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篇论文博客育人

“育人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大学的功能不断拓展。但是,我们仍然着眼于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根本任务,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在于育人,即不断为社会培养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抗战时期才成立几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各行各业的栋梁。因此,衡量一所大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一所大学能否坚持“育人”的原则,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坚持“育人”原则,就是要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教学。学校一直在有效地整合、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鼓励教授走上讲台,因此建立“核心教学工作量”制度,鼓励教授积极承担课程的教学。教授们不仅在教学中传授已有的知识,还把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带给学生,把最新的创新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上,让大学生明白什么是国家需求,什么是科学前沿,什么是合作研究,这对他们成长为建设一线的有用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相继建立,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学校坚持向学生开放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直接惠及绝大多数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教授也吸引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学生亲身参与科研项目,受到浓厚的科研氛围的影响,不断强化和升华自己的创新意识。所有这些优势都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标准和水平肯定会普遍提高。

坚持“育人”的原则,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社会的需求。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和管理机制。一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完善教学计划、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室、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狠抓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学术论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该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工作实践能力强,深受社会好评。毕业后,他们很快适应工作,并在各地做出成绩,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在国家建设的第一线脱颖而出。

坚持“育人”的原则,就是鼓励教师教书育人。教师是育人的主力军。学校要在政策上明确体现人才培养是教师的首要责任,认真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肯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从制度和情感上有效激励教师愿意并能够投身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激励教师教书育人,还需要激励教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从而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还能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恰当、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应鼓励教师处理好“教育与科研的关系”,强化“育人意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高校教书育人的职能也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大学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传道解惑。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惑。

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教育场”。学校要培育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弘扬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努力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多元化发展提供沃土和氛围。切实加强学风和师德建设,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形成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激发每一位学生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要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健康成长,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简而言之,“育人为本”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管理人、服务人。要在校园内营造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全过程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陶冶性情、塑造精神气质、发展完整人格,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