视的理论和任务,提出了2000年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目标。这次会议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宣传改革”。
在此期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电视研讨会,如:
1981 2月,全国电视剧编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讨论了《老百姓的小事》等一批优秀电视剧的创作,提出了引导观众的重要意义。
1981 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讨论了《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
1981年5月,全国“文化生活”电视座谈会在昆明召开,与会人员研究了文化生活类节目的主题范围和表现形式。
1982年2月,在广西阳朔召开全国电视台部分专题节目研讨会。与会者讨论了办好政治专题节目和加强电视评论的意义。
1983 65438+10月,全国电视剧导演艺术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强电视剧研究与评价。
8月,1983全国电视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如何提高电视对外宣传节目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1984年5月,全国电视文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如何办好电视文艺节目。
1984 12、全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座谈会在Xi安召开,会议讨论了节目改革内容等问题。
1985年3月,全国农村电视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讨论如何做好农村电视报道工作。
1985 10,全国电视剧质量提升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电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真实性。
此外,还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电视研讨会。这些活动旨在讨论电视节目中反映的问题。每次研讨会后都会发表一批理论性、学术性的电视批评文章,对电视批评的发展和电视理论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电视节目的奖项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1981年,全国电视节目颁奖。少儿节目从1992开始单独评选,命名为“金童奖”,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承办。电视剧“飞天奖”始于1981,电视文艺“星光奖”始于1987,纳入政府奖范畴,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作为国家级政府奖,对外报道电视节目奖1992由中央外宣办和原广播电视部联合举办。
每一次电视获奖活动,既是对节目的评价,也是对经验的认真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评奖本身就是一个判断、评价、选择电视文化价值的过程。颁奖结束后,还会有多篇电视节目奖的评论文章。
在颁奖过程中,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了作品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肯定了作品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作品存在的问题。各种电视节目奖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形式的电视批评的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电视刊物增多,理论文章不断问世,各种研讨会和评奖活动也相继开展。可以看出,电视行业已经开始重视电视理论研究和电视批评的重要作用。
三,电视批评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是中国电视批评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整个电视产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丰硕的发展。中国省级和地(市)级都建立了电视台,一些县(市)也建立了电视台。到1986时,央视已经设立了三套电视节目,丰富的电视实践急需电视理论和批评的指导。电视实践的需要使得电视批评发展良好。其标志主要是:
1.批评家队伍扩大了,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
电视研究机构的建立为电视批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适应电视行业的发展,1986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评论由机构和团体保障。各级电视媒体和电视教育部门纷纷成立学会分会,导致电视运营各方面都有分会,全国电视评奖和学术研讨会进入常规状态。除了电视台系统的专门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电视研究机构。各种电视研究机构的建立,团结了一大批有志于电视批评的理论工作者,电视批评队伍迅速扩大。
电视评论团队不仅有来自科研部门和各高校的研究人员,还有来自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既有电视宣传的管理者,也有电视实践的从业者。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此期间,经常以报纸为载体开展电视批评的专职和兼职评论家有近百人,还有大量其他人不定期对电视节目进行分析和研究。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关注、审视和理解电视,在电视批评方面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电视评论家不仅包括专业评论家,还包括兼职评论家;不仅是普通观众,还有一些特殊的观众——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关心中国电视的发展,重视电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李看了中央电视台1992奥运会转播的节目后评价说:“转播很成功,很精彩,前后都做得很好。我从电视转播中学到了很多,及时与前方取得了联系,比如提醒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在升国旗、奏国歌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奥运沙龙”换了一些新面孔,很好。刚开始不是很熟练,后来还好。奥运报道中的好经验可以应用到其他节目中,比如文学、文化、体育和经济节目。”(26)《光明日报》还发表了陈·对电视剧《一村之长》的评论,其中说:“一村之长从三个方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敢于反映现实,触及矛盾,解决矛盾;2.有了充分的事实,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是好的;3.艺术的趣味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希望电视台多播出《一村之长》这样的好电视剧,推动农村工作。”(27)1992央视推出《经济信息联播》,邓小平几乎每天都看这个节目。他说:“虽然《经济信息联播》时间不长,只有三十分钟,但每期内容丰富,节奏明快,信息丰富,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邓小平还说:“播音员的播报速度太快了。能不能适当放慢速度方便观看?”(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